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Thursday, November 14, 2013

關於懷舊,如何“書(抒)情”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是信仰的時代,也懷疑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走向地獄。」

以上名言出自狄更斯的《雙城記》(ATale of Two Cities),經典極了。

沿著同樣的思路來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似乎以速度為衡量的生存價值的標準, 越衝越快,越快越好。如果可以,有人或許連在都不要, 可以直奔“未來”最好不過了,哪裡顧得了“過去”?不令人驚奇的是,老早就有人質問:真的該這樣嗎?如此生活有意義嗎?

所以就算在這個講求光速行事的時代裡,“懷舊”不死。

最近我常和周圍的朋友談島國的書店以及書店和閱讀的命運。這些“書情”時刻有時候難免沾染悲觀、哀傷和無奈的塵埃。書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閱讀的風氣日漸低靡,要說得多麼洩氣都可以,甚至可能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悲劇敘述。

愛書人話語間常常熱情飽滿,同好聽著容易跟著感動,回顧自己曾經留下許多足跡的書店,緬懷美好的過去,或者接下去就要責難種種迫使書店難以維持生計的諸多原因, 包括功利社會對閱讀的殺傷作用、電子書威脅紙本書等等。都在網路書店購買電子書、用智能手機就能隨時隨地上網閱讀,誰還珍惜紙本書?誰還逛書店買書?一切都是科技的錯!

但是如此的談論,其實沒有多少作用; 如此的“書(抒)情”,只是空留心頭恨而已。

正如睿智的狄更斯所言, 同一個時代可以是最壞, 也可以是最好的。一枚錢幣必然擁有正反兩面,同生共存才構成完整。書與書店面對的艱難處境,會不會也隱藏代表新生的契機?商場上常有人說的“轉型”不失為一個思考的好方向,走到這個時代的“傳統”書店能夠再度散發魅力,圖強求存與否,真的就看它們在這個大好也大壞的時代如何延續生命,或許轉型的幅度會空前之大, 但是未嘗不可好好一試?

別老用“苟延殘喘”, 別老說要“力挽狂瀾”。太悲壯、太慘烈,於事無補。順著這個時代步步前行,懷舊記往就像是品味陳年佳釀,但是別喝壞了肝臟,“書(抒)情”可以召喚往昔貼心的溫度,可也不要自虐地點火灼傷自己啊。

繼續思考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