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Sunday, June 19, 2016

走出“疯”格,释放玩心

图片取自网络

关于时不时听来的各种奇闻趣事,母亲最常给的回应是:“只要太阳还会升起来,这世界上就有新鲜事!”说得没错。这时代真要多谢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让窝在家里的“秀才”们也能够获知各种大大小小、有的没的玩意儿。

象是我看到这则瑞典艺术家在距离瑞典语挪威边境不远的小镇竖立趣味交通标志的报道时,就觉得这点子好好玩! 只见路标上画着头戴圆顶礼帽、身着西装的男子以夸张的跨步姿态作势走过斑马线,样子滑稽逗趣,而这样的路标有似乎在鼓励路人也采用自己心仪的方式过马路, 不怕被人笑被人说,要多怪就多怪吧!

走路是人一生中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动作,过马路也是一辈子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的事。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说“马路如虎口”,在交通繁忙的都市里过马路尤其危险重重,若玩花样出怪招过马路,恐怕只有威胁自身的安全以及造成困扰吧。那挪威小镇就不同了,那里人口不过两千人左右,汽车大概也不多,要真允许路人走出“疯”格、释放玩心,未尝不可?

被称作Silly walk的搞怪过路风格似乎没有带给公路使用者们头疼之处,相关视频里可见受访的司机和市民都被一些大胆展现“创意步伐”的路人逗笑了,觉得这么做十分有趣。可以silly得无伤大雅,为何不呢?

看完短短的报道,回到自身生活的环境,想说要复制这样的幽默行径恐怕很困难。当生活的节奏只有越来越快,假装自己是头戴圆顶礼帽的谐星昂首阔步,迈出自己发明的搞怪步伐,真不容易啊。

但还是希望有那么一天, 可以这样“疯疯癫癫”地走一遭!

Thursday, June 16, 2016

Words falling


So write I must
My words turning pale so that I must 
put them to sleep on paper
Scratching marks on yellowing surfaces
of Time and Space
Which nobody may read 
And nowhere may they be heading
In a nameless season
where imaginary leaves fall
like snow

So write I must.
To turn the wheels of days and nights
For the showflakes of my 
Utterances to 
Rumble on and on and on
Withered and soft
Living no more





Tuesday, June 14, 2016

<等风的日子 缓缓踩出的行迹>,刊于2016.06.14《联合早报·现在》“文艺城”


等风的日子

不问理由
像是不特别挑选
而惊喜地
相遇

那时候风就来了
徐徐缓缓柔柔和和
说是与我一会
但不可是永恆

那时候风走了
静静悄悄鬼鬼祟祟
假装不曾来过
而是一阵幻觉

如果碰不上雨天

如果碰不上雨天,有风的日子, 也很好。前阵子热得有些恼人,空气凝结不动,一切僵滞如石,全身皮肤一下子就像是涂上了一层浆煳,把心情整个囚禁在讨厌的不适裡。有时候即便是下了雨, 也因为雨势不够大而在雨停后仍残留驱之不去的闷热。当时所想, 是还不如来阵洒洒脱脱的风啊。

风从哪裡来……不要问我从哪裡来……风之谷吗?那个所在在哪儿呢?风是书的语言,吹送了百千万年还是谜样一般,《六祖坛经》裡的风与旗幡 一样都未动,懂的是仁者之心,莫不是当头棒喝。问得再多也属枉然,答桉不是没有, 而是受众愿意接受与否。思考有用麽?分析有用麽?在幽微的风声中屏息敛目,发现心裡真的也许无风也无旗。甚至飘过一念:还有, 心麽?

追寻风的踪迹如若一次禅旅。跟着另行的线索找去,整个过程是生命的奇异延伸,如光如露,也许无光也无露, 就是如如。

乾燥的无雨天气,尘埃随风起舞,煞有介事。天气预报说会有风,大风。疾风来去以后, 会否捲走故事?一个爱情的故事、一个无情的故事, 或者一个,虚情假意杜撰出来的故事?起风的瞬间,被捲起的尘土升格作舞者——飞跃飘舞在看得见的光线裡,悠扬轻盈无忧。

光线像是会绵延到无尽处,不甘寂寞地。绵延的途中经过各种风景,满满的可遗忘的一景一物,等待被观看的宠爱,接受最终被唾弃的宿命。风里的存在都带有梦一样的色彩,终究要澹黄、要灰白、要在无色中结束。

等风的日子,是孤独却非寂寞。雨不来的时候有风也好,这是我有把握确定的一点。

经过而不相见

经过而不相见,风与落叶如斯错身。能够肯定的是,离别前的缄默是日后会反复咀嚼的缠绵,纠结在心底并速速失温。失温后转化而成的记忆堆堆叠叠,参差不齐,零零乱乱。温度不见了,冰凉的留存显得生硬艰涩,或许以爲不会有人在乎吧。可是事实未必如此,余温还有价值,至少对有心人来说是如此。

走在平行线上, 遥遥看到对方的身影,决定连招呼都不打,眼神却已千言万语。一方的“呱噪”与另一方的“缄默”互为对比,无法不如此吧,若为成就必然的悲剧性和痴情的忧鬱张力。

未必年轻,仍强说愁。

就因为青春已经连尾巴都褪色淡化了,愁绪的火苗才需要呵护。微微颤颤的猩红苗儿有着说不出的妩媚潜质,闷骚太难受、热情本煎熬。只因侬本多情,锁在胸口是不该的啊,经过却要忍痛走过, 不回头需要多少自我压抑,恐怕不比大胆爱下去来得少。不再年少无知,褪去了稚嫩就要圆滑世故,就要理智或外表如是,伪装开始, 至死方休。青春不再就不容任性了,不容倔强、不容浪漫的理想主义?叛逆如我, 才不愿意屈服,因此才想要来点离经叛道的小把戏。

却还是“怕死”。

伍迪艾伦说过:“……你必须要在幻想与现实中抉择,当然,你终究被迫选择现实,而现实总是最致命的一击……”我看了直拍手叫好,说得中肯准确,同时也为偶然决定反其道而行的人提供刺激性的推动。强作愁, 要厚得起脸皮,方可蒐集够底气, 好释放出动人撼人感人的能量,催情催泪。做选择的动作本身对当事人来说是极具重量的,然而旁人看来则举重若轻。一公斤的红毛和一公斤的钢铁同等重,前者却因为气质如雪花纷飞而显得轻盈温柔,后者则注定下沉重坠。

等待风的吹起,并奢侈地寄望它能托起我,让我飞上云霄。如蒲公英的飞丝,启程流浪,不问目的地。最美好的未知是旅途,不再相见或许是宿命裡“长痛不如短痛”的解脱,是生命止痛本能的自然运作。等待风的吹起,并贪婪地期待它带来什麽,给我满意的安抚。我嘴角微扬,沉溺于想像……

想像的风,张开双臂如翅膀,我双脚离地了,准备飞向,你。

等到的风,一定架起 我的慾望,让我远远翱翔,航向你。



重症如何痊癒

重症如和痊癒, 去忧需要风和日丽。闪耀的阳光日日如新,照耀在阴霾的灵魂上,散播深具感染性的温暖。太阳和风不需要问诊,自然有把握治愈我,或任何罹患重症的凡夫俗子,童叟无欺。

焦虑地守候着,感觉流过指缝的时间沙砾,粗粗细细不均,大大小小不匀。纹丝不动的空气叫人坐立难安,然而越是紧张在意,欲想的、渴求的就越不会实现,屡试不爽的宇宙运行定律般,可是性格裡急躁惯了的自己总要吃点苦头才会醒转过来形状来则脑袋裡瞬间一片清楚,灼热的皮肤感受到沁凉,像是梦境裡迷雾被拨开一样。

病源的确立几乎没有意义可言了,让过去留在尘封的原地更好,那裡葬着的心不可能复活,牵挂毫无作用。放不开过去心,现在心就被阻挡在外, 当然更不用去想未来。现在心在外头莫明地担惊受怕,病了,且不轻。安心不易但是大必须,则不胖带, 因为不爱惜自己的话将无人能够代劳。

风在哪裡?风从哪裡来?风之谷是虚构的所在,却在思绪的沃土裡越长越壮大,几乎羽翼丰满、体格壮硕,彷彿真有那么一回事。煞有其事, 可以是自编自导自演所造成的“假戏真做”,所以我索性随性地舞动了起来,随意挪步、弹跳、挥动肢体,甚至放声歌唱……

然后,空气也被鼓动了起来, 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盈盈颤动的空气,不就是风么?

等到了风的结果, 悉数那些珍贵的日子,髮丝飞舞之际,我露出缅怀的笑容。


这是些缓缓踩出的行迹

世界的秘密
在一条不知道通往哪裡的
路径上前行
之前的脚步都会消失
后来的一个比一个短暂
留下
最揪心的动人美丽
催人
捨命的追寻
不问价值和牺牲
说那就是
爱情

按下的删除键

这些说不出口的拒绝和割捨,就用英文写着delete的删除键磨灭掉曾经有热有光, 现在却冰冷暗沉的踪迹。

原本可以用假单的shortcut选取所有的内容, 然后大剌剌地一键刷清, 但我选择一个一个字来刮,按一次、敲一次、大一次,去三个。一边不断重複,一边不断宣洩,进行扫除的不只有文字,还有情绪。尤其喜欢在夜裡大肆进行,在内裡默默翻涌的怨怼明显地逐步消减,从毒素转变为无害的汗水,包含转化过来的泪,欢欢喜喜地淋漓冒出。

那些错得离谱的谬论不会再出现了,当我幸运地能够删去不堪,和那相关的过去毫不留恋地诀别,我必当学好教训。体会得恰到好处后, 我或许便能够用言语来表述了。表述什么呢?拭去的错爱不再是唯有藏起的羞耻,例如羊皮纸不会被刮伤,敢于使力刮除暴戾旧事的动作,是书写新篇章的勇勐前奏。

频频按下删除键,最后停下来后送一长长的叹息吧。

摸摸微热的键盘,可以在错觉裡一位它是有机的生命体。轻柔抚慰之,可喜它是不会记得被敲打过的疼痛的。它还会等着我继续创作的生命与爱的故事,忠诚如羊皮纸静待历史的纹身于斯。


牵挂的理由

那一天开始,我放下一种思维的能力,因为决定同时放下一个牵挂的理由。在忧伤的岁月裡, 我借助来发出讯息的诗句们(也许并不算“诗”,而只是字词拼凑?)在冰冷的海洋裡沉默、在灰暗的天空中迷航……它们连哭声都没有,唯有喑哑地、宿命地接受我的施(诗)虐。

我决心重拾一个信仰,把那些带着温度和触感的情愫祭予字裡行间的更大力量。幸福,还在一个遥远的所在吧,是单靠我疲弱的肉身无法抵达的距离外的梦境,我却以为自己乎“闻”得到一丁点暗示性的气息了。这一切暗示我希望的存在是必须而真实的,只是面目一向朦胧不清,若隐若现、忽明忽暗。至少当我缓行在曾经踏过的路径上时,我感觉得到生命的脉搏,在意志的推动下保持强度。

亲爱的, 我终于念出你的姓名, 用无人听得到的声量祷告一般地。我将自己嵌入行文了,放任语句的水流带我向你航去,而我的导航唯有以想像中你微笑的明亮作为指引的光亮。因为我不愿意再彆扭、曲折地表述我的心意。我必须对爱忠诚。我只想在文字裡自由地飞翔,向你。那距离不可计算, 眨眼便穿越,转身便别过。时机是一去就不再回来的,竭力再创造恐怕也只是劣质的複製品,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去想。

亲爱的,我让牵挂随着呼吸一起一落,反复来去, 没有止息之意。一口气想你, 一口气放开你, 再一口气想你……再也鬆不开放不下似的, 却也不要时时刻刻不离手,这是一种修行式的提醒。必要如此, 如果不要被太绵密的情意窒息了, 我必须向你坦诚啊。

窒息了, 要怎么爱?

所以,我希望你也如此爱护自己, 帮我爱护美好的你。写下这一切,当作记忆的有形显现,牵挂的理由的实体承载。

最后出去所有对“永恆”的想像

不算是终点的停顿
又非休憩
名义不明便尴尬难熬
却必须傲然端坐
因为有着
被认为
值得的等待
岂知那是
枉然


发现自己享受了咖啡会逐渐觉得嗜睡,啜饮着奶茶则时刻如日光透照。身体对两种饮料的反应有异于普通人人,引以为傲。那么一来,我的怪咖的身份就被确定了下来,不再平庸、不再苍白,我精神起来了,玩心也甦醒一般。

记得我们曾经共赴的一场约会。

我们对坐, 各自点了喜爱的饮料。交谈间,我彷彿感觉当下被导入了永恆,不能否认的仍模煳却肯定存在的力量——一番有关“永恆”的想像, 我们可以一辈子如此对坐、互望、同享时光、通向无尽。


通向无尽那地方, 你我而已。

Sunday, June 5, 2016

練筆5:沒有帶走的

六月上旬,台灣急急入夏,同時也是大學的畢業季。畢業典禮上,辛苦熬過學士四年,或是碩、博N(數字不好說準)年的學子披上畢業袍和方帽,在播穗儀式上接受師長和同學好友的祝福。

今天看到我碩士班的好友X(現為台大博士生)在臉書帖文裡提到我們五年前一同參加的畢業典禮,心中頓時湧起好多、好多的感觸。五年過去,人世變化幾許,但是我堅信我在給他的留言裡說的“不過我還是有彼此的心,這是時間沒帶走的”是我們之間的友誼的最佳說明。

也堅信時間帶不走好友之間的關心與默契,隔著時空的距離也安然存在的支持和力量。我們知道,只要對方想說什麼,另一邊也願意“聆聽”,甚至可以很快地摸清狀況,然後對症下藥。

所以,我要留下感恩的文字,感謝時間沒有帶走的珍貴,也祝福我心頭的親愛的X,快快圓博士班畢業的夢,讓我好好喊你一聲“張博士”!!還有感恩友情,從寶島涓流到我心,暖暖不斷……




Saturday, June 4, 2016

練筆4:創意是什麼



時不時會在網絡上看到有意思的廣告視頻,“有意思”的地方大多在於它們不按牌理出牌的創意。

像是這裡舉的例子,商家其實是浴室設計工作室,利用一群對洗澡很感冒的家貓發展出可愛又有效(笑)的story,把要傳達給消費者的訊息通過超萌的方式包裝和呈現,廣告效益十足。

這麼有創意的作品,愛貓者如我喜歡,非貓奴的看官客觀視之,或許也會給予高度的肯定吧。

又想:創意是什麼?在資訊爆炸、視覺刺激隨時達到飽和點的時代,要做出有創意的平面廣告很不容易,我想它要求的是創作者的高度用心和專注,才得以在大家熟悉不過的comfort zone裡擠出一朵艷麗且吸睛的創意之花——新鮮未見之餘仍能引起共鳴。

創意,應如是吧。

Friday, June 3, 2016

今日練筆3:愛一個地方

這幾天, 在閱讀韓良露的《露水京都》。

對於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她對京都的愛多廣、多深而有被震懾的感覺,同時也懷有無限的羨慕。

能夠那麼愛一個地方,並且毫不保留地打開自己的心扉和五感去接觸當地的大大小小、林林總總,同時幾乎是無時無刻不在吸收當中細膩、優質的美。或許,她要比一些在地的精度人更懂京都、更愛京都。

愛一個地方,三十年的時間算長嗎?我不禁問自己。因為愛而頻頻返回,要把握住在那裡生活和體驗的貪婪所化作的奮力,我看來特別感人。

因此《露水京都》, 是那麼美麗的一本京都體驗之書啊。


Thursday, June 2, 2016

今日練筆2:耳機 X 無聲

有時候,我會在通勤或移動的過程中戴上耳機。而未必是在聽音樂什麼的, 也就是說,耳機裡是沒有任何的聲音傳出來的。

我專注聆聽的是無聲。

為什麼要這樣做,一定有人問。

戴上耳機給予我一份寶貴的空間感。與現實世界拉開一點點距離的空間感。因為一旦我戴上耳機,周圍的人自然會以為我正處在不想被打擾的狀態中,他們也就不會來硬闖我的舒適範圍吧?

當我的小伎倆得逞,使我的行動在平靜中順利地進行,不徐不緩,我偶爾又會感到一陣心虛。


今日練筆1:欲雨

那些片刻重量為何
凝固
糾結
從柔軟到堅硬
如說不出的秘密
深鎖蠢蠢欲動的雨滴

空氣沉悶
極似胸中的吶喊
困在堵塞的咽喉裡
然後暈眩
墜跌





Wednesday, June 1, 2016

再尋責任心

最近發生在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的猩猩Harambe被槍殺事件令許多人震驚:有人堅持為了解救落入猩猩飼養區的小孩,不得不擊斃被認為可能動粗上海小孩的Harambe;另一邊則有人指責小孩母親失職,才讓孩子陷入無謂的危險,最終犧牲一頭瀕臨絕種的大猩猩的生命。

人的慣性反應, 是在悲劇發生後才開始拼命追究“責任”。誰是罪魁禍首, 誰最初的疏忽造成了現在的局面云云。可是把矛頭對向誰,張口罵來罵去、伸手指來指去又能夠挽回什麼、改變什麼嗎?你問我站在哪一邊?我覺得不能把所謂的責任全數歸咎任何一方。責罵小孩母親的網民們應該清楚, 這樣做也無法挽回 Harambe的性命,反而對那名必然飽受驚嚇的母親以及她的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難受。何苦來哉?

近年來,在全球各地動物園裡發生過的悲劇(不管死傷的是動物還是人)案例對人們和有關當局不斷發出警告,要加強防止意外的措施, 不是嗎?動物園裡的動物和前往參觀的訪客都有被保護的權益。動物園的安全機制是否完善,除了防止孩童不慎或因貪玩誤入飼養區,也可阻止懷有輕生念頭的“求死者”或不過想和動物自拍的好奇訪客闖入禁區。

然而,即便動物園方面進了一切努力確保設施的安全,攜孩童造訪動物園的成年人仍必須時時保持警惕,以免孩童因玩心過重忽略自身安全而受到威脅。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就算在出行前已經交代了無數次,他們在看到令他們興奮或好奇的動物時還是可能想要趨近接觸,對於安全的考量大概根本不會浮現心中。這時候,成年人的責任是要保護孩子, 讓他們在不被傷害的情況下欣賞和學習有關動物與大自然的美好。

責任心是各方應該擔當的,任何的疏忽所可能導致的悲劇結局是誰都不想要的。以這樣的出發點看待任何公共設施的安全考量,能否更有效地減少, 甚至完全避免意外的發生呢?和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原則是一樣的,責任心也要由多方共同擔當起來,如果這些日子不小心丟了,趕快尋回來吧,應該不算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