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Wednesday, May 30, 2018

需要改变的, 究竟是什么?


 最近引起岛国一些民众的关注和议论的课题,让我觉得有些费解之处。由R字头学府带出的 “社会阶级问题”受到热议,自然有人认为名校以及出身名校的学子对非名校或邻里学校的学生怀有歧视,以致被视为来自两个极端的人无法理解与融合,更进而衍生出社会阶级问题被加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状况, 另一把声音出来了:我们需要改变。改变什么呢?由R字头学府派出学生与邻里学府的学生交流,更主动地拉近距离,企图填起鸿沟吗?然后又有人指出, 这做法似乎太做作,因刻意而显得虚伪,甚至更带有精英分子的优越主义。

结果看起来就只有左右两难,天堂地狱都无门。

这让我不禁想问的是:需要改变的, 究竟是什么?接着要问,“怎么改?”还有“改成什么样?”我没有什么解决方案可以提出,不过我认为问题的思考可能在未来带出一些结论,或退一步来看,也许能够鼓励国人在心态上做一些调整。

说起来,我也毕业自许多人眼中的“名校”。名牌中学和名牌高中未必一定产出名牌学生(我自认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佳例),其实说穿了,人人有命有运,懂得把握良机活出人生胜利组的生命际遇大有人在,接受名牌加持后还是“平民百姓”的也有。我绝对属于后者,也不觉得特别不是滋味。可是能够确定的一点是, 我对培养我成为今天的我的母校是充满自豪的,但这份“骄傲”并不是高高凌驾于他人之上的傲气。我的教育历程教会我的是一种谦卑,且在努力求好以及抬头带着尊严生活的同时,不因为自己来自某某学校就觉得高人一等。

把眼光放回当下的讨论,我总觉得把“精英”或“精英主义”的标签死命贴在任何个人或学府上本身也是一个问题。R字头学府和岛国的其他一些名校确实培养出了成绩非常优秀的毕业生, 在实力方面有目共睹,也许在某个程度上有一些“害群之马”在言行间展现了娇纵的姿态 ,可是追根究底,让属于是高数的这些人得逞的不是社会的纵容吗?那一种早早就把学生和学校做了等级分类的价值判断才是决定歧视的存在的关键, 不是吗?

在大声说精英们不亲民之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当初定义“精英”与“平民”并在他们之间拉开天河之界的人是谁?没有面目的无名群众,他们(也包括“我们”)大概没有意图要去伤害自己或他人, 却在在地因为允许了不平等的价值观念从一开始便先行了,以致后来我们太容易都被牵着鼻子陷入批判精英、高呼“打倒精英主义”的迷思里。社会对于“成功”的了解以及认可的标准都以精英的水平为准了,不达标的就可能遭遇被边缘化的命运, 不是吗?然后把责任推给精英,责骂、讽刺、调侃不一而足。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的我们有没有省思,对于个人成功与否的判断这些年来都无法超越血液成绩和文凭主义,这已经可能成为病态?

我无意站在“精英”那边说话,我本身更在意的是能否将精力转移到更有实际效益的检讨和改变上?例如在教育领域里,怎么做到让更多孩子趋近成功的门槛,在各有不同能力与强项的情况下得以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其他一切,我还在思索中。

Sunday, May 27, 2018

凝望:甜美的形状


一些日子的命名与形容让我哑口无言,像是突然罹患了失语症,在说不出所以然的情况下陷入全面的瘫痪似的。犹如蚂蚁必须像是被勾走了魂魄那般走过撒了糖粉的桌面,那一些日子过得几乎没有特别的感觉、温度。不痛不痒、不冷不热、不好不坏……形状不明。怎么办呢?怎么办呢?我焦躁地低声呢喃, 只因为在我被教养的价值体系里,“意义”之存在是真理一样神圣的, 不是吗?就像什么食物也都必须有个味道的标签贴上去——酸甜苦辣咸,最好不要出现暧昧的似是而非。可是事情偏偏不是那么简单明了的,越想一刀切就越是命运弄人一般,那刀锋偏偏是钝的,亦或是碰上腕力不足的时候,歪歪斜斜不成形的不完美形状是一块甜腻的蛋糕之死。蛋糕之死——美的夭亡吗?我从过日子说到舌尖上,也许是个一直改不掉的坏习惯,容易跑题。又或许,在难以名状的日子里跑跑题才是最适切的处理策略,一边东拉西扯, 一边寄望时间酝酿出一些奇迹,有可能,甜美的形状就在云端(还是指尖)?

Monday, May 21, 2018

凝望:在意的代价


雨下起来时,我开始回想过去的这一天。然后雨停了, 我决定“放下”。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直被人重复的至理名言,于我却总是知易行难,肩上扛着压得全身酸痛的担子,走得一步比一步艰难,拖得心力交瘁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有人告诉我, 你太在意了,才有这样的负担。一份在意就值得那么沉重的代价吗?听着雨滴不停打落的声音时, 我把问题摊开在自己面前。检视的过程如同一场手术,要厘清一片血肉模糊的疼痛究竟可以如何治愈,什么感染源要被清除掉方可避免伤口的感染……过于理智、科学的说法令我迷糊,叫我困惑。动着刀时也没什么信心能够成就什么,又或者心里有种自虐似的心理——不如阵亡。何等的壮烈, 不,那会不会只是愚蠢?心里最感性和柔软的部分频频发问,一副很在意的执着模样。有可能我逞强是没有意义的,也没有实际的效益,那么一切又是何苦呢?把自己的价值这个概念捧着想了又想,最后还是决定了。珍爱尽了力的疲倦的自己,把多些力气转移到增长应对生命的智慧上好了。站到窗边感受清凉时,我的脑子也清醒多了。


Sunday, May 20, 2018

凝望:发酵的旅途


有人说,学会爱之前,必须先学会恨。这说法听起来似乎违反逻辑,但仔细咀嚼后便明白过来那倒也未必,我想大概可以理解为一个发酵的过程吧。从充满粗砺的怨憎里慢慢地挑拣出还算得上细致的部分,加上一些打磨的努力,谁说不能产出一些美好的结果?当然不可以一味的乐观积极,想象一切都是完美的样子。发酵的旅途可能路经一些荆棘满布的地方,使人想要就此放弃,以为等不到香醇四溢便即将被糟粕掩埋。恨容易吞噬人,尤其是缺乏免疫力的心灵,爱的馨香仿佛从天堂降下一般遥远,可是也绝不是遥不可及。我依赖这一个信仰要求自己必须坚持。学会面对恨意,去耐心地理解和消化,才有可能在时间里提炼出温暖的爱。而那也不是旅途的结束啊,在一生的漫长里,来回摆荡的爱恨痴怨不会少,场场轮回不断,我只能祈祷自身是被强化和壮大的,能够发酵成带韵味的佳酿,静静地度过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流金岁月, 才不枉为人一遭。

Wednesday, May 9, 2018

凝望:诗意迷路



堆砌起来的看似繁复喧嚣,谁知道底下藏着什么深刻的寂寥?沉默在一步一步的移动中凝固,有形, 可以没有重量吗?只有模糊的轮廓就好,那便足够, 那已充裕。倾心于看不见的想象,多过太累赘的物象,我的生活里有时候疲惫太多、诗意太少……一边走着一边企图定义与丈量,是否会在过程中确确实实地失去更多呢?问题接踵而来,如潮如浪,一波接着一波,仿佛根本不求答案或者不需解答。迷路的状态隐藏着某种迷人的诱惑力一般,看来不像会有抵达的旅程路途没有尽头,恐怕是带着无奈的冒险,不得不投入的窘,然后倔强地试图扭转乾坤。做不做得到都好,那些努力再徒然仍必须付出,好让人一个字一个字去创造人们酷爱的意义。意义的存在决定人的价值,是这样的约定俗成。我停下思量,眼看似乎已经找不到路了,是迷失是自弃也是释怀吧。没有时限框限这场“逃亡”的宽广和深入,我眨了眨眼睛,目睹风景随心境转移变幻。是魔术, 是寻常, 是生命。迷途的自己入了诗,一切都必须入诗的,就等风沙打磨出时间不规则的模样了。

Tuesday, May 8, 2018

<“身”入对话>(刊于2018.05.05《联合早报》文艺城)




在纷纷扰扰的世俗生活里,和自己的谈话其实是颇稀有故难得的事。周围噪音此起彼伏,从来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容易觉得疲倦甚至不适,正是因为找不出时间与契机来和最靠近却可能越来越陌生的自己对话。聊聊身体内外失调、失联或失序的种种,说不定寻觅意义的看似垂死挣扎的支支吾吾、呢呢喃喃,最后竟会是另一番独特的收获。


【喘】


当疾速奔走的是精神而非肉体,也会感觉到喘吗?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却似乎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那种有点儿轻飘飘的感觉,如是内里被什么力量掏空了,我解释不出来,只觉得自己是在一种不明确中摆荡着。吸一口气补充不了那掏空,再吸又仿佛无法继续了,瘫痪或麻痹了神经一样,有些奇异但不令我害怕。接着是不耐烦的心绪浮起,如一摊水的水面上淋了一层油, 密不透风。我被困在自己的大气泡里了吗?这是我极力想解释自己的处境, 因为不是说可名之的存在就不是神秘而可怕的吗?依稀记得在哪里看过或读到,是时候检验一下了吧?可是这又不像是个会带来愉快结果的实验,况且在一般情况下, 我不是更应觉得有些担心的吗?不适之感是不是有种sign的意义,是个警告?警告什么呢?烦躁导致的喘,还是喘导致的惴惴不安?可因果关系偏偏不是我最擅长厘清的概念,我只会庸人自扰啊!好吧, 我的心,请停下你凌乱的步伐,专注地静止。我好喘,好喘,在精神奔驰过甚的情境里,肉身会感受到压力的。Quiet, my dear heart, it is time to breathe......


【忧伤备忘】


听说忧伤有助增强记忆力的研究结果,最初还真有点唏嘘。说是因为有比较强烈的情绪作为基础,留在记忆中的印记的持久性更强,这逻辑也还好了解。另外,在强悍的伤感可能堵塞住了conscious的记忆功能的当儿,平时少有机会启动的另一种记忆能力说不准因此得到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当伤心事紧揪着胸口,感觉沉重同时又似乎快失真了。肉体的五感在被伤痛麻木的当儿或许在失魂地继续操作着,摄录铸造各种的细节,并悄悄地为它们涂上“难忘”的透明特质。身陷哀伤当下,我过目如盲、入耳不闻,触及无感,但谁也不知道,恍然隔世般的deja vu或许会在未来哪个时候突然从意识的深层冒出头来,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如获新生的惊奇,带着可重新踏上任何生命冒险旅途的勇气和对过去的叙述(narrative)——也许是累积得够多的莫名记忆形成了够分量的铺垫,允许劫后余生的心灵赖以振作和继续。经历震痛期间一场午后大雨的气味、一个和忧郁深谈的夜晚窗外街灯的光晕、挣扎冲淡苦涩时引用的一口茶水的甘味……再幽微再琐碎再遥远再黏着,都算得上是忧伤送给我们的备忘礼物。时过境迁,伤痛会消逝、伤痛的原因会不一样,可是我总相信且不得不感谢,记忆力的魔幻,以它独有的坚韧耐力“暗中”储存起我在走出游后能够支撑我、安抚我、启发我的记忆能量,予以我意外的收获。


【平凡思录】


在安静时,比较能够好好凝视自己处身的格局,在这世界上的位置。
个人是平庸还是平凡, 存在着差异。如果那里安放了一个渺小、的平凡者自画像——那是没有突出的才能、不具备超群的品质,色调浅浅的,有时带着暗淡的倦意的写照。平庸者在纷扰的人世中缺乏血色和个性,生活得尤其琐碎,在他的小宇宙里喜再忧扩大也不对周遭有太显著的影响,自身内在的震动平息后则life goes on。总认为庸不自知是一个比平庸本身更大的悲剧,尤其令人尴尬的是别人打都看得出平庸者的底细,而如果他还像《国王的新衣》里愚蠢的国王那样,就真的不值得任何人同情了。平凡者就不一样,他的身份地位也许不怎么令人瞩目,却可能还会了解到认识自己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关键。这里没有妄自菲薄的意思,而是承认自己的普通及优劣,每个人都有缺点,也当然也有优点。平凡者在忙碌的生命进行式里踩着坚定的步伐,life goes on too,却偶尔会邂逅使人鼓舞的小精彩、小惊喜。我想,那大概是心胸较平庸者来得开阔一些的结果,因为就算平凡这不是生命舞台上的主角,也是参与得快乐和充实的“小螺丝钉”,雅配角的也有自得其乐的权利,看的是自己会不会把握时机。不时找粗空隙静下心来,耐心地看看自己平凡的生命、整理一下各种凌乱的思绪往往是好的,因为微甜的福分和隐藏的幸运可能正在等待被悄然发现?平凡者韧性地活着的光彩,也等着透出吧……


【冷】


许多时候,生命里的温度需要调节。太热血沸腾大多无法持续, 而且容易导致burnout,透支的情绪与精神,结果可能相当伤人。适当的“冷”是一种自我保护、灵魂的养生,依靠缓解性的降温恢复应有的平衡。悄悄地在一旁稍作休息,眼神有意无意地留心一些事,却不急于汲汲营营的投入。慢一点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的,我会告诉自己。冷却一下,让自己有空间客观和带距离地检视一下先前热辣辣地为之做出大动作的缘由,值得吗?这么做是最好的吗?热滚滚地卯劲使力,最后有什么结果?还不如偶尔停一停,cool down片刻,还给自己一点清明的观看和重新敏感的触碰。太奔忙的进行式容易冲昏我们的脑子,拖垮肉体和心灵,因为过热的状况没有受到关注。温度太低的话,再做调整总是来得及的,不必害怕担心。嬚自己不要有太多庸人自扰的顾虑,人生的担子已经够沉重,把自己加热到随时会爆炸真的太无谓,是时候冷冷地休憩一下时就不要拒绝这份对自己的仁慈, 知道吗?Cool,才能能够更勇敢地步向自己想抵达的目的地啊。


【会哭】


多年来我都很容易有想哭的冲动,却从一个时候开始未必每次都会泪流满面。许多次被某些文字、某段乐曲或某椿记忆击中,不管那是一个人还是被其他人包围的时候都曾觉得热泪就快决堤。只是渐渐地习惯了自然地疾速冷却眼角的潮湿的温度,按奈住任何的冲动,导引泪水汇聚到外人看不到心底。一直认为我大概仍有资格说,我还会哭吧,直到友人的一句“会哭是好事啊”在我心里又一度划出了不断扩散的涟漪。我默默凝视着这几个字,不免感到有些心虚。会哭的是肉体的我抑或是精神的我,一串重复着的问句走马灯般的,答案却没有现身的迹象。如个遇到不顺遂的孩子,眼泪就要闷闷地滑落了吗?结果还是惯性地封锁起太外露的情绪,不允许太任性的感性出轨……什么时候不会这么严厉地要求自己谨守纪律、放弃伪理智呢?总要的吧。能够trigger心中一阵悸动的那些起起落落的刺激物,在此生慢慢前进的路途上一直面对被现实风干的危险,我要记得的是:源自眼里的湿润不仅为了我自己, 还有报答它们的责任,因为是它们促使了我的长成,是喜是忧,都是有价值的。痛痛快快地灌溉它们,不是做不到的,对吧。


【一人滋味】


一个人对着一桌子说是“一人份”的美味佳肴,心里有种难以形容形的滋味。不是纯粹的孤单或惆怅,也不是冒昧的愉悦或骄傲,而更多是介于甜美与微苦之间的暧昧不明。吃起来本应是享受但不免有些踌躇;算不上是负担却还是带着一些牵挂。所有的美味都不该只有我在品赏,要有另一个人在旁,滋味才有更深刻的意义。气氛稍嫌安静,温度过度客观,重量有些失衡般的虚渺。你不在,正因为你的缺席, 一人滋味便沾染上不那么美好的色泽。每一口实在的鲜美都渴望有得分享,可是亦有独自占据的隐隐快感(人生来便自私、自我, 不是吗?)。矛盾地设想着你也许在场的局面,分食总是一种亲密,一种交换——交换对彼此喜好的了然与包容,还有眼神和言谈间攒动的会心笑意。食物是重要、美好的媒介,一口一口尝尽的除了味蕾上的精致, 更是心弦上的波动。然而一个人更利于想像,想像各种未发生的可能,我们同桌的滋味共享可以多么精彩、多么温暖、多么柔和……一个人用着的餐饭,还是可口还是优质,但背后有着一个期待:下次的良伴与我同在。


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谈话记录”,回顾起来总觉得特别温暖,什么曾经的怨怼与愁苦都成为了不再带杀伤力的细枝末节,一句一句地衔接起来,织成一张特殊且美丽的网,名曰“生命”。

Saturday, May 5, 2018

凝望:浪漫的奢侈


很久很久没有提笔给谁写信了。我说的是那种在信纸上的挥洒,然后要小心地折叠起来,放进信封里,再慎重地写上地址、贴好邮票,再投进邮筒寄出的“慢动作”。多重的步骤,从落笔时的斟酌思量到不厌其烦地落实送信笺(及心事?)上路的细节铺陈,在这个求快的时代真的显得不合时宜了。过去写过飘洋过海的信,给在不同国度的朋友,再把自己安置在耐心等待对方回复的位置上,不得不修持耐性的时光, 现在回想起来,竟忍不住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现在教导学生写电邮,格式要求规定文末要写“期待你早日回复”一句,不禁莞尔:当年的鱼雁往来,殷切期盼回信的心跳更是动人啊!收信对方会不会“早日回复”实在不由我掌控,命运和时间一同主宰着牵挂,酝酿出一款残忍的浪漫……一个字一个字写出的心声,为了不要写错则写得更缓慢、更仔细。我为自己经历过这个速度的生命体验感到庆幸,但现在,我也不太可能回到那个缅怀中的过去了。毕竟,慢,真的只该是浪漫的奢侈……

Thursday, May 3, 2018

凝望 :光亮的地方



失声后走进一个无人打扰的地方,捻开灯,迎接漫溢的光亮。洒满一地、围绕全身的光明,代表希望么?我无法开口询问,也没有任何对象让我查问。充满孤独意味的空间,一直都会存在。我明白这是我始终可以依靠的归宿,一个容许我做最后的退守的所在。一个光亮的地方,总给人带来某种失真的感觉,不够实在的存在性,仿佛随时都可能灰飞烟灭。没有人来打扰,光线就能自由地飞舞,以自己神秘的生命力和节奏感。我会想象,它是等待着我的到来的,来见证它的魔力,来改变我的心态。这就叫“希望”,从最细微渺小的点出发,缓慢地长起来。最能够撩拨我的空间就是这里了,这里的诱惑力是隐形却有力量的,而且在弹指间便能够被启动。我在这里守住没有期限的期待,等着一场灿烂的开花结果,不管最终是否真的如此结束,我都会不离不弃。不用语言、不需文字的诉求,我也因此得以在此休憩。

Wednesday, May 2, 2018

凝望:感官之路


在完全麻木之前,身心灵的某个部分还会下意识地挣扎一般地抽搐、扭动,像是知悉一旦放弃求存则将万劫不复……毫无退转余地地坠入无法想象的深渊,或许也不会感觉到痛苦,却同时失去了所有的可能性。感官的求生意志在渐渐濒临失守之际还在企图逆转,欲转身、欲回头、欲暂停。放弃太容易,倔强的生命力是要用最后一口气去抗议的,我想这必然如此。我成为了一个旁观者,在一个安全的角落安静地观看,仅仅观看而已。感官之路是一条延伸到时间里的蜿蜒路径,我是别无选择的探险者,此路必须迎接我的足迹。而我亦倔强,骨子里塞满的不屈服,在被生活麻痹掉以前总要抗争的。决堤得要是最后的结果吗?在哪之前,我仍会感受到躁动,仍会想要轰轰烈烈地来一次逆袭。不试,就是永远的放弃,永恒的败阵了……这是还有一丝尊严的话,就上路斗争到底吧!

Tuesday, May 1, 2018

凝望:记得

什么会被记忆,什么会遭遗忘?现在常觉得筛选的权力已经不在我的手里,懂得如何归纳和收拾情绪或经历并不代表什么。有何必然的规律吗?记得如何如何展开的生命细节,记得如何如何折叠的情感堆砌……太多太多的点点滴滴被时间的板块推挤搓挪,变形扭曲不在话下,是被记得还是被遗忘,一下子似乎也不再重要了。此刻,我决定停下脚步,摆好仔细凝望的姿态。在眼界所及的点上记录下珍贵的什么,针对超出视线范围的则动用想象绘制出印象,无论如何都要把握住一些东西,留存住一丝牵挂。用那稍稍透着慵懒的姿势装出一种不以为然,只是自己都骗不了还蓄意矫揉造作吧。而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便会忘记有过这么一场无意义却躲避不过的虚伪表现。还是,让我闭上眼睛,暂且终止凝望的动作,启动一下净化的失忆?我记得这样的发生,有许多许多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