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Saturday, June 29, 2013

是啊,我這趟是:自由,行



台南最後一天的晚,我餐獨自一人坐在一張桌前吃碳烤,周圍都是一對對或一堆堆的食客。
點菜單寫起來也不單薄,我餓了,因而隨心所欲地點了好幾串東西試試看。食物陸續送來,擺了一桌,待我慢慢消滅。一個人能夠叫的份量(理性地來說),我大概吃得完。

吃到一半時,其中一位小老闆(我看他指揮員工的樣子應該不是一般的伙計)上來和我打了招呼,說:一個人, 自由行哦, 很好啊,要去哪裡就去哪裡。

聽了挺舒服的。怎麼說呢?這段旅程中不停有人對於我一人上路這件事做評論,多半是“關心”我怎麼這麼寂寞地出來玩?!

計程車司機叔叔問:為什麼不和家人、朋友一起來呢?不會無聊嗎?
問路時店家阿姨問:你自己出來, 不會怕危險?為什麼不找人陪你?

旅館好心的小姐問:你不害怕喔?自己出來玩,有時候遇到狀況,要特別小心啊!

偶然遇到還要我一同分享食物的阿姨甚至大贊:好勇敢喔!一個女孩子自己來玩耶!


呵呵,我總在心裡竊笑。一個人的自由行,被擔心安全與否、寂寞與否很正常吧,但這個時代不是已經很流行自己出來溜達的旅人了嗎?獨自旅行不表示我沒有朋友啊,或者沒有人願意和我出門……大家別過慮了!

自由地遊玩,自在地向走就走想休息就休息,那樣就令人心滿意足了吧。我嚐到了這滋味,以後也將不定時出來自己逛逛。世界應該就是旅人的後花園,懷著好奇心投入探索, 自由就是腳下的路。

是啊,我這趟是:自由,行!




Sunday, June 23, 2013

迷霧外的思緒

南下前,在台北的最後一夜, 我終於能夠靜下心,來整理一下這幾天的思緒。
在人生一個階段的終止處,我不斷回眸、不斷回憶, 同時練習前瞻、踏步。

 
毋庸置疑,行走在北城的時光是充實而幸福的,隨意隨心隨性地動看西瞧,溫故知新,有懷舊也有發現,檢視自己也探索解讀時間、空間的諸多可能性。過去熟悉的,現在或許出現了造成陌生化的變更;現在感覺新奇的,從前可能在我心上留下刻痕。練習起不要過度執著的功課,生命減重去負擔的根本吧。

不容易。但必須。所以, 請堅持:每一個回眸都佐以滿意的微笑,就算有和未竟, 也視為“缺陷美”吧?

中途傳來島國面臨煙霧污染危機的消息,心情不免變得有些低落。

網路上消息迅速流竄,令人恐懼、擔憂、迷惑的細節不斷炮轟:有哀嘆無奈的聲音, 有謾罵抱怨的聲音, 有試圖討論解決方案的聲音。個人當然擔心情況的惡化,尤其是父母的安好和健康。也因為人在外地,不確定島國的真實情況如何(對於網路上一些顯得過於極端或激動的報導,我都持以保留的態度),可是清楚的是瞎著急並不能夠解決問題,任情緒爆炸對任何人或國家發怒斥責也於事無補。冷靜吧,眼下做不了什麼, 也就不要把自己逼進死角。

不少朋友勸我,既然都在外了就別那麼快回去……是玩笑?是當真?我不會刻意縮短行程, 更無法逾期逗留,怎麼逃避都不是辦法的,該返回的時候我一定毫不懼怕地回去。只是真的打從心底感懷:過去不當一回事的動作(簡單如做個深呼吸享受新鮮空氣;抬起頭看著藍天白雲而空氣中別無異味),現在竟要成為奢侈的事,或許有好一段時間不能自由進行。

此身在迷霧外的我,著實體會到“珍惜”為何物。這最後幾天的“域外時光”,就盡量地深呼吸吧!好好地舒展、好好地仰望晴空!!把握住當下的美好和福分啊,這是寶貴的一課。

深深感覺到:一切的發生似乎都有它的作用。迷霧外的思緒不停流轉,如活水涓流,我為此感到慶幸。










Saturday, June 22, 2013

天​兵家族出門忘了帶隨從

事情發生在一家早餐店。

我點了食物便在吧台的座位上靜候。生意相當好的一家小店,不停有人來點餐,有本地人,當然也有像我這樣的旅客。

不久來了三人組: 媽媽和一對子女。

媽媽開始把早餐菜單唸給兒子聽(夾帶英文翻譯),我納悶,兒子不會看中文嗎?後來轉念,新加坡孩子不會看繁體字很正常(聽媽說話的口音就知道是新加坡人),而且餐點種類多樣,看得吃力也無可厚非吧。好戲在後頭……

兒子大概清楚自己要吃些什麼了,媽媽便轉身問女兒要點什麼。這位小姐一直黑著臉在一旁站著,表情帶著厭惡和輕蔑的意味。

女兒:雞蛋toast bread 咯!
媽媽:你肯定有?
女兒:你沒有看到she was doing it inside 咩?!


氣氛說實在的,有些緊張。媽媽不耐煩地吐出一句”那你自己order啦!”黑臉小姐不理會,逕自坐到最靠近的桌位去,繼續流露不屑。是早餐店不夠高級,無法滿足她的要求?還是習慣被伺候而不能接受需要親力親為(在這個情況裡,她親力親為了啥啊?!)?

最後媽媽為大家點餐,混雜英文的方式,可是發音肯定比兒子準確,態度肯定比女兒好。然後她走到桌邊,瞅了一下桌上殘留的杯盤,朝店裡說了一句“可以幫我清理嗎?”合理要求啊…只是接下來說給自己人的一句you don't expect me to do it myself right,就破功了。

Wednesday, June 12, 2013

台北景觀篇1——繁華中的枯萎

一張表情
慘白在花團錦簇中
的疲憊虛妄
是城市令她失語
或者只是匆匆的路人聽不見她
乏力的嘆息

在西門町看到這一張臉時,我便舉手將它拍下。
那眼神裡的空洞引起我的注意,令我動容。
打扮得花枝招展,在繁花似錦中的姿態卻尤其孤獨。不得不如此吧,雖然老套卻必須的樣子。

你厭倦了什麼啊
日出在水泥森林裡是看不見的
夜色又扒不掉霓虹彩光

瞳孔只好張大卻
無視任何意義











Saturday, June 8, 2013

昨天,我有過的任何憂愁都飄向椰樹頂上的藍天……



我的手勢的意思是,這本是我的喔!

昨天, 2013年6月7 日,我圓了一個心願,從一個夢裡醒來了。2008年九月,我來到台北,沿著椰林大道節走進台大。當時實在想不到後來的曲折迂迴,純粹興奮和期待啊。接下來,我在自我發現、懷疑和肯定的幾個點之間徘徊遊走,一步一步走, 有時候竟然不知道是前進還是後退。

小越變越粗壯的我(因為不會騎腳車, 哪裡都用走的。多次因為快不過同學,只好看參考書的英文【原】版,只因為總圖裡的中文版參考書都被借光了——上外文所的課的時候),在時間的河流裡竟然也漂到這一天。2011年底的失敗沒有拖著我,昨天的我其實還相當滿意自己的表現……說真的,最重要的是我盡了力。

一切再簡單不過:我不為什麼“一雪前恥”還是什麼能力的證明,我都不管這些的,純粹就是要認認真真地完成一件由始至終讓我感到很熱血的事。

當郝譽翔老師說“恭喜你, 淑華, 你通過了”,本來以為會喜極而泣的我,微笑了。我卻很明白, 這感覺似乎太節制的微笑, 底下隱藏了多少!在能力不及的掙扎裡, 我不斷咬牙堅持,就是寄望著煎熬最後會有結束的乃一天。幸虧那些恐懼、憂傷和焦躁沒有永遠粘著不去,而是在老師說話的魔術時刻, 無聲地剝落,也沒有墜地, 而是都飄到空中, 飛過椰林大道帝王椰們高高的頭頂……

飛走了,沒有帶著我, 留下的我滿懷感恩。

在台大念碩士的經歷給了我許多。許多的友情和被關愛的溫暖, 許多的挫折和它們催化的成長,許多難以言喻的快樂與哀傷。在去蕪存菁的操作原則下,以後的記憶大概都要裹上一層糖霜吧,但是我將用心用力記住的卻是昨天瞬間發生的,憂愁們飛向椰樹頂上的藍天, 悄悄消逝的那一刻。

那一刻, 我遂願、我夢醒,所以我微笑, 而非涕泣。



Tuesday, June 4, 2013

出遊25天行李帖



25天在外,生活伴隨品都在這背包、箱子和腦袋裡。

打包過程中總要提醒自己, 不要貪心不要野心不要分心,東西這裡丟一件那裡拋一個就一座山了,扛來扛去、拉來拉去, 都是自己辛苦。25天裡的台北和台南,不是荒郊野地,資本主義橫生跋扈,誰怕買不到東西?(只怕買太多, 呵呵,可是書永遠是例外……)

那麼一段時間在外, 所得上一種流浪嗎?我玩味起來。

早上讀到聯合報副刊《專業的浮浪者》一文,真不得不讚歎日本“專業”的流浪人,或許是環境所逼才無家可歸, 但在路上棲居生存卻也另有一番功夫在身上, 不簡單。

記憶呢, 沒有實質的重量, 卻讓心臟練力氣。

遊走台北當然是回味,或許會增添一些感受;行至台南就是全新的發現之旅。兩者都讓我心動心馳,箱子裡裝載的裝束要在雙城日曬風吹……帶些沙塵回來,那是行跡。讓些新的回憶入袋,那是心跡。

今晚最後打包的也是“腦”, 電的。論文修改方面當然都靠它,我在外的寫作則全數付諸紙筆。行李層層疊疊,如思緒,起飛就會不一樣了, 早班飛機, 我可能就睡著了……:P

Monday, June 3, 2013

好心情帖


閒來無事,心情大好。
看到以上的貓圖, 更是“噗哧”一笑,胖嘟嘟的好可愛喔!!

慢慢地,時間過去,許多以為會在意到要死的事情都雲淡風清了,真的。
是我不夠在意它們嗎?我看不是,反而是太在意了, 才忽略掉放開來的輕鬆, 直到最後做到了才實實在在地體驗到。

當然我也清楚, 不可能一輩子無風無浪(貓咪再萌, 也有摔車的危險),這個階段獲得的平靜,什麼時候會用盡或消失沒有人知道, 所以一定要用心珍惜。

珍愛。疼惜。

心情好, 有風就吹, 有咖啡就喝, 有書就看。^^



總是在路邊

 
旅程的開始, 未必是在啟程那一刻按下計時器的start按鈕。出發之前便已經在想像中出走了是常有之事,距離不是問題, 行程更是隨心所欲——我將它命名為“太虛之旅”。
 
旅行之美好, 能夠一直享受, 多棒啊。
 
最近聽到一個說法, “永遠在路上”,我理解為一種對生命中移動的追求。這個“移動”, 可以指physically在不同地方之間流動的人, 也可以指心態上的不斷保持在歡迎改變的開放狀態。在路上, 在奔走, 在更動所在地,這麼液態的存在,可以同時是刺激且令人興奮的, 也可以是顛簸並使人不安的。這正是一體兩面的典型示例吧,我想。
 
可是我仍不免有些心馳神往:一直在路上,欣賞變換風景多好多美啊。人生固著在一處太浪費了, 不是嗎?沒有旅途, 怎麼成長呢?我若能夠有辦法在愛走的路線上隨意暢遊,真實再完美不過的事情啦!可是這世界不會有白痴的任何一餐飯,要“永遠”雲遊如仙,那是絕不可能的奢侈啊。不僅是金錢方面的奢侈, 也是時間、精力和情感上的多方“不可能”。路不斷綿延, 人不停靠, 也終究會疲累的。
 
所以, 我想就退而求其次好了。從今以後, 我立志做到的, 是“總是在路邊”。總有心理準備在必要的時候踏上旅途,閒適遊走或自我放逐,給自己自由和空間去伸展觸角,探索世界。在路邊,在action的邊緣,但是心可以是平靜的, 不輕易被誘惑的、打動的。不當escapist,不隨便地、不負責任地逃避現實,那不是上路的可取精神吧。
 
說回之前講的“太虛之旅”,我就在路邊沉醉在一些想像之中, 自得其樂。接下來就要上路旅行了,包括回到思念的城市, 了解一樁心事, 再犒賞自己, 到新天地趴趴遊走。我準備著,樂意地投入各種細瑣的準備:旅途中的音樂、行程中的遊覽站點規劃……一些些小細節的緩慢構成組裝,都讓我細細地品嚐到愉悅。
 
路邊不是centrestage, 因此可能少了敲鑼打鼓、熱鬧喧嘩的精彩。但是沒關係的,有些平淡擦能夠襯托出偶爾的亮點,那是生命中平衡的關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