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Saturday, December 14, 2013
機械式人性話(化)
曾幾何時,對於生活,我們漸漸怠惰、粗心的事實似乎越來越明顯了。
最近有兩則與“科技”有關的消息為以上的觀點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佐證:一個是谷歌的Gmail推出的“取消發送”(Undo Send)功能, 一個則是臉書研發中的"Sympathise"選項(在朋友宣布人生悲劇時,按“讚”太殘忍,“同情”鍵就好多了?)。
寄發電郵一直是舉手不回的事,擬寫內容時沒有做好周全的準備或是情緒太激動、緊張,以按下“發送”就只有悔恨的份兒了。有了undo的功能,覆水不再難收,寫作不慎的電郵殺傷力可銳減,這不會是壞事吧?然而,比較悲觀的我想到的是, 人可能因為有了這額外的一道"護身符"便不那麼謹慎考慮、小心行事——反正可以“收回成命”啊……寫錯了寫兇了寫壞了的對方沒機會看嘛。可是, 這是不是也在滋長我們的惰性,或是削弱我們人性化的為人著想和謹言慎行的習慣培養呢?
那個臉書的“同情”選項就更可怕了。
朋友的貓咪往生、表哥和女友分手、乾媽的車子在高速公路上爆胎……一系列不幸事件成為臉書動態後,路過瞥見的你按了讚,是幸災樂禍?是打氣加油?設定一個“同情”鍵看起來似乎合情合理、設想周到, 但真的是這樣子的嗎?在這個人際關係面臨欠缺面對面的親密感而趨向虛擬世界的距離感的時代,對自己關心的親友表示慰問,何必依靠一個和“讚”一樣被廉價化的“同情”符號?寫幾句打從心底發出的安慰、鼓勵 甚至直接打個電話去表示關心不是更好?
看似體貼、溫馨且人性的“錦上添花”之功能設定,未必真的那麼完美。我以為,如果我們在已經很難很難擺脫機械式操作的現代生活裡, 繼續依賴科技以“輔助”為名卻實為自願拄著拐杖扼殺自行走動的能力,那便是最大的悲劇了。
要保持人性化的真摯,熱情、用心投入生活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好好動用上天給我們的思維與思考能力去表達好自己、好好表現出我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發散出來的同理心來關心我們在乎的人,那便是最關鍵的達標了,也是為人必需做到的“本分”。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