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著的藝術裡,『平衡』是一個核心。
今天之所以會特別思考以上的主題, 是因為閱讀了一篇題名《孔融讓梨我不讓!美國學生對於儒家教育的反駁》的文章 。文章裡頭以一名美國學生與他的老師針對“孔融讓梨”這個東方美德故事的看法, 而基本上都是反駁孔融的行為的。全文讀下來, 顯見美國小孩看待問題的角度以及採用的思考模式都是西方的模式(不足為奇!),因此在那樣的檢視下,孔融讓梨這個在東方傳統社會價值觀裡被視為高道德典範的行動, 就被批評得體無完膚了。
有趣的是, 文章作者提出了質疑:
儒家思想反而限制了台灣學生的思辨能力?
美國學生的發言或許多少有點詭辯的成份存在,但是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他和華人孩子的不同:
- 思路靈活、論述清楚
- 面對師長仍能不卑不亢、勇於說理
我認為這裡需要一個“平衡”的概念。
如果一面倒地認定美國小孩強調的自主性和自由選擇而完全否決掉孔融這個中國小孩在讓梨的行動裡表現的謙卑,其實是很愚蠢的。
況且,是誰說孔融沒有被給予“不卑不亢、勇於說理”的表達自由了呢?我們不應該只是憑藉對封建社會的想像和偏見, 就認為孩子沒有任何“思路靈活、論述清楚”的可能。
西方的教育環境當中, 也許真的比較直接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表揚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可是退一步想想, 將這一點推到極端的個人為中心的態度或者不能夠接納和自己的看法相左的意見,那就不是好事了。
近年來, 在東西方交流越來越頻密,也有越來越多人喜歡比較兩方的思想和哲學之際,一些人對於東方傳統報以嚴厲批判, 甚至有些過於嚴苛的責難。走向任何一個極端都不是好事,對自己或對別人的文明文化也不公平。
我想, 還是必須取得兩方之間的平衡, 才有可能善用各自的長處,相互補足,刺激新的思考。這一點不容易做卻容易忘,但很有必要。
P/s-從教育的角度來說, 能夠把長久以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道理或原則拿出來引導孩子們做一些審視和辯論,是好的教學策略。但切記不可以讓孩子們鑽入任何一個牛角尖,妄自菲薄或高傲自滿, 都是no-no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