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Thursday, October 31, 2013
幸福感·敢(才會)幸福
從某個時候開始,當我一聽到有關“幸福指數”的討論,便有生膩的感覺。
確實是生膩, 並沒有酸葡萄的滋味……
說來說去, 比來比去,排名從“誰最幸福”做到“誰最不幸福”……
不同機構的不同指數,採用涵蓋多方面的測量準則不在話下,或許真的具備一定的公信度吧。
只是,比較愚鈍的我還是覺得有些混亂。
島國的排名一下子落後世界許多國家,一下子又可像股價反彈那樣“跳”回來,到底我們快樂還是不快樂?幸福還是不幸福呢?究竟,幸福感是如何定義的?三餐溫飽足以構成一些人的幸福感,一棟豪宅加跑車才足夠撐起另一些人的幸福額度……誰有最準確的標準哪?
兩天前, 我在隱匿民丹島渡假,傍晚參加紅樹林之旅,乘船出發。開船的導遊介紹了沿途可見的漁村,描述了漁民們的生活:沒有水電的供應(政府水電供應設施無法到達漁民岸邊的住處)、孩童普遍只唸到小學畢業就無法升學(多繼承“家業”成為漁民)。眼看漁民房舍的簡陋,又想到捕魚是靠天吃飯的“歹命工”,加上心疼孩子沒有機會升學就可能沒有辦法作出不同的人生選擇,我心裡真的相當難受。
但是誰知道呢,這些漁民就一定不幸福了嗎?這可能都是“比較”惹的禍。
接著,船開進穿過紅樹林的河道,緩緩駛進使人感覺平靜的黑暗。伴隨螢火蟲出現的, 還有抬頭一目了然的星空。沒有光害干擾的黑夜鋪滿星子,點點展現光亮的、令我感動的星星。
小船停在河道中央的一段時間,我確確實實體驗了“萬籟俱寂”。夜空是一件烏黑的絨布袍子,上面縫滿無價的鑽石——很俗套的意象我也管不著了,總之於我,那段不知是多久的靜止實在就是幸福了。
那樣的黑暗是一種用城市光暈換來的自由感,而且絕對值得。
我想起了“敢幸福”三個字。那樣的黑暗是平日我不敢領教的,如此幽暗的所在暗藏著危險似乎是我無法撇開的偏見,可是美好的弔詭又在於,若因為“不敢”就不進一步探入黑暗幽深的所在,暫時背棄安全的明亮, 就不會看到幾乎可以用手觸碰的螢火蟲,以及頭頂蒼穹那一片動人的星空。
幸福感,要敢於踏步出去尋找, 這, 就是我要自己從此牢記的。
Monday, October 28, 2013
嘿, 回來生活咯~
現在回想,心, 放假有一段時間了吧。
許多事從糾結到松解,慢慢進行。
如果追究“效率”,其實未免太緩慢。
只不過,速度不是全部,至少在生命裡, 不該全部。
這趟出個門,來個短短的“陽光-沙灘-海(Sun, sand and sea)”之行。
用一趟小旅行, 給心發個訊號:嘿,回來生活咯~
我過得渾渾噩噩的日子, 差不多滿額了。
去曬曬海島的太陽吧,你。
就這樣, 簡簡單單, 去霉充電,繼續貓生。
心想:繼續貓生,悠遊喵生~~
嗯,就這樣吧,去走走,然後一切歸位……:)
Sunday, October 20, 2013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主題曲
今天去看了《總舖師》這部以台灣“辦桌”文化為主題的電影,當中不乏誇張的笑點,娛樂性頗高。(當然,對我這種很感動於台灣草根式的語言表達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更是享受……)
早期台灣民間可見的辦桌, 具有很濃厚的“古早味”以及人情味。在物資匱乏、人民生活普遍貧困,一年中難得有哪戶人家辦喜事需要找來專門承辦料理的總舖師來做上多少多少桌 的好菜。根據電影中的說明,總舖師被邀請到哪個村莊哪家人家裡辦桌, 只需要帶上工具, 材料由那人家提供,作出什麼菜則看總舖師的創意。這點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每位總舖師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拿手好菜,碰上每次辦桌的材料的不同,就是一次對自己的功夫的挑戰, 也是技藝的磨練。而每逢辦桌,周圍鄰居家家戶戶也會有所貢獻——從烹煮所需的食材到桌椅,大家都有份貢獻,體現出的是一種珍貴的“分享”的精神。辦桌所帶來的歡愉因為大家的參與和分享而變得更有意義,總舖師的用心料理也帶給許多人歡樂。實際上,總舖師可能不會因為勞心勞力賺翻天,然而他感受到的深刻幸福來自於他從他的手藝裡獲得滿足的人們,那大概是金錢換不到的。
電影中一位總舖師說了一番話,大意是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主題曲,這點我很贊同。如一個總舖師以自己拿手的料理為榮, 一生致力於烹調出最好口味的菜餚,辦好被託付給他的桌,那就是他的主題曲。我堅信,只要在自己的生命裡竭力付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首主打歌,以後回憶起來,應該是自豪而溫暖的。
Friday, October 18, 2013
接受“時全時美”
我必須坦承,我心中總渴求十全十美;可是隨著年歲漸長,漸漸學會接受的則是“時全時美”。
其實那也並非壞事,而是一種更加實際的釋懷。
十全十美不易,能夠接受“時全時美”,表示不否定一些瑕疵或欠缺的存在,並可以進一步接納與包容。對於需要做的事情依舊傾力付出,依舊堅持做到最好,只是在驗收結果時,把平常心用上,看清諸事未必都能夠如我所願的事實,有時候會如期順利, 有時候可能差強人意。
盡力最重要,盡了力, 就別怕“時全時美”。
擦拭的這顆未必是初心
一直以來,常常聽到人用“莫忘初衷”來鼓勵別人為自己的信念或夢想堅持努力,我本身也挺喜歡在做信心喊話時這麼說。
可是慢慢發現,這樣講或許不很準確。假設所指的“初衷”真的在時間的流逝中不幸地被遺忘了,要怎麼undo delete/“莫忘”它呢?另外, 那個遙遠朦朧的初衷絕對有可能已是經歷過生命歷練的自己不那麼認同的昨日黃花了,苦苦追尋回來會否也是一場空呢?最後,那個被塗抹上理想主義的美好亮漆的“初衷”,總是發著迷人的夢幻光彩, 可能只表示它不可能在現時今日的環境裡如昔地生存?
所以, 我慢慢地調整了思維,轉移了觀看的角度。
我想試試看做點別的,例如拿起一塊柔軟的抹布,來擦拭一下自己的心。
那顆未必是初心的心啊,恐怕無法是初心吧,因為太多事情的發生已改變它最初的模樣和質地,最起碼,柔軟度早就不同了——換來的是韌性。被塵埃覆蓋的心,背負起疲倦、惆悵、失望……和原初的樣子完全不可同一而論。
一點一點地擦拭,耐心地、緩慢地。我是要把“最初”的晶亮擦回來嗎?不可能的任務, 我已學乖, 不會浪費精力強求。可以恢復一些光芒就夠了,那顆心可以繼續勇敢地為夢想跳動即可。
前路還有好多的付出要來自這顆心,未必完美如初, 但獲得了勇氣和經驗的加持,它仍舊會遇到無數疲倦的時刻, 可是也會一次一次決定繼續用脈搏發聲……
勤擦拭, 心就還會發亮發熱。
我相信。
Thursday, October 17, 2013
公民話語權
理想中,如果大家有話說,應該有地方暢所欲言。
這是一個發表空間極多元的時代,公開言論的媒體選擇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只要你有話想說, 實在不怕無處發表。投書傳統媒體的討論原地已不是唯一的管道,投書不果又非要一吐胸中塊壘,還可以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裡闢設自己的發聲區,自由無阻。
所以不怕沒有說的地方,而且還真的可能讓許多人看到、讀到,引起共鳴、討論, 甚至騷動。
我認為這很有趣, 當然,同時也可能很可怕。
有時候看著一些平面媒體或網絡媒體的資訊,會覺得隱隱悲傷。在公民話語權成為理所當然的權益時,似乎有好一些人並不特別尊重它。怎麼說呢?令人感到不適的極端或歧視性言論被發布和宣揚,就算未必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也還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社會上存在的每一個群體都有自身的存在價值與合法性,這不該是可被他人任意抹煞的。可是偏偏有人借助言論自由為藉口,散播傷害“異己”的話語。
這樣,也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嗎?
一些話語被包裝得冠冕堂皇,看似合理又中肯,可是實為謬論,這樣的“公民話語”,可能就是一種倒退了……
Wednesday, October 16, 2013
一個有關資源分配的問題
代課的最後一天,在我腦子裡留下的難忘小插曲……
某班男D同學來到我的桌邊核對考試的得分時,我和不及格的他說了一下話,想鼓勵鼓勵他。
我:D同學,你要加油喔,老師希望下次一定可以考得再好一些。
D最初面露難色,迅速地轉換成一種“認命”的不置可否。
我:你可以做到的,對了, 有人幫你嗎?你有補習沒有?
D:老師, 以前有(補習), 現在沒有了……沒有錢。只有哥哥補習。(他)中四會考,比較重要……
然後,D就不說話了,靜靜走開。我?當然也已經接不下話了。只能說,D同學回話裡涉及的“資源分配”問題令我倍感心酸。而我已經沒有機會再探究下去, 也不清楚可以如何獲知還有多少小朋友面對著學習道路上的種種無奈?面對升學挑戰的哥哥比較需要幫助,弟弟必須“犧牲”……這是暫時的嗎?之後D會獲得資源的“補給”嗎?
我在座位上,只能承受一個個問號的撞擊,有些不能自己。
這陣子,碰到不少令我感到無助的孩子,求學歷程中問題重重,使得他們在幼嫩的年齡,已經透露出對未來的無望。
而我, 竟只有無能為力。
某班男D同學來到我的桌邊核對考試的得分時,我和不及格的他說了一下話,想鼓勵鼓勵他。
我:D同學,你要加油喔,老師希望下次一定可以考得再好一些。
D最初面露難色,迅速地轉換成一種“認命”的不置可否。
我:你可以做到的,對了, 有人幫你嗎?你有補習沒有?
D:老師, 以前有(補習), 現在沒有了……沒有錢。只有哥哥補習。(他)中四會考,比較重要……
然後,D就不說話了,靜靜走開。我?當然也已經接不下話了。只能說,D同學回話裡涉及的“資源分配”問題令我倍感心酸。而我已經沒有機會再探究下去, 也不清楚可以如何獲知還有多少小朋友面對著學習道路上的種種無奈?面對升學挑戰的哥哥比較需要幫助,弟弟必須“犧牲”……這是暫時的嗎?之後D會獲得資源的“補給”嗎?
我在座位上,只能承受一個個問號的撞擊,有些不能自己。
這陣子,碰到不少令我感到無助的孩子,求學歷程中問題重重,使得他們在幼嫩的年齡,已經透露出對未來的無望。
而我, 竟只有無能為力。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