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Monday, February 29, 2016
自己的華語文水平自己救
今天和某同事聊起小時候學習語言的環境, 他說他來自講英語的家庭, 所以華語 自然沒有那麼好,而我在說華語的家庭裡長大,因此華文 的掌握自然就順利多了。
是這樣吧……
然而想起早上閱讀到海峽時報的一篇文字, 整顆心都涼了一半。
誠然,文章裡提到的情況並不是完全始料不及的,因為在語言的大環境幾乎一面倒地傾向英文的情況下,捍衛華文華語的工作就分外艱辛了。外部的挑戰來勢洶洶,父母父母不在家鞏固孩子的基礎,孩子導向對華文華語缺乏興趣,甚至產生排斥心理的局面就不令人太驚訝了。
但是這也正好提出了一個迫切的警告:只求家長真的有必要更積極地採取主動,參與孩子的語言/文學習,幫助他們在英文掛帥的我國社會裡保住 一定的母語學習動機和興趣。我還是相信在議論文裡被寫到爛的父母“以身作則”確實還是有效果的,只要家長願意努力。
所以我會不斷鼓勵身邊為人父母的朋友, 還有過去的學生, 要用心陪伴孩子好好學習華文華語,不要輕言放棄啊。不然回頭也許真的會太難,而不良的結果將不限於向我這樣的華文老師失業……
自己的母語水平是意象個人的財富, 不要等到失去,才後悔。威脅迫在眉睫,自救是唯一的正面動作。
Saturday, February 27, 2016
說好的“不爽”呢?
昨天登入臉書時發現新功能。
“按讚”的動作現在變得略微複雜了一點, 除了由 藍色拇指代表的“好”外, 現在又 添加了五個表情符號,有笑臉有心心有張大口的錯愕相有流淚有紅臉怒目look, 就是沒有幹乾脆脆的dislike選擇。
免不了碎碎念的抱怨:說好的“不爽”呢?
臉書上的帖子, 有些讓人喜愛, 有些則可能讓人無法認同。早就不想盲目、麻木地按讚,所以一直很希望臉書早點推出讓我表示不爽的按鈕。
虛擬世界裡的愛惡難分明,這是最直接的例子了。要說只有讚 是為了散播爭相能力的話, 恐怕是臉書團隊太天真了,因為不爽真的無處不在……
“按讚”的動作現在變得略微複雜了一點, 除了由 藍色拇指代表的“好”外, 現在又 添加了五個表情符號,有笑臉有心心有張大口的錯愕相有流淚有紅臉怒目look, 就是沒有幹乾脆脆的dislike選擇。
免不了碎碎念的抱怨:說好的“不爽”呢?
臉書上的帖子, 有些讓人喜愛, 有些則可能讓人無法認同。早就不想盲目、麻木地按讚,所以一直很希望臉書早點推出讓我表示不爽的按鈕。
虛擬世界裡的愛惡難分明,這是最直接的例子了。要說只有讚 是為了散播爭相能力的話, 恐怕是臉書團隊太天真了,因為不爽真的無處不在……
Tuesday, February 23, 2016
白頭說話
我頭上的白髮,大概是念研究所和寫碩論時“染”出來的。
一絲絲可帶挑染效果的“煩惱髮”也有good days 和bad days,前者是順貼地藏在黑髮絲下,後者是頑固地外露張揚。碰上白髮特別倔強的日子,怎麼梳理撥弄,黑中見白的突兀狀態還是揮之不去。因此惱怒,則影響情緒;不為所動,則可能尋獲內心平靜。
有學生問我, 怎麼不拔掉呢?我故作認真地說, 怕拔一根長三根嘛,這個說法當然不科學、不可信,卻不無好玩的趣味,讓學生和我笑成一團。幹嘛不染髮嘞?我趁機說了染髮劑內化學成分會損壞髮質的道理,發揮教師本色……
說到這頭越來越多的白髮,我實在不想去做太複雜的處理, 能遮就遮、能蓋就蓋,暫時不要那麼顯露“智慧”,呵呵。
象徵的智慧的霜白還可以再等些年吧,因為我承認愛美的我還非常在意太早的“進階”。
因此要在每天的梳妝時間更用心,希望營造白髮的good day,讓一天過得青春、開心一些。可是也不能強求一天下來,似乎有著自己的生命的三千煩惱絲時時合作。要真溜出幾根頑固的白也就順其自然,故作惱怒再一笑置之。
生活裡小小的擾人事端不只這個,件件 都是修行的功課, 不是嗎?
Monday, February 22, 2016
怎樣才會知道?
老師們常抱怨:活在這個資訊爆炸時代的學生,什麼都不懂。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什麼都不懂”? 這就是我好奇和關心的問題了。
大千世界的林林總總,小朋友們要怎樣才會知道?
其實, 沒有人可能知道一切所有, 那真的得是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掛在器材上充氣的可憐蟲了啦。身為一名教師, 我最希望的是看到孩子的好學、好奇之心,有了求知欲就不難鍛煉出發問的勇氣,進而帶給這孩子前進求知的動力。
現階段,每次在堂上努力發問的人還是我。總愛藉著課上討論“偷渡”額外內容進來的也是我。猜到哪些東西是小朋友的生活接觸面仍未及的正好就能夠拿來刺激一下孩子們的思考,進一步促使他們提出問題。
我不斷告誡自己的,不要因為以為小朋友“一定不會明白”,而隨便放棄有趣的內容不敢教、不敢討論。雜七雜八的碎片當然需要老師掀穿針引線,串起基本的樣子, 方便孩子掌握對他們來說顯得陌生的事物或課題。不是完全掌握, 而是有扶手幫助他們在不是在完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進行對未知和知識的探索。
為孩子做無謂的設限是最要不得的行為。那不是保護、關懷, 而更是蒙蔽和阻礙。在安全的情況下給予他們奔跑、騰跳的空間, 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心靈和足跡認識這個繽紛的世界, 思考更高層次的問題, 以架構出自己的價值觀和認知內容。
求知求學理應自由有趣,那麼一來, 學習就不限於課堂而是孩子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是多麼美好的嚮往、多麼值得用心追求的理想啊!
Saturday, February 20, 2016
理想不必外求
早上在網上溜達,讀到了一則讓我停下來思考的報導。
報導的作者為我國某著名學者,討論的內容圍繞著我國青少年在理想主義方面的欠缺。說實話,這個課題以及相關的討論並不是太深奧的rocket science,多數的討論說來說去也離不開對新一代年輕人的批判和挑剔——他們怎麼就不會像外國的年輕人那樣擁有遠大的理想,或者改變世界的想法?
這方面可談論的方方面面不少, 我不想羅哩羅嗦地逐一翻炒。畢竟批評是很容易的,要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方案才難。文中說道:
"There is an amazingly simple solution. Each class in a Singapore secondary school should be paired with an equivalent class in a poor district in South-east Asia, be it in Myanmar or the Maluku Islands.
Each year, once a year, the Singaporean children should visit the class they are paired with.
Each Singapore child should become a buddy of someone who comes from a really poor family.
I have absolutely no doubt that this simple experience will unleash the inherent moral sensibility of any young Singaporean and make him or her into a far more idealistic Singaporean. A Singapore with a surplus of idealism will end up as a far better society."
乍看像是挺不錯的做法,通過與海外較不發達地區的學校進行配對, 讓我們的莘莘學子藉由每年的訪問活動接觸比他們“弱勢”的孩子。這麼做真的有助於培養新加坡小孩的同理心嗎?作者那麼斬釘截鐵地說著, 倒讓我有所保留了。
問題的根源不淺,要讓年輕的國人建立起對自身、社會和國家的理想與目標絕非易事,大概不是讓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們和外國的弱勢學童有所連結就能夠“藥到病除”的。
簡單來說, 我們更該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為我們的青少年過度設限,還是因為太過呵護而局限了他們的發展?我們在定制所謂“成功”的標準時沒有考慮到理性主義驅使下孩子們可能異想天開地要完成的夢想,允許他們享有圓夢的空間就已經扼殺了那理想的根苗?
我想,孩子們需要的可能是“懂得放手的引導”以及帶有鼓勵性的信任。別在他們的生活裡平添無謂的障礙以及加諸愚昧的偏見,框限他們飛翔、跳躍的可能性。
理想更不必外求,我們自己的社會就存在著許多讓莘莘學子學習以及和自己熟悉的生活圈意外的人互動,予以他們協助和從他們身上學習的對象, 不是嗎?就以弱勢群體來說,鼓勵孩子們想辦法改善他們的處境起步更有意義而且或許更加能夠看到成效?
一點淺見而已, 因為我相信不必太過刻意地要成就什麼, 有時候真的把手放開一些(不要以愛之名掐緊孩子的咽喉)反而事半功倍。
Thursday, February 18, 2016
滄桑也是一場舞台夢
涼
“戲子是活在戲台上的,觀眾看著你才是活著。”
上次在劇場看老舍的《茶館》,聽著熟悉的台詞——“莫談國事”和“改良改良, 越改越涼,冰涼!”滿懷唏噓,甚至到了最後一幕,雙眼更是濕潤的。民國史的蒼涼啊,老茶館裡的一切演繹滄海桑田。
昨晚赴《百年戲樓》之約,這次看的是京劇主題的故事。台下的齷齪和辛酸, 不得蓋過台上的美輪美奐——是西施就得典雅端莊,是貴妃就得雍容華貴。穿戴好戲服飾品、抹上彩妝,化成舞台上所該變成的那個人。忍下來的苦痛與委屈,就只為了台上的短暫燦爛。戲子的生命,實在猶若真的是如花火,火花滅去真的無痕無跡。
時代的巨輪轉動,政治與家國的沉重加諸於戲子的單薄身子直上,戲班和京戲 的藝術本身都面對壓力、蒙受考驗。後來說到“人生的不圓滿,非得在戲裡求”,自是另一番的幽怨。粉墨登場於生命裡的任何一個舞台, 不都是為了追尋某個夢的圓滿嗎?台下的現實世界多有命運的坑坑洞洞,登台做出姿勢、擺出身段就能夠借助戲裝與鎂光燈彌補一切不完美嗎?或者是困難的, 只是人總有這番的想像和期待,因而才願意賣命拼搏。
在觀眾席看戲台上的人說另一個戲台的故事,如菱花鏡裡的折射影像,美麗迷人且引人深思。戲裡 的人合唱不是我?我又何嘗不是台上的笨拙角兒?《拜年戲樓》角色之際的戲劇張力飽滿,劇本寫得好, 情節環環相扣又讓人品味有餘,絕對是上乘之作。
滄桑百年,演下去的癡人古來不斷。台上夢境一般,未必不比生活清晰、真切,一場圍繞戲台的滄桑夢裡,角兒們有時候或許不想醒來……
Sunday, February 14, 2016
耳朵回家, 心,還會遠麼——聽“優人神鼓”的《時間之外》
昨晚坐進劇場欣賞期待已久的演出,踏上了一個旅途——瞬間到了時間之外走一遭。
演出開始前和朋友約吃飯, 等他的時候,我聽到附近一位伯伯和他的友伴說道:“等一下看那個什麼‘時間之外’,怎麼是這樣的名字?世紀之外是哪裡啦?”我低頭莞爾,決定不多想這問題。幾年來看過不少各類的藝術演出後,我想所謂的“看懂”或“看不懂”最後其實都可以置之度外,全新去感受表演者, 尤其是世界級高水平的藝人或藝術家的專注、摯誠和用心。
優人神鼓和雲門舞集, 都帶給我巨大的撼動。
此外, 更重要的是,這晚所赴的優人神鼓之約,是我通過耳朵“回家”的情感饗宴。優人神鼓來自台灣,是我慕名已久的演出團體,加上從他們的演出視頻可以看出和感受到的精神與能量,讓我非常嚮往在現場體驗其感染力以及屬於台灣的藝術活力。最是最新和記掛台灣藝文生活的我,當然樂於貪婪地搭上音符的超速光束返回眷戀的精神享受狀。
時間之外,在還沒有人來以年、月、日、分、秒來切割亙古的流暢成瑣碎的累贅前,宇宙的靜謐已如如存在,隱隱微顫……沒有動靜沒有停歇沒有猶豫沒有激進……時間之外的混沌是一款悠然默默的just be,真真的自由和自在吧。
觀眾席上的一小時十五分鐘是快切割精美的水晶質剔透體,耳邊 的鼓聲、琴聲、鑼聲、人聲,搭配演出若優美行禪的表演者肢體如雲如水如生命流淌的順勢波動,讓我無疑幸福滿足——回了一趟“家”,心裡的力量豐富了一些,這邊足夠。
然後星期三看國光的《百年戲樓》,用故事再回台灣, 耶~~
Saturday, February 13, 2016
等風的日子
等風的日子
那襲裙子是原因
那個嘆息待寄
那顆氣球嚷著要起飛
這些都是
等風的日子裡
按奈不住的
為他飄過的風景
我是花樹
我是雲朵
我是微風
他是否在等待
為我駐足的過客
他是歸人
他是旅者
他是微風
我會不會錯過
那身美麗是原因
那個瞬間待續
那個手勢揮著要回應
這些都是
等風的日子裡
忘記不了的
Friday, February 12, 2016
多開放算自由?多無邊是放羊?
對一名老師來說,出題永遠不只是技術的問題,更是藝術的展現。題目能否考察出學生的水平,或是“診斷”出孩子們的弱項是關鍵。難易度的拿捏成為至關重要的考量。
就我來說, 我對寫作教學最感興趣,也最緊張我的差生的寫作“障礙”。花在帶他們審題的時間不少,捉緊機會以考試會考的題型來進行分析以鞏固孩子們的能力, 成為了我努力的目標。有時候不免也覺得有些難過, 因為熱門的考試作文題型其實相當制式,來來去去的那一些樣式要反复練習讓“捉不到球”的他們掌握, 不無難度。誠然, 我這款“創作怪卡型”也不太喜歡這類題目……
偶爾需要鬆綁玩一點新鮮一些、開放一些的花樣吧,我以為。可是, 多開放算自由?多無邊是放羊?有時候碰上把限制都去掉的題目, 小朋友反而無所適從, 那會不會也在擾亂他們對寫作的認知呢?遇到過最尷尬的情況, 是告訴學生某個題目, 然後說你們真的可以自由發揮哦, 而小朋友竟如驚弓之鳥,完全不敢寫, 又或是說“不會寫”。那有些可悲吧。
自由發揮,若變成dirty word, 是很令人哀傷的吧。
給我處理,我還是會判斷一下情況,設定一些規則或參考原則, 再給小朋友“奔跑吧”的空間。創作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無懼飛翔,而是逐漸累積好力氣和勇氣後的嘗試(並期待成功)?
我想這樣帶著孩子們寫得有信心一些、 有樂趣一些。不求大家都愛寫, 至少寫得出一點也好。我要給的是自由, 那絕對不是放羊後不顧它們到底吃到草否。
Tuesday, February 9, 2016
說好的年味兒呢?
今年有至少三組人不約而同地感嘆:今年的年味兒實在不行。
先是爸媽嘀咕著說連道了牛車水 都不覺得春節的氣氛有多濃郁(不管賣年貨的攤販如何吆喝,就是覺得那只是買賣, 沒有舊日的feel);兩批友人埋怨組屋區鄰里的節日氣氛也不足,大家似乎都安安靜靜的,沒有什麼過節的熱鬧喧囂。
過新年的趣味性是不是消失了呢?早年當物資比較缺乏, 新衣新鞋、大魚大肉是得等到過年才有機會到手的奢侈,是相對淳樸的生活中的期待。而今大家的生活普遍富裕多了, 一年到頭可能都有購物的能力, 要吃什麼雞鴨魚肉也不太困難,農曆新年犒賞自己的獎勵性似乎就不那麼大了。
大環境的因素也有關係。沒了節慶味道的鞭炮聲,沒了街頭巷尾奔跑嬉戲的孩童笑鬧聲……這些是老一輩懷念的節日聲色,曾經那個是理所當然,現在已經銷聲匿跡。回憶泛黃後還速速淡去,這是無奈又悲傷的, 不是嗎?
過年的心情真的不同了,聽著比我年長的友人 和爸媽的唏噓, 我只能默默不語。我嘞, 能夠在新年漸漸一些久違的親友還不錯, 可以稍稍從工作走出來休息一下也不錯, 只是新加坡過年的休假當然不可能日中、台的十五天, 這真的才是最大的“殘念”啊~~
Monday, February 8, 2016
共讀一首情詩
說到“共讀”, 我便會很自然地想起《紅樓夢》裡“寶黛共讀西廂”的情節以及這經典的畫面。
兩雙靈氣滿滿的明眸一同掃過有滋有味的《西廂記》佳句,蘊藏心中的情愫在眼前文字的加持下緩緩升溫。湊近一同瀏覽的近距離自成一座宇宙, 兩個人共同用心來守護的空隙——在被權威的嚴厲長輩們發現並摧毀前,必須好好珍惜這享受。
共同閱讀一首情詩呢?
一起追逐跳躍的意象, 一同輕撫綿綿的絮語,兩人在同一個節奏裡輕輕呼吸和微微顫抖,因為詩句的撼人。那想像已有多美,要真的發生或許還沒有這般完美吧?也許根本不需要銅鼓言語來交換彼此閱讀的心得,能夠感應到的才是最真摯的情感。
在這裡不得不承認, 也可能是我過分浪漫化了這個“共讀”的動作,賦予它太沉重的寄望?或許吧, 可是沒有任何的想像, 生命和文學不就乏味了嗎?在裡面色彩的熏染下構建出來的畫面,是一份帶來希望的期待, 不是嗎?讓一首情詩得到最大的呵護和可能性, 本身就與詩文一樣美好醉人吧。
Sunday, February 7, 2016
最難過的年關——台南, 加油!!
206小年夜,全台在搖晃中被驚醒。台南受災最嚴重。
記得2013年六月,我通過碩士口考後到過台南。那是我第一次去,住在神農街上的一家民宿。記得台南人的熱情和天氣一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被好些叔叔阿姨以為是“台北小孩”
的我在那裡走了很多路,或許沒有看透那個地方的所有景點, 但也算是體會到了在地人生活的一些精神。認真生活、專心做好做滿,這是台南人的可愛, 還有友善和親切地關心孤身行旅中的我,都讓我深深敬愛那裡的人民。
台灣的草根性和生命力在台南猛力散發美麗的光熱,我覺得。
所以我相信,遇到苦難的時候, 台南人也不會只是怨天尤人而後消沉被動。他們會奮力自救, 會協力互助,度過最艱苦的關頭。
206地震不是台南經歷過的唯一考驗, 以後也還會有。此刻的哀傷和受創需要也將會被安撫, 台南的朋友們, 你們不是孤立的。全台灣與你們同在,台灣以外的關懷你們的人也為你們加油著。
除夕夜,在救援行動分秒必爭地進行之際,我在為台南的朋友們祈禱,期盼生還者速速痊癒、受困者安然獲救……台南尚勇敢的, 佛菩薩也會保佑你們度過難關的!!!
Friday, February 5, 2016
《猴年遐想》(刊於2016年2月5 日《聯合早報·現在》“文藝城”)——用以向大家拜年,祝福猴年大吉,平安、健康!!!
“猴”(Hold)得住的時光
這個農曆新年一到,送走羊兒迎來靈猴,一片多麼活潑生動的畫面在想像中舞動起來,充滿美猴兒的跳躍身影和興奮叫聲的畫面,對我的專注力是不小的挑戰。
當然,這時候最關鍵的就是要“猴”(Hold)得住。
在一邊等待了十二年才再度粉墨登場的美猴兒,回到主角的位置上,說學逗唱的呈現很可能都是十二年去的“升級版”,愈戰愈勇——這叫與時並進, 是必要的生存策略之一。十二年的苦守寒窯給予了美猴兒深度的意志鍛煉,比五指山更有力量迫使它進入徹底反省和嚴肅思考的狀態,達到“猴”(Hold)得住的效果。
“猴”(Hold)得住,沉澱了這麼長時間的它才能大展拳腳。
走逛住家附近的商店, 到處都是猴頭猴腦猴手猴腳的林林總總——擺設、裝飾、用品、吃食包裝,琳瑯滿目。人們穿梭在熱熱鬧鬧的商品世界中, 在狹窄、擁擠的空間裡感受春節的氣息、醞釀對新一年的期盼。掏錢購置一些好看、好玩或好吃的東西,這個時候特別容易“失控”,以過節為名縱容自己。是不是“猴”(Hold)得住, 就看個人的自律了。
“猴”(Hold)得住的時光,是一種不無享受的情緒展演台。寄望來年一切順利如願,期待“猴”運亨通,絕對是聯繫這美好、喜悅的心情的。自我感覺良好平和,似乎就可以走得更加有信心、有耐力。
祝賀行“猴”運
粵語裡的“好”字與漢語的“猴”極接近,想到這一點, 我便願意相信來年一定是好年,自我催眠到了某一個階段, 正能量就會泉湧而出了。很清楚的是,行“猴”運所帶來的正能量和好運氣不表示生活裡不會遇到一些波折、阻礙和心痛,是看遇到了能夠如何化解、怎麼應對。
行“猴”運, 是要懂得在路途中且行且珍惜,苦樂都是閱歷的寶貝、都是生命的收穫。
犯太歲者多數會去進行必要的祭拜,以求化解災兇,換取好運。 我贊同這等寄託,也會在意自己是不是有所衝犯。行“猴”運就是不要“鐵齒”,不要自作聰明,順勢而行省力又 免麻煩,我相信是很棒的決定。行“猴”運依靠的就是“行”——行動力必須積極愛是上策吧。
眼看猴兒在樹枝間飛躍搖擺,自由自在,生存是它最嚴肅的遊戲。可它們總也放不下玩心,行起自己的命運之路免不了起起起來落、好好壞壞。行運維克如龍,走猴頭的路線也不無精(驚)彩,算得上是一番難忘的經歷。
行“猴”運,看前路千樹百林給予的造化,反正生命就是冒險,翻騰奔躍的姿態不容隨意鬆懈,玩下去或許就認真了, 一年由頭到尾的時間其實也並不多長。祝福自己好運如潮,有退當有進,循環間就是“猴”運千里了。
那多好,一年伊始,幸運便已如流,好壞都是無常,就當祝福是一抹春色裡的微笑吧!
Wednesday, February 3, 2016
我的母語考得好, 我沒有跩,請給我應得的鼓勵
今天看到英文媒體的讀者來函, 質問中學修讀高級母語的學生為何能夠在申請進入初級學院時享有兩分的優待,認為這樣做是“不公平”的。
這個課題的突然出現以及此君的觀點讓我有些錯愕。想當然耳,我是不贊同的啦。不僅因為二十年前的我是受益者, 而是我真心認為給予在高級母語這一個科目用心又有天分的學生適度的鼓勵是無可厚非的。對於嚷嚷“不公平”的人, 我倒想問問什麼叫“公平”?是沒門科目都大送優待分?還是去掉所有的門檻,把所謂的playing field完完全全地弄平?
來信者搬出已故的李光耀資政的話, 試圖“證明”掌握雙語是不可能的事,而既然沒有人做得到, 就沒有必要提供分數優待。在這裡, 我的私心就出來了:眼看大環境的英文當道,它對於母語的衝擊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給予有能力者具有吸引力的獎勵是有必要的措施。重賞之下的勇夫會在母語的沙場上馳騁多久很難說,不過至少體制對於維護文化傳承之媒介的護航算是盡了一份心。
每個學子在學習的道理上各有長短處、優缺點,這是無可和的。母語掌握有優勢者享有一些甜頭不是什麼彌天大罪啊,正如在某些運動項目或才能技藝方面有傑出表現者也可能獲得有待,這算不算“不公平”?
歸根結底, 說我不偏心是假的, 我是母語老師,當然也是母語的愛護者。但是我仍願意盡客觀地看待問題,更希望其他國人也能夠認清問題,諒解母語教育面對的困難,尤其是家長,多鼓勵自家的孩子用心學習,若要享有“便宜”,要付出代價哦!!
Monday, February 1, 2016
想當一個快樂的女王
當年改變自暢銷漫畫的日劇《GTO麻辣教師》紅極一時,使得多少人愛上那個酷到爆的麻辣男老師——鬼塚英吉。真是偶像啊!除了外貌的有型與帥氣,當然就是bad boy鑲嵌在教師這個反差很大的身份裡的衝突感作祟了……
這位幾乎只有可能在虛構的世界裡出現並生存的“魔幻教師”以他獨特的方式管理和保護學生,叛逆、強悍、自主、不稀罕更不畏懼僵化的傳統教育機制,他的教育手法或許瀕臨離經叛道,恐怕沒幾個人會認為其有“創意”吧。
可是,其實有他這樣的老師是必須的。
除了是一種刺激的調劑(校園裡出現這麼霸氣十足、英姿揮發的英雄人物是一抹讓腎上腺素活躍的風景吧!),我想他還是一個個教育工作者的啟示——要膽大心細、要魄力十足、要用“驚人”教育小朋友?
我當然差很遠很遠,就魅力來說, 想當課室裡獨尊的女王還真的需要好好努力(先天不足,仍盼望後天能夠補救, 呵呵)……只想很自在地管理我的教學場域,和小朋友可玩可鬧但也兼顧紀律和分寸,女王不必永遠高高在上, 而是親民之餘被尊敬、尊重。
向麻辣老師鬼塚英吉看齊可能有點奇怪, 甚至對象不當, 可是我認為他還是一個好揣摩、研究的“同仁”,至少他稱王的氣質是迷人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