想找哪一朵雲?

Saturday, March 26, 2016

過去不復返,回憶永遠不回,也不需要回魂



今天之所以會走進電影院觀看《我們唱著的歌》這個以我國新謠為主題的紀錄片, 一是好奇它會如何處理這個題材, 二是支持也是我學姐的導演鄧寶翠。

從頭到尾看完紀錄片,必須先表揚導演的用心和誠意。紀錄片追溯了新謠發展的前因後果,片中選用了許多非常珍貴和具有代表性的錄音和錄影(包括採訪)片段,勾起了我的許多回憶和感觸。南大的歷史從平面閱讀被提高到立體的地位,加深了感染力。一連串熟悉但已經很久沒有聽到的節目和藝人名稱和畫面刺激耳目,更給力的當然就是歌曲啦。我忍不住低聲跟著唱起了一首又一首過去曾陪伴過收音機旁的我的新謠金曲,而且隱約間也聽到周圍的觀眾中有人也在跟著唱。

《我》裡無疑有著許多人青春年少的集體記憶,追憶起來總不免唏噓滿滿。因為滿懷滿腔熱血的傻勁的人兒不再有了?有人會進一步哀嘆, 新謠熱潮的一去不返和我國華文水平的低落有著直接的關係。華文水平滑坡, 就沒有人創作也沒有人支持新謠, 新謠怎麼能夠堅持下去呢?

那麼,是要“復興”新謠嗎?那樣能夠“拯救”華文水平嗎?這兩個問題在我的意識裡迴盪,邊看片子邊琢磨著。

不, 我不認為任何人有必要灑狗血地去企圖讓新謠復活,它在現今的大環境裡已經無力存活,套上機器讓它“回魂”沒有太大的意義。

華文水平是另一個story了, 我認為不需要在這裡處理這個……

因為新謠的關鍵在我看來, 是“人”——有創作的慾望和才氣的組合的莘莘學子,在特定的時光和氛圍裡被激發出創意的一群。他們在那個特定能夠時空裡的校園生活和青春情懷的催化下,發展出新謠的創造力,這些有機的條件不是隨便複製得了的。我所聯想到的是一個比較令我擔憂的面向——現在的孩子們是否也具備新謠世代的學子們那樣的夢想和魄力,有沒有什麼渴望追求到願意義無反顧的目標, 讓他們肯竭盡所能去爭取?那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熱情與熱忱, 我還真的懇切期盼能夠看到那種因渴望而奮發的迷人態度……

過去不復返,回憶的甜美是一時的安撫,不要奢求什麼回魂,繼續向前邁進,努力的目標是引導下一代啟動和追求the sky's the limit的想像,築夢逐夢,一如當年一心要讓旋律繞樑的青春生命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