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2

Make心情好

心情不很美的時候,有時還真不好。
整個的就不想任何的事情,想趴在一個角落停止存在。

可是……真的“停止”得了嗎?大概, 不行。

五分鐘前,我就處在那個“趴在一個角落”的階段一、兩天了都打不起來的 精神,明知道一堆事情應該做(至少有那最關鍵的),就是沒力氣、沒情緒、沒……

過去的四分鐘裡,我爆炸了。
在地板上做伸展(謝謝媽媽拖地真的很厲害,地板可以溜冰的狀態) ,懶腰伸到“客啦”一聲,不,沒有扭傷啦……只是腦子裡的一條索也被拉了一下——啟動!!

具體的計劃還沒有,但心裡一直想著怎樣都要努力一下,make心情好起來啊!不用吃巧克力, 不用去逛街購物,總之,不用外來的刺激,那麼,就從自己的內在開始吧。

心情好需要複雜的理由/道具嗎?
不需要的,完全可以依靠自己喲。

因為還需要繼續存在於這個世界,而且要live而不只是exist,那麼只有依靠意志力讓自己的精神上發條了。要用力, 要出汗, 要真的想要做到……


:)









  

Sunday, December 9, 2012

見與不見之間



就因為在心裡,還有一點仍丟不去的依戀。
覺得有些搖擺, 在“見”與“不見”之間。
最是老掉牙的dilemma了吧,算了,我就是最落俗套的人了。

曾經用loop模式一遍一遍聽陳奕迅的《好久不見》,直到那一次,聽了粵語版,不如不見。
我不會反复聽這首,大概是藥力太強,要注意用量。

過去回不來,未來不會寫得出往昔,真的,不如不見吧。  


Breaths

And Melancholy passes by 
Breathing softly 
She remembers the fading 
The slowly discolouring 
And she sighs

Wind knows he must not waver
Not stop in his tracks
To place his shadow of a touch
On her cheek

And so I stand by the window
Watching 
Listening
Breathing 

I no longer dream of the 
Past long gone 
With every drawing in 
And letting out 
Tears already found their pathway
Through night air
No longer 
Lingering

Thursday, December 6, 2012

搖頭的理由

最近看新聞,不管是翻報紙還是聽電台、看電視 , 都常搖頭。

鬧劇連連, 不是幽默,更多的是隱憂。
笑不出來,唯一的反應是搖頭。

心裡有一種不能夠解釋的沉重之感,我們的島國怎麼了?
我不是認為一切應該完美無瑕,完全沒有問題存在,但是怎麼發生的事都讓我覺得這個社會患了症狀漸漸浮出檯面的慢性病?
有關乎生活品質的實際問題, 也有精神層面的匱乏貧瘠,慢慢侵蝕著我們。

那麼,Something's wrong的狀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我搖著頭,竟然想不起來。

有人說,讓人覺得荒謬的新聞有調劑的作用。
不然生活就太無聊了啊。
事實是這樣子的嗎?我真的不很同意哦。

還是,我太堅持某些原則, 太執著了?

時代不斷改變,社會也不一樣了,要持續所謂的“循規蹈矩”可能是奢望。



Saturday, December 1, 2012

情緒斷食

在電台節目裡聽到“專家談論斷食”,有點好奇,就上網蒐集了一下資料:

人體有很強的自然治癒力,醫生用藥或打針,只能加強身體的自然治癒力。但疾病不能只靠藥物,必須依賴自身的活力才行。斷食療法就是以消耗體內積存的脂肪,排除沉積的毒素,使人體充分發揮自然治癒力,達到強身延年的目的。

  日本的養生專家認為,斷食後,體內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會減少,有毒病菌的活力也會減弱,正常細胞就能很容 易地剿滅病菌。體衰多病者如採用饑餓療法,會使體內衰弱的細胞消退、排除,同時,生命力強的細胞得以繁殖,這樣重複數次之後,身體就會變得強壯。我們可以注意一下貓、狗、雞鴨等動物,牠們一旦生病,就絕對不吃東西,一直到身體恢復健康時,食慾才恢復正常。觀察這些事物有利於我們對斷食療法的理解,其治病強 身的因素也就在其中。


噢,原來真的是身體的“大掃除”。

這樣的掃除工作似乎真的有必要,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們經年累月地在體內積存的“東西”有好有壞,讓消化系統不斷費勁勞動不得休息的折騰,不失為對自己的殘酷。可以停一停的話,也許還會聽見腸壁裡輕輕的一句“謝謝”噢?

我想太多?也許有一點吧。

但若論“斷食”,我認為更應該為情緒做做看。從小到大累積的各種 emotional trash也不算少,真正進行“排毒”的 機會卻不多(又或者,是個人懶得或捨不得去排?)。長久 收藏的隱形垃圾都敝帚自珍地揣在懷裡,重量扭曲了本來天真、稚嫩的心靈,這樣的形容與想像其實是可怕的。

所以我想為自己設計一下“情緒斷食”的小療程,看看有什麼收穫。嗯,就這樣做!

Friday, November 30, 2012

世界的踪跡

世界在原地踏步,
甚至走上了回頭路。
然而,
發條鳥依舊不知所踪...

上面的幾句,摘自村上春樹英文官網。

讓我心裡的 ticker tape迴旋木馬一樣來回顯示的是:追求美好, 惋惜失去,遺憾錯過, 人生就此過去。

世界的變化無時無刻不再發生,人以為自己沒有變啊(我還是那麼胖嘛),可是舊有的一切其實已經不復存在了。原地踏步, 不表示狀態沒有絲毫的不同,而是那些或許不容易發現,可能屬於內在的老化、易變、朽敗……有沒有可能變更好的一方面呢?或許只是我總不樂觀。

最近在和朋友們的談話中不斷肯定,也被給予肯定,擁抱改變絕對對我有益無害。
有一段時間過著十分飄忽不定的日子,中信盡失,還以為正常的世界不見了。
原來,失踪的是我。

失踪的。

是我。

世界沒有原地踏步,也沒有走回頭路。
是我在亂走,走到自己不知所踪。

現在,我想,我回來了。



Wednesday, November 28, 2012

先說“別了”(不是“再見”), 可以嗎?

想說:2012,別了。

十一月要走到底了,然後是充滿繽紛色彩的佳節月份,最後一年結束。
說快,未必飛快;說慢,卻也一日一日移動中。這,就是時間的奇妙處了。
脆弱的心,還需要做好最後的帳目--情緒的總結,一切才算過去。
疲倦不是藉口,憂傷不帶來赦免,說“拜拜”以前需要完成儀式(也用儀式,要求自律?)。

“重新開始”, 怎麼重新?如何開始?
先左腳, 再右腳,一步接著一步嗎?
真的下定決心把“過去”留在它的安息處, 不留戀地被向它們走開?

大家說:你都知道答案了啊。

知道, 不一定做到, 做得好。我苦笑。
可是,時間會幫我, 把我推向那個儀式進行的祭壇前,迫使我行動。
你要告別的嘛,那就爽爽快快地做啊,舉起手,放下……心。

放開來,2012, 那些苦楚、那些疼痛、那些扭曲、那些失望。

別人別處的狂歡、欣喜, 你不要參與就別勉強。
看著2012的這些,投以最後的一眼,就告別了。
不是“再見”(想再見也不可能),而是決然永別。讓該留在原地的不隨我身。

說聲“別了”,真的就是結束。一年接著一年, 都該乾脆一些的。

 
   
  




  

 


Tuesday, November 27, 2012

不恨情歌

抓起麥克風,唱起 的, 是一首接著一首的情歌。
點唱的, 多半是歌詞對我已是滾瓜爛熟的曲目,有點進入auto模式的樣子。
在旋律和字句間浮蕩的心情有時候會很熟悉,有時候來得自然而然,有時候卻還是有“新意”的。
一樣的那些情歌,多年來唱著唱著, 唱過了生命中的起落、悲歡。最能夠調動情緒, 也同時讓我最後進入忘情/我境界的,都是這些在黑暗廂房裡用心唱出的字句。

所以, 我怎樣也不會恨-情-歌。

本來還想過“唱歌能夠療傷”這件事,然而今天我突然發現:不太對。
也不是說越唱越耽溺於傷感,而是相反的,我像是能夠在投入歌曲之後,更清楚地明白自己經歷的種種。
最重要的是,我沒有必要把自己塞進任何一首情歌的情境裡, 去受傷、去悲痛、去苦情。
我不用“觸景傷情”, 我可以完全抽離。

這都是“選擇”。

情歌應該繼續單純地好聽,不用變成什麼醫療的工具,這是我今天明白的道理。

Monday, November 26, 2012

憂傷時段

你還是可以擁有“憂傷時段”的。Q說。
但是需要控制時間的長短,例如三十分鐘。在那段時間裡,你可以完全投入緬懷和追憶,但是時間一到,就必須告訴自己要完全抽離了哦。

窗外的雨繼續落下,淅淅瀝瀝。
對於這樣的大雨,一種看待是:哎呀,下這麼大的雨,我哪兒都不能去了,真掃興。
另一種看待則不同:大雨下過了,會多麼清新涼爽啊……。
選擇哪一種心態,雨都得下個半小時,懷著什麼心情度過真的都看自己。


然後慢慢地, 你應該就能夠縮短“憂傷時段”了。Q繼續說著。
 不要著急, 不要覺得愧疚,你也需要對自己適度地寬容。

我短暫地凝神望著雨絲。
腦子裡想的是, 這個世界在被洗滌, 而且是幹乾淨淨的。如果每天都有三十分鐘這樣, 也不錯……

這一帖,謝謝好友的開導。




Monday, September 17, 2012

聲音裡有畫

決定放下手邊的一切,專心地聽蔣勛的談夏卡爾 (Marc Chagall)、克林姆 (Gustav Klimt)、雷諾瓦 (Renoir Auguste) 和莫內 (Claude Oscar Monet)的《綻放愛與花》的藝術作品介紹專輯。

我沒有做錯選擇。

收錄和講解的是四位大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很適合入門的介紹方式,卻絲毫沒有減少認真與熱情的投入。雷諾瓦是我最陌生的;「夏卡爾」我是透過江美琪的專輯認識的,有點晚;克林姆和莫內則早一些,而且也是從畫作入手。聆聽蔣勛老師將幾位畫家的生命與藝術進程娓娓道來,我整個人都墜入了夏卡爾的藍色天空。

克林姆的《吻》,光彩奪目地映現眼前。莫內的睡蓮接著來了。

我聽著老師沈著、平靜的聲音,也感受到祥和。 台灣公司的作品,配樂尤其棒,不僅是一般的 New Age,更能夠啓動畫面感,又很成功地牽動聽者的想像力⋯⋯

聲音裡有畫--人聲、樂聲皆然。


Wednesday, September 12, 2012

不能夠打開的
也許是
放手的時候

關上窗扉門戶
看不見
就是沒有了
停止存在
不留痕跡

我看到了不想再見的現實,很理想化很任性地不想再接觸。
掩蓋起耳目,明明是自欺,最後還是相信了。

背著它,我將遠離。


Friday, September 7, 2012

捷徑與遠路

一般上,沒有人喜歡走遠路。
冤枉路,耗時又費力。

可是對於特別容易迷路的我,遠路常常更保險,記好了就不會走錯。沿路認定一些路標,讓自己安心踏實,往返A、B兩點之間的距離稍長也沒有關係。邊走還可以邊留心一些景物人事,何樂而不為。

當然, 我也深諳,在這個講究速度和效率的時代裡, 我可能落伍了。走遠路的安定和穩當, 怎敵得過抄捷徑的便利和省時,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投入其他有建設性的事情。遠路的風景和人事, 留給有閒的人去消磨時間用吧!

 可是我就是走不快。邁步短、腿腳不靈活都是因素,再者就是性格中的節奏屬於慢板,想快也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遠路走起來不無辛苦, 但是不貪速求快的話,仍然可以接受。

而我會試試探索捷徑,絕對是在沒有時間壓力的情況下。走錯了可以停下思考一下,倒退再來,那樣子也有一些趣味,又相對無關痛癢。我這才發現,順利走通一條捷徑的小幸福,加上細細欣賞遠路的美好,會令我十分心滿意足。

台北--關於來去

一個人旅行,應該多親近熟悉, 還是陌生?

來去台北於我, 絕對是熟悉多過陌生。
因此,一個人走在夜晚的街道,鑽進巷弄也還是安心。
早先都接觸到這裡作為「便利(店)之城」的面向,走沒幾步路就是一家 小七或全家,生活所需一應俱全。可這次住處就有些安靜和偏僻,離商店有些距離,竟然頗有「隱居」的淡淡滋味。又因為單身一人,添加了孤絕感。

但那也並非壞事。

記得第一天就有兩個在地人問我:怎麼一個人來旅行?她們看我的眼神有點奇怪,像是一個女孩子(我已經超過「女孩子」的年齡範圍了吧?)不應該自己出門。我不很在意, 就說是工作有空檔, 出來休息一下啊。其中一位阿姨狐疑地看了我一眼,竟然開始辯解,很努力地闡述一個人旅行地種種好處云云。

她結束的話是:你又來過台北要的,一個人⋯⋯很好啊。

 接著一個人過了幾天,也有見老師和朋友,不是完全與世隔絕。拎着住處的鑰匙, 每天進出奔走,回到一片安靜。喜歡去哪裡就去哪裡,因為有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回憶,便沒有想要刻意排滿嘗鮮探幽的 schedule,可以很輕鬆很懶散。一個人,就是這樣好。

對我來說,台北是一個沒有辦法完全割捨掉的城市。是生命裡重要的發生地之一。它或許教會我「無常」。因為每次的來去都離當初根植最早的台北生活記憶的時間點,絕對不能夠回頭再來一次,甚至連四名捉住都是枉然。只有學習瀟灑放開。面對和接受它將會不斷變化, 然後必然陌生,二我也會改變。一個人的學習旅程, 偶爾標上台北這個目的地,隻身來去,感受一番又一番不同的境遇。




Monday, September 3, 2012

有很多很多書, 想看, 或等著我想看。
它們越來越寂寞,我離他們也越來越遠。

前一段時間,我開始嘗試玩 book spine poetry (我翻譯為「書脊[小]詩」)。
當我打開書櫥的門扉,許多聲音即刻響起:你是來找我的嗎?我們應該聊聊喔⋯⋯
不, 我並非幻想症病發,更可能的是,我聽見的是我心裡的聲音。
我很想你們喔,可是我一心很難多用:(

所以接下來, 我決定要更貼近大家了。
我要飢餓地啃噬書頁,認真咀嚼, 卻也不要太快不要太匆忙不要太倉促。


開頭的說明

反正重點是「移動」就對了, 不是嗎?
兩隻腳, 還是四隻腳,真的一點關係也沒有。
也無關速度。
時間裡沒有速度,快慢的問題不存在。

記憶裡, 我忘記怎麼移動, 好像有一段日子了。
怎麼啦?
我是怎麼啦?
好困惑和混沌的日子。
我撲倒在地,等待灰塵貼在臉上、頭上,堆積堆積堆積。

用兩隻腳走, 還是四隻腳,又怎樣?
沒有力氣抬腿的日子裡,一切都沒有意義了。
那樣好令人絕望。
我受夠了,有一天, 我對自己說。
要站起來,幾條腿走都好。
貓,沒有一輩子趴著的理由喔。嗯。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