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件事让我颇为困扰。
我的学生在华文考试的阅读理解环节里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无法理解所谓篇章的moral of the story,因而在要求他们对此进行说明的问题里总答不出个所以然,或者始终点不出“理想答案”。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学生不理解篇章内容,也就是看不懂字面上的意思;另一个则是价值观、思想方面的隔阂或相关生活经验的缺乏所致。那些moral of the story对应的既不是我的moral, 也不是我的story,我不明白他们(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觉得, 我就不会这样想啊!孩子们嘀嘀咕咕地抱怨,或在眼神里流露出不屑、不满。
是啊,那些总是那么政治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义正言辞的道理,或是“人生的智慧”、“爱的叮咛”,对这个时代、这个年龄层的孩子是隔了几层皮的啊!怎么要他们一时三刻内变得够“成熟”、够“善解人意”,以便有效地诠释和深刻地体会故事背后的moral of the story。
我可以慢慢逐字逐句地解释篇章,但不太可能教导他们怎么去感受, 或是创建不存在的感情结构。毕竟,“感同身受”不是用想象堆砌出来的,对吧?
故事的来龙去脉都弄明白了,它背后的道理却击败了孩子。这是我看到的状况,令人头痛的状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