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Sunday, November 29, 2015
跨線|限
我們啊,在現代生活裡太容易許下承諾。
生活在這時代的我們也太容易把自己囚禁起來——在慾望裡、在偏見裡、在放不開裡。
還會傷害別人和自己;會用話語(刀/劍/搶實在多餘)殺死親密的親友;甚至盲了心眼無視真正重要的情感(不只是快樂,還包括最觸動靈魂的哀傷)或美好。
就說我自己好了。以上的幾點,我都無法不認罪的。
性格裡存有的劣根性是為自己設下的無形限制,一根攔住前進的粗線,像警察封鎖謀殺案現場所使用的封鎖帶。薄薄的帶子阻把生死兩邊的身體隔開開來,就好比好的和壞的自己也被那麼輕薄的一個念頭或一口呼吸隔開,難以跨越似的。
但念一轉,氣一順,什麼都可能過去。本來舉起來要擊打的手可以悄悄放下、幾乎要飆出口的尖酸語句可以默默吞回肚子裡消化去。或許說起來好像太理想化得離譜,是只有在事後反省才有可能演習所謂的“正確處理方案”。
嗤之以鼻很容易,堅定實踐就是鍛煉了。
像我這款意志薄弱,又任性妄為的人,最容易選擇趨向比較“輕鬆”的“邪惡之岸” (the dark shore),律己真的很難。跨過界限去做一個更好的人嗎?唔, 我考慮一下……超越那條既定的線條擔起不同的生活角色嗎?誒,或許可以吧……
在能量充滿起起落落的生活裡,懂得ride the wave,捉緊機會在感覺到自己比較能夠掌控一切時就要記得爭取要跨越,線或限都一樣。一切都靠自己,這和呼吸、吃喝、拉撒和戀愛一樣, 別人不可能為你代勞。
Thursday, November 26, 2015
如果我是回憶
哪有永遠不滅的痕跡
我只求短短化作你的記憶
如果我可以
如果我是你的回憶
我會
把我們的第一次擁抱久久溫習
把我們的末一次親吻常常回味
同你的身影
彷彿從未離去
如果我是你的記憶
我會
帶你回到最甜蜜的那筒冰淇淋
帶你去找那排電影座位上你掉過的淚
和依偎我肩膀的笑聲
如果我是你的記憶
我會
跟隨時間走向最可愛的你
跟隨心情帶你到天涯海角讓你探險
在我的保護裡
如果我是你的記憶
我會
堅決不離開你的心底
請允許我抹去你的哀愁
就像你給我笑容
從不讓我忘記幸福
沒有永遠不滅的痕跡
我只能短短化作你的記憶
如果我的想像
能夠成真
Wednesday, November 25, 2015
賞美
說到現代生活,很多時候都讓人感覺緊張和無奈。
一條緊接一條的“死線”、一個又一個的挑戰,誰真的有情致和餘裕多麼輕鬆、快樂?
然後流行起“慢活”這詞兒,速度調整之必要,心態轉移之把戲,來來來,來珍惜小確幸;去去去,去留神那些過去沒有消費一些時間去注意的細枝末節。用心、專心地這麼做就是慢活了,教主們或許都會這樣權威地安慰信徒們。
其實就是“賞美”。
說真的,這絕對不是讓感性氾濫,以致眼界所及、眼光所觸的所有事物都被貼上“美”的標籤。所謂的美,我想還該有意義——不必說是什麼偉大的象徵意義或存在的巨大使命感,那樣也太刻意、太僵硬了,不是嗎?
要汲取物件或景緻裡的那點美的感覺,大概需要真心地與它們對話和相處。在對話進行時質感的定義中尋覓到細碎的美好,愛護和享受,卻不執意於佔有。這樣說可能有點過於理想主義,換作是我也常放不開自己心中、眼中、懷中的美,哪有那麼容易啊。
所以成了一輩子要修的功課。慢慢修, 邊修邊進步,有了期許就會有努力,好成果大概也有希望獲得吧。XDDD
Sunday, November 22, 2015
我從來不是美女, 卻還是很快樂
看到臉書上臉友們有時候po出舊照回味當年,我也會被“傳染”到,也會去挖出一些“陳年收藏”來展示一下。
唔, 我當然不是美女,也不是什麼“不老的傳說”(認識一些可惡的學長姐是,還真討厭XDDD),沒啥好炫耀的,純粹是灌溉一下自己虛榮的那畝小田,讓回憶的回甘滋潤乏悶的日常。過去的自己已經塵封在那個一個個朦朧的時間段裡,其實如同死去,但我並不因此覺得哀傷,反而從中習得釋懷。釋懷諸事的無常,包括自己那麼珍愛的青春歲月。一些年前還算天真的自己,以為大概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吧,卻在命運的左右下不得不面對些許衝擊,得要調整心態、改變方向……
一堆“滄桑”後,我對自己的生命狀態做何評斷?我想,說道根本依然是蠻滿意的啦,畢竟底子 本來就不是天生麗質、嘴含銀匙,捱過一些劫難, 還有張帶笑容的臉實在是值得感恩躲過抱怨(有幾條魚尾紋)的了!
從來都不是美女, 大概也沒有太極端的“醜”可怕。
這是我很確信的想法,因此也就十分坦然,還樂於時不時的自我調侃。那也是樂趣吧,在已經充滿自身煩擾的日子裡,不必加重負擔哀嘆自己的年華老去…… :D
Friday, November 20, 2015
排毒的必要
“一個步出校門的年青人,大概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才能慢慢清除掉堆積在腦神經中的垃圾知識,擺脫掉標準答案的糾纏,慢慢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問題,然後,面對實務工作,慢慢重新建立自己的思考體系與學習方式,然後才能夠開始真正的學習。”
讀到這樣的一段話,真讓我頭皮發麻。
身為教育工作者,還實在要時時保持警惕, 不要允許自己陷入教學的窠臼,重複地操練著孩子們,成為導致他們思想僵化的罪魁禍首。可是很多時候要做到這一點是頗具挑戰性的。因為體制的關係, 也因為個人行事習慣的關係,這類算得上“逆向”的思維並不容易實際操作。跟著老方法,走著前人的老路似乎是更直覺、更方便省事的做法,難怪忙得暈頭轉向的老師們似乎那麼容易被“吸引”這麼做。
我,或許也不例外。
骨子裡帶著一點好玩心態的我也會害怕不遵循“制度要求”的話會不會無法有效地完成進度, 會不會是沒讓孩子們“吃飽”?其實, 除了吃飽,更重要的應該還是吃好,吃到真正有營養的“靈糧”。孩子們要有咀嚼的機會,用一些自己的力氣啃出滋味來,而不是都在吞老師磨成糊餵食的東西。
那份玩心可以發展出什麼更有趣味的玩意兒,在娛人娛己的同時, 也讓孩子們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能夠鼓勵他們在課堂以外持續發掘和感受,而不是純粹為了應試而死背硬記。把本來魅力十足的語言和文學弄成乾巴巴的折磨,不要以為只是孩子覺得煩,教師大概也會悶死。
不容易維護那份自我意識,但這是必須的“排毒”,我告訴自己。
且理想主義地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到, 並做得比預期更徹底~!努力、努力, 再努力啊!!!
Thursday, November 19, 2015
一場療癒帶我前行:如何跨越孩子和我們之間的距離——聽李崇建老師講演
上個週末應學長之邀跑到馬來西亞巴生聽台灣的李崇建老師的講座,一個半小時的講演裡,李老師認真地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一些他處理過的案例教給他的心得以及一些給出席講座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實用貼士。
關鍵是如何跨越我們(成年人)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和孩子們一同面對問題,一同解決問題。
具體的內容就不贅述,此刻只想說一說我聽完以後的感受和一點想法。
出發前,我做了一些“功課”——閱讀了李老師的《麥田裡的老師》,還上網做了一些資料蒐集。我很好奇,一個在文字間流露了感人毅力和對小朋友的深切關愛的李崇建,親臨現場聽他說會有什麼樣的感動呢?他描述的案例涉及不同類型的“問題兒童”,同時也剖析了當中我們常常看不見(或選擇不去看?)的“問題成人”(包括家長和老師),如此敢於面對自己的權威被挑戰並選擇嚴厲自省的教育工作者,與他面對面會感受怎樣的震撼?在與很“麻煩”的學生碰頭時,他如何能夠調整自己澎湃的情緒,穩定下來處理孩子的不滿,安撫他大概也在嚴重焦慮中的精神與情感狀態?
我很好奇。
11月15日晚上, 我坐在學長身邊聽著李崇建老師。學長也姓李,也是李老師,而我一直也很佩服他在教學過程中的堅持和用心。眼前的李崇建老師談著自己不順遂的成長經歷,我們聽著,恐怕也在心裡泛起漣漪,想起一些曾經遇過的同樣在掙扎的小小心靈……偷瞄學長的表情時,我在想的是:如果我聽到落淚,他絕對會明白的。
我認為李崇建老師帶領大家所作的反思,真的能夠讓人開始檢視自己過去對待學生或孩子的態度及策略,考慮到自己是否忽略了用柔軟的心去接納孩子的必要?一個叛逆、憤怒、滿身帶刺的小孩應該也不願意受到傷害,卻恰恰只懂得在言語和行為上以莽撞和無禮作為防衛,成人該做的不應是以更硬的姿態去鎮壓,而是打開胸懷讓害怕的幼嫩心靈得到安慰。
太容易哼一句:“說的比唱的好聽啊!”
可是誰不曾是小屁孩?誰沒有讓老師或爸媽擔驚受怕或暴跳如雷的?我們大都感受過的憂傷、憤慨或無奈,這個世代的孩子同樣在經歷著吧。能夠學會調適自己的心情,然後慢慢用誠意趨近“問題兒童”,至少嘗試更有耐性地去接觸他們的心靈,說不定還會有讓人驚喜的結果。要這麼做實在一點也不容易(李崇建老師也從來沒說是簡單的操作),但就是必須。
學長後來表示講座讓他感覺到自己也被療癒了,我也深有同感。在看似充滿困難和障礙的教學路上,我們需要聆聽李崇建老師這樣的過來人的寶貴經驗,需要藉著他慷慨訴說的勝利與失敗, 不斷勉勵自己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熟、成就。
我們都有受傷的時刻,但終將康復。因為我們有著同仁們的陪伴,很理想主義的我深信,這能夠予以我跨越任何距離到達孩子身邊的距離。
說,很好聽;做,很困難,但我願意。
Friday, November 13, 2015
美的想像
我愛貓如痴,朋友們都知道。
收集的貓咪主題物件更是毫無邊界的,大大小小、瑣瑣碎碎,合意就收。各種表情傳神的貓咪圖像更是我的心頭愛,彷彿以它們綴滿我的目光,本身便是淨化肉眼和心眼的步驟。
喵咪們,能夠刺激我對“美”的想像。
貓眼裡的宇宙無垠無界,剔透地閃著暗示秘密的光澤,凝視之就是一個旅程的開始啊。不多言語的貓咪多保持沉默,它在眠夢裡去過了什麼所在、經歷了什麼奇幻冒險,都只有讓我等瞎猜的份兒,因此怎能不勤奮地動用想像力呢?我肅穆地垂手侯於一旁,悄悄端詳那個也行的靈魂,優雅地在自己的時光裡享受獨處,我也靜靜地展開我忙碌的故事構建。
多少哩路的奔走啊?多少個腳步的彳亍啊?貓咪去過哪裡,而我仍無法完全拼湊出想像的它的見聞。這時候特別感覺到無助,卻也深知是沒有固定答案可循的。怎麼辦呢?過去的我會有些著狂,有些焦慮,但慢慢地就學會了淡定。我被調教出了鍥而不捨的精神,那就繼續在腦子裡思索著、虛構著、玩味著吧。
美的想像不會斷其脈絡,在不存在固定答案的操作裡,任何可能都絕對可能, 美好。
Monday, November 9, 2015
場外絮·續語
作家節2015圓滿落幕,內容多元的的節目在十天內一一登場,(希望)滿足了不同創作者和讀者的需要。
我在這期間,有置身場內聆聽、學習的時候,也有徘徊邊緣觀察、思考的時刻。場內場外都有風景,而在外遊走的自由也很有趣。
像是每年的壓軸節目——作家節閉幕辯論 (SWF closing debate),應邀參與的英語系作家們會針對一個一般上頗具趣味的議題展開別開生面的辯論,過程中不乏詼諧的搞笑橋段、相熟“敵人”之間的揶揄調侃和喜笑怒罵,場面總是被炒得熱氣沸騰,活像一個狂歡派對。
要正經八百地辯論嗎?別想啦。來好好玩兒一場吧!
勝負由 觀眾的歡呼和掌聲大小評定,不科學也不藝術,赤裸裸地就是要have fun,而有何不可呢?這種“辯論”為我們的理性鬆了綁,鼓勵大家更自在、更大膽地表達想法,據理力爭不一定要道貌岸然呀, 那多無趣?在允許胡鬧的情況下盡情撒野,娛人娛己,同時有助於刺激所有人都議題的辯證,也不失為功德。
經驗過這個環節的魅力的我,會悄悄懷著羨慕:如果我們的中文作家也能夠這樣“火花四射”地辯論起來,該有多好啊!不要嚴肅地來什麼學術腔調或擺出學者架勢,純粹逗趣的、輕鬆的耍花槍,也能夠在如珠妙語間勾出花樣繁複精密的論述,那就是夢想成真的美好了啊~~~
有麼?有麼?我們可能這樣麼?大家要不要來玩玩,來湊湊熱鬧,let your hair down地交流意見?……又或許有一天,能夠來個“雙語版”?
可能, 我太貪心了,或是我相信我有敢於嘗試的野心?也可能, 是我睏了……
SWF 2016,再會~~~
Thursday, November 5, 2015
作家節讓我思考,本土文學需要什麼
一年一度的新加坡作家節是我樂於跑場的島國文學盛事,遇上有興趣的活動就一定捉緊機會出席,刺激思考又過知性癮。
過去的週一就出席了一場以英語進行的討論會,在場針對National Canon(國家文學典律)的是我國三位分別以中文、馬來文和淡米爾文創作的年輕作家,主持的是一位本地英文詩人及學者。一小時的時間相當短促,但大家都把握了交流的機會,也提出了一些可進一步思考的重點。
其中一點自然是我們是否需要一個劃一的“國家典律”來規範我國文學的發展。
本人傾向沒有這樣的必要,因為各個種族和語言的文學創作各有其內涵的特色,若要強迫它們符合某種刻板的規定來“發展”,那我很質疑在這種壓迫感下可能產生怎樣的奇葩作品啊?文學創作的自由是不該被侵犯的底線,否則它怎麼可能不淪為一種受強權控制的工具。
再來,誰有權力制定國家的典律呢?隨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流行或被人們認同的價值也會發生變化,誰有說話、拍板、定案的決定權?我想, 文學不需要累贅的牽絆,至少星島的文學在尚未達到穩定、健全的階段前, 不要在其身上加諸無謂的壓力?
然後還有創作者和讀者群的問題啊。在這個大環境下,本土文學的demand 和supply都面對著挑戰。基本的生存條件有嗎?夠嗎?若要鼓勵更多人, 尤其是年輕一代的莘莘學子,對文學產生讀和寫的興趣,以及對相關議題的主動關懷(我顯得很貪心吧?!),該採取怎樣的策略呢?設置制式的典律恐怕只會弄巧成拙,使得本來就可能覺得文學很死板/乏味/深奧的“小朋友”們對它更敬(鄙?)而遠之。
有人或許認為,把文學以必修課或強制性活動的方式植入現行的教育體制內是一個方法,可是我認為這樣做或許會更快地扼殺掉文學。孩子們無法愛上文學, 多半是少了接觸的機會——不是硬塞、強加的那種暴力逼迫,沒有受到感動或被引發好奇的吸引力,文學被視作累贅的話就沒有可能發芽、茁長吧!
所以,要做的改變必須注重從根本的觀念做起,這是我們最需要確定的事。然後繼續保持對話管道的開放,鼓勵各個文學領域的人士進行思維的交流和想法的碰撞, 再去一點一點感動社會大眾,逐漸reach out to the young ones。
我還是那麼理想主義的,至少, 我相信以此鼓勵自己,我能夠堅持為我的學生做出我最大的努力, 把文學的光和熱與他們分享!
Monday, November 2, 2015
文學“中元節”
昨天出席了新加坡作家節 (Singapore
Writers Festival,簡稱SWF) 2015的活動,拉開自己投入“節慶”的序幕。我和周圍幾位文友開玩笑說,我真覺得SWF就像為我這只“文學幽靈”所設的的“中元節”,一年一度且要在限時內跑活動、聽講座“吃到飽”。
不可否認,島國近年來的文學風景已比過去更添看頭了,只是若想比較集中地沉浸在多元的文學活動,享受刺激思維的氛圍的話,還是要等到每年10月底至 11月上旬的作家節。我的興趣又比較龐雜,中英文方面都有許多想玩、想看的東西,SWF似乎對住了我的玩性,請來的作家和安排的節目常讓我目不暇給,不時需要做出取捨。這是所謂的Happy
Problem,我告訴自己, 那我就盡力出席體驗、賣力吸收養分吧!讀讀寫寫,集中亢奮,何樂不為?
今年的作家節主題曰Island
of Dreams,中譯“夢想國”。
在我們的島,文學還是“夢想”多過現實吧?邊做此想,卻早已不再自怨自艾,就好好把握任何出現的契機,可以的話,自己醞釀一些趣味,也是一種享受。一年一度吃到飽是一個起步吧,要樂觀,或者許接下來可以爭取到更多?
我天生還是dreamer個性的,所以翻閱節目手冊時,總還是帶著笑意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