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Sunday, March 16, 2014

那顆流亡者之心,筆下是永恆的明亮

 
今天聽陳丹青先生演講,題目《母語與母國》,間中有那麼一小段說到他最敬愛的老師,木心。
 
過去留意陳丹青的動態,清楚可見他為了替木心“正名”所做的努力—— 努力地要為他心目中非常偉大和傑出的老師和作家確立應有的文學高度。幾乎沒有幾個中國人(或任何一個華人社群的華人讀者)認識木心, 更遑論接觸過他的作品。陳丹青為木心作品的整理和發表盡了全部心力,更費勁心思要分享他自己在跟隨老師學習的心得,確實令人感佩其精神。
 
要談木心, 恐怕陳是可以來個一千零一夜的滔滔不絕、綿綿不斷。可是最高明提法還是把這位“神秘人物”最鮮明和突出的角度拉出來做強調,讓人一看就難忘,或者還想著進一步去認識。
 
 “……向世界出發,流亡,千山萬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國、故鄉。”——木心

有鑑於木心的特殊性,今天陳丹青提出的有關木心的小切面,其實很高明。

陳將老師對母語和寫作的整個心態,以木心自己的話做了素描式的概括。一個流亡者,他的心裡滿滿的是母語透過寫作給予他的終極慰藉和扶持,給他力量撐過最艱辛最孤立的生命難關,在精神受到嚴重壓抑戶或迫害時, 還可以投入的安撫懷抱。他為自己寫作,不為祖國不為社會不為空洞虛浮的口號或思想,而是自己。

陳丹青不需要用什麼華麗的文采形容木心的寫作,還是借助浮誇的詞彙吹捧老師的成就,就把木心很純粹地將自己的母語視為自己的流亡中的有光亮的故鄉的心態交代了便足夠了。

一個把故鄉安置在心裡,天天用生命書寫著的心靈, 實在不會孤獨的,即便他被遺忘或剝奪了其他一切的擁有。

至少, 他不會有折磨一般人的“鄉愁”。那顆流亡者之心,在筆下永恆的光亮照耀下, 不會遠離最純淨的“美”。

想像著陳丹青幾句話帶過的木心,台下的我心中不禁一陣酸疼,熱淚盈眶。因為懷著那樣的對語言的深深情意不斷堅持寫作的精神是極高、極純的境界,沒有幾個人做得到,而陳丹青有幸親身體驗那感動,實在太令我羨慕了。

因為我還在長長的文學路上寸步著,而能夠碰到深具啟發性的老師實在是可遇不可求,捧著木心的著作還似懂非懂的我,要繼續不懈地努力、再用功再拼搏,不為超越誰人不為貢獻社會祖國民族……就為了自己、生命和文學。

在文字裡不斷流亡,永不背向光明而行,這是我的自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