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Wednesday, November 30, 2016

碎碎呢喃:释梦


【I

人们都说我想太多
梦裡的不会实现
可我想奔跑看看
会不会赶上
奇迹
到手时还像眠梦
好好触碰却真切起来
是个派对啊
这生命!!

II

白天就躲在庸碌里吧
尘土是种保护色
也是夏花萌芽之子宫
也是双脚接上地母护佑之触觉

月色升起后
是时候卸下那些武装
多余的脂粉
多余的重量

快飞起来啊
快穿上云丝的袍子
快打开那盒
里头精灵跃跃欲试的梦

大口呼吸来忘掉叹息
猛挥四肢来驱走疲惫
固执    烟消云散
脆弱    抽筋换骨
给理想起飞壮大宣示撒野
的机会如星光
照亮生活繁琐苦闷的
无声黑暗!

III

躲猫猫(咦?)
猫躲猫(喵~)
猫猫躲(人!)


它们这一个统治世界的阴谋
孕育了多少个世纪
成功需要在暗
当我们无知地招摇在光明里

转角处那双眼眸
亮黄有神
出其不意来个对看
要吓退愚蠢的
侍从

阴凉里甜美盹着的猫咪
绝对需要奴隶
让写意慵懒得以继续
它毛茸茸的梦长着肉散着香
谁舍得破坏呢?




Tuesday, November 29, 2016

旁观与思索


今天一早看到朋友上传的剪报,细瞧划出的重点,吓了一跳。“献身”,而非“现身”,将整个标题和句子的意思远远抛离了本来所要表达的意思,甚至让爱玩笑者“解读”出他义,令人啼笑皆非。

作为主流大众媒体的报章,里头的报导出现措辞不当,用字有误或语法问题时有所闻,且不论“经常”与否,总是不该发生的。一份报纸有着传播讯息的任务,除了资料的准确无误,行文的表达也应该达到一定的标准, 才不至于遭到读者的诟病,或者是误导任何人(如果要语文老师鼓励学生透过读报来加强语文能力,辅助他们的语文学习,报纸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啊!)。

一份报纸送印前必定得经过编辑的检查(或许还有复查?),负责报道的记者本身不会不注意自己的文字产物, 可是在撰稿的时间压力下恐怕谁都可能犯错,这才需要多一双,甚至两双眼睛和一、两颗清醒的脑袋来审查下版的最后产物。这道工序出了错吗?

还是一如一些朋友的反应所反映的:“现在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 包括语文水平都低落了!”“做新闻的良心没了!”我比较不倾向于这种“打蛇随棍上”的说法,毕竟point fingers太容易,真的看出问题的端倪则不。只希望如果真是在一些记者在遣词用字方面较缺乏敏感度,同事和上级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引,相互提醒,或许还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总之, 生活中的笑料有许多的来源,我很不想在翻阅严肃的新闻报道时因为不应该出现的毛病一边反射性地翻白眼一边笑,同时又觉得痛心和失望。我的心脏不喜欢这样的“刺激”。

碎碎呢喃:书房

懂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理想的住家里,最重要和最讲究的空间无疑是书房。我的书儿书女需要一个和我在一起的家,可以好好伴随我生活,让我和它们进行性灵的对话,允许我寄托平日的呱噪,取得一阵平静的安慰。我的房子不需要太大(口袋也没那么深和鼓),可是对于书房,我想象中的摆置在花费上绝对不会吝啬,当然也不会高出满室金辉的俗气奢华。嘿嘿, 书房要命名,这是我的一点卖弄风雅, 进入初老阶段的文青作风(做作?)……除了自己提供设计的实木书架,还要质感舒服的大书桌,让我不论是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进行中自己的写作和阅读,都能够感觉自在。随手可以挑出一册书,读上几行几页,再用电脑敲出若干句子,还是提笔写出几缕思绪,心中踏实又安然。书房是我精神的refuge,经历一日繁忙喧嚣后的暖心退避之处,我的阅读兴趣庞杂且中英皆有,所幸书儿书女们都乖巧,静静待我什么时候想到哪一个主题还是哪一位作者,再耐心寻来,而且从来不拒绝我好奇的探问。现在的住处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书房,主要的藏书也不在身边,有时不免觉得失落。但这也激励我要努力为早日实现“书房梦”而奋斗。埋头工作,为的是得以埋首书香温柔乡,这个目标更明确,我的意志也就更坚定了。

Sunday, November 27, 2016

碎碎呢喃:跳针

喜欢的音乐专辑CD播放到一半,开始跳针。象是附加特效的重复歌词、背景不祥预兆般的沙沙声,一秒一个音符地击打着我的耳膜。还有心痛,因为是我太喜欢而几乎一天听一次的专辑啊……当下想到的是奔出去买新的一张, 可是热血念头一来,冷静的理智又介入了:真的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低头思索片刻,一看到手边的绒布,就拿起来轻轻擦拭CD的亮面,恐怕是上面占有尘埃,造成跳针效果?果然,再播放时情况大有改善,陈升在乌兰巴托的夜里放歌的动人热情和款款深意跃然耳际,跳针吗……唔,还好啊。人生中也有一些类似的时刻,意外地跳起针来,把原本顺耳的旋律戳出坑坑洞洞。再不满也别无他法,因为逃避绝对不是完善的解决方案,修补是必须,方法则靠个人的努力去构思。为什么会跳针?手边有什么工具能够用来动手弥补?不管多么手忙脚乱也得硬着头皮上阵的,豁出去吧!如果能够解决,那是大幸,但是如果搞不定,或许就必须改变一下思维,在神经质的脱拍紊乱中摸索出另一个继续下去的节奏。跳针背后的message,或许等着我耐着性子去发现,也许它是要我听听其他的声音,例如我的心。


Saturday, November 26, 2016

碎碎呢喃:静观

朋友在缅甸自由行,摄下这帧立即揪住我的目光(和心绪)的照片。在遥遥远地的修行片刻, 联结了在一座喧嚣都市里思索生命意义的女子。一位年迈僧人在呈现苦行相的佛像前静坐冥思,背影说不出他内心是澎湃如潮或静止如湖……那个微微驼背的躯体经验过怎么样的俗世旅程才来到佛前;那颗砰砰跳跳动的心脏为意识流通血液所促成的修行将带他的意识到如何的下一个rebirth?或是老僧将正道成菩萨?就算走到他的面前, 我恐怕也没有答案,因为我的肉眼远非法眼,我的心眼还蒙蔽在凡俗的愚昧蠢拙底下。还要多少岁月方可参透?好要多少次的坠跌才有飞升的解脱?如果不开始放下和修持,那就真是遥遥无期了。不禁猜测其僧人与佛法的因缘为何,带着有点八卦(好听的说法是好奇心)的心思去揣度,还有静静感受他深邃的气韵。从背影就可以提炼出的感念,我觉得或许还得感谢文学教予我的联想力和感知力,僧人与当年苦行的佛陀也有感应吧,我们三体神秘、多层次的精神对话,是一种无声的景致,以心观之,动以灵……

碎碎呢喃:生命哲学初探



那些时刻里
我不知道的可能性
闪烁微光,那么不确定
会持续多久——带点哀伤壮烈
的悲剧感,戏剧性得其实
恰到好处。

这么说或许还不清楚
还是根本就很难讲得明白
我伸手去把握住的,自以为把握的,
敢不成并不够得上什么。
就如此好了,随便一点,没要求一点,
则不会轻易失望吧。

但真是这样吗?
面对生命的幻觉时要怎么
保持清醒,却不要太浓
坏了感性的纯度
凝香的纯美,我不愿它只是
想像或梦,这是我小小的奢望。

小小并“不碍着谁”的心愿
都在自己手里的抉择
要实现都必须经历阵痛
我很清楚这一切
然而有时候也恨不得
不懂那么多
那样就会少一些心悸吧
Or so I thought

You think I say who confirm
是个小调皮的说法
但十分俚俗的精准
没有让人误会的耿直纯粹
事情就是需要确认
别以为模模糊糊
就可以在人生里把事儿唬弄过去。

And such is life,无人能否认。
With philosophy like a story, 一辈子

娓娓道来。

碎碎呢喃:瞬间凑成永恒Eternity of moments


那天晚上, 观赏新加坡国际电影节的片子之一,法籍越南裔导演陈英雄Tran Anh Hung的《爱是永恒》(Eternity),完全没有因为电影的没有故事线而觉得意兴阑珊。我不是影评家,给出来的评论当然说不上专业,可是我依然要坚持,对于没有太显著的plotEternity, 我是颇喜爱的。没有plot, 而是由一连串的“生命时刻”(life moments)组成一个完整的叙述。导演动用了法国影坛的大卡,全片星光四射,却没有人抢了谁的戏,一如各自精彩的人生、闪烁的哀愁,汇聚时是一道让观众看到不同生命面向的大拼贴。女人的生育不断,意味着要面对的死亡也接踵而来并且不断考验一个母亲的内心坚韧。婚姻的有爱与否,或是不是自由恋爱导致的结合,也是值得探索的对象。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升升落落,戏剧性是一辈子、平淡普通也可以是一辈子。和自己最亲密的身体从年轻到老迈, 从熟悉变得陌生,同样是观看自己的方式。什么是永恒?绵绵不断的不老不死?亦或是在生、灭状态瞬间轮替的循环里缓缓步向距离不明确的某个在未来的时间点的过程, 就叫做永恒?戏里 的男男女女在各自生命的角色里尽力做好本分, 在这个尘世留下一些印记(战绩?),却必须接受的是事实上是没有真正的永远forever的, 如梦的喜悦、如梦的痛楚,经过时感觉多么实在的触觉、撼动,落幕时也都收入沉默的句点。午夜以后走出电影院,我分外清醒,咀嚼的是看完一部好片子后那种微苦的甜美余味。

Thursday, November 24, 2016

碎碎呢喃:译而不移

很庆幸自己累积了一些从事中英、英中翻译工作的经验,且不时有人或机构找我处理不同的翻译项目。从小对中英双语的兴趣就浓厚,学习成绩和兴趣成正比,也互为推动,让我受益不少。偶然开始做翻译,总觉得那是一种益智游戏般的锻炼,让我在两个生活里日日为伴的语言之间游刃有余,一方面不因为熟悉而把敏感度的存在视作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也不断学习新的与语用知识和翻译的窍门。我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翻译训练,来以为凭的主要还是语感,以及一个“译而不移”的自我要求。我所谓的“译而不移”是以自己的说法诠释翻译的真意,大致上就是在转化语文的当儿,务必力求做到不转移或扭曲原文的意思,保留原文的核心精华,在可允许的空间基础上为以为译文增添适度的文采。每个语文都有自身的特性,词句内有乾坤或是在特殊表达中蕴含妙处,翻译必须尊重这些根本性的存在,要带有诚心与虔心。或许,这也和我个性里喜欢仪式化做法有关,即便是把玩文字,游戏之心里也还是存着一份对语文的敬畏的。翻译是我的语文信仰的灵性之舞吧,我想这么romanticise它,也不为过吧。

Wednesday, November 23, 2016

碎碎呢喃:行事历

今年一早就给自己买了2017年的行事历schedule book,还煞有介事地东挑细选了一番。然而过去的“纪录”实在不太好,用没多久就把行事历抛开的例子太多,因为用脑袋装,或至多写个字体歪扭的便条提醒自己要见的人是谁、要去的地方什么时候去、要做的事究竟是什么大事业。十之八九还记得牢,不过偶尔还是会出些尴尬的状况,却谁也怪不了吧。即便用的是外型最轻巧单薄的行事历,也会心生厌弃感,骨子里就觉得它麻烦, 不必把自己和它拴在一起。Day in day out捧着一册行事历,活在纸页和直线之间,怎么看都认为不够自由自在。我知道这绝对是偏见,更是懒人喂养惰性的藉口。口口声声说的要过得更有秩序,活得更有条理,自欺欺人啊!所以今年, 我似乎又同以往一样卷土重来,要再努力培养出使用(先不要说到“善用”)行事历的习惯 ,握拳跺脚点头捶胸地……买了猫咪主题的一本, 中等厚度,握起来质感不错,带些可爱的卡通风格;除了记下日程的格子,更重要的是保有不少无线空页,可以让我随意涂些诗句或文字灵感,完全符合我的喜好!2017的脸庞即将到面前,我也要洗心革面好迎接它,就让我开始把精彩写下吧, 在一册簇新、洁净的行事历里,莫忘日常的大小行程,好好生活!

碎碎呢喃:On this day

曾几何时,脸书进入了“假厉害”的阶段,会每天自作主张地拉出一些“过往今日”po过的帖文,來问要不要再分享一次。未经许可,脸书不会擅自转贴,这是令我欣慰的地方,希望以后这一个policy不会改变才好。但是有些日子属于“不堪回首”的类别,基本上还是不要随意被挑出来的好,免得看着也觉得不是滋味。那些on this day的点点滴滴, 或是一年前的, 或是三五载前的,俨然从泛黄的记忆里崛起的一抹彩色,可能是精彩大也可能是“惊”彩,心脏不够强还真有些不太想面对。然后亦有好奇的猫性格作怪的日子,点进去就在一段时光隧道里的旁支侧路里走失了,如是时光真的倒流了,或是我不带任何行李,便潇潇洒洒地踏上了一个奇幻的小旅行。几乎本能地立即跳回那个(再遥远都行?)当下的心情mode,重温一顰一笑,一忧一喜,历历在目的快乐或伤痛,其实都有些使人畏惧。然后是掩耳不及迅雷地回到此时此刻,该不该点击分享,满足脸书的虚荣呢?还是贪婪地奢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脸书竟能凭靠已有的帖文,预测未来?象是帅哥的走进我的人生、一本极好的书的问世、一笔横财的降临方式、一个梦想的振翅起飞……呵呵,on this day这样的贪婪都仍只是异想天开(好听点说是“天马行空”吧),on this day还是知足一点吧,品味回忆的甘或苦,时隔一段年月后,味道已经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了。

Tuesday, November 22, 2016

碎碎呢喃:无地心引力

清晨五点自然醒,写下:

无地心引力,
没有在核心的你,
肉身会凋零
灵魂
将枯萎么?

昨晚看到一个视频,探讨太空人在外太空执行长期任务后的所受的生理影响,相当有意思,当然也相当钦佩这些为了人类科学进步承受很大程度的不适, 甚至伤害的太空人。我们习以为常的地心引力,原来没有了它,一切都会那么颠覆性地不同。双脚踩踏不牢一个地面的感觉,一开始绝对是充满新意的,拉长了时间又如何呢?然后身体里我们看不见的脏腑和骨骼可能逐渐发生退化或衰损,一点一点地弱化,如同沙漠里在日日的沙尘冲击下一部分一部分风化的古建筑残骸。在那段说短不短的太空漫游岁月里,太空人最常想些什么呢?欲望和爱恶,在无地心引力的空间里会和在地区表面翻腾滚沸的情绪一样吗?好奇的是,身躯或许牵挂着地心引力的相挺与扶持(有的时候又被视为束缚),被认为是具飘忽不定性的灵魂会不会也和地心引力有着特殊的关系呢?意识里跳着舞的想象在外太空的静谧中有何神秘的轨径,好想听听终于回到地球的踏空人,究竟经历了什么。只见他们的双脚虚弱得无法独立站立,且大概需要一段时间的复建和休息才能够再度习惯百分百处于地心引力的范围的行动自如,我的问题或许不会得到解答了。


Monday, November 21, 2016

碎碎呢喃:爱情这慢性病

爱情就像慢性病。这个句子的突然诞生让我这个“妈”有点错愕。脑袋常常玩自由式,很free style地蹦出奇怪的语句,写出来觉得好笑,但又不舍得摒弃,只有敝帚自珍了。关于爱情的一堆遐想,大概是“美食”主题之外最多的了,恰恰符合孟子说的“食色性也”啊(把圣人也拉下水了)!慢性病愁煞患者,也劳碌了他/她身边苦于开解、扶持、安慰和拉拔的亲友“看护”们,只是情人、恋人们有大可能了在膏肓病态里,掏心销魂断肠泪眼都是带来莫名满足感的自虐动作,可是无可免疫的吧。爱情就像慢性病。药甚至不是关键,无可救药的话有时可能还会甘之如饴呢。这是人的怪处,一种对不圆满和遗憾的奇异向往,在苦中酝酿出特殊的暧昧甜蜜。一天天幻化异形,时而茁长时而枯萎,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往复。痊愈是个怎样的定义,“病患”各有想像与期待,是终成眷亦或是目送离人,缓缓吞噬灵魂的爱欲将导致的,不是死亡, 便是重生。一场慢性病拉拔过的岁月,使人或许经历肉身衰弱,或许穿越精神振奋,最后修成什么果, 也是一款令人柔情顾盼的成就吧?

Sunday, November 20, 2016

碎碎呢喃:Everybody的情歌

如果有人写得出一首人人都喜爱的情歌,他肯定发达了。是什么样的题材或旋律造就出for everybody的情歌呢, 我很好奇?如此的一首“神曲”要怎样唱进每个人各有不同曲径的心房呢?久久没有上KTV唱歌,与友人同赴厢房之约,从脑海里无数的歌名里冒出当日的“首选”,立刻点来过了瘾,然后是朋友选曲,没想到所挑的也是几分钟前在我心里闪过的歌名!为此默契感到很开心,一个下午过得尤其愉快。两个女生偏爱的情歌类型有些是相近的,也有些则是不太一样的,可是我们碰巧都是对文字较为敏感和讲究的人,偏好的情歌都倾向语言的诗意化或用词和意象的创意新鲜、细腻动人……在记忆里被翻搅的片段激起的涟漪乘着音符飘荡在空中——有忧郁、有不舍、有依恋、有温柔,五味杂陈里必当有everybody可做一些贴心选择的酸甜苦辣,以及眼角泪水的咸。跨越时代界线的选曲,随心情所致,新旧两相宜,而且两个人常常自然而然地就应和对方的歌,投入和谐的“同享”了。三小时K歌时段告终时,两人都有些意犹未尽,不过也该知足了,不是吗?不是在做秀的我们没有必要满足每个人的喜爱,我们的情歌歌单上的不是everybody的情歌,而是somebody 的,我们就是somebody,而且是很知足的哦~

碎碎呢喃:当年勇

随着年岁的渐长发现到,撩拨伤疤背后的记忆,有种酷似壮大勇气的催眠效果。催眠状态下的酣甜幸福感悠悠忽忽地缓缓漫溢,我却很明白它不是真实的,不是可以留存的,因此是不该依恋和视图把握的。用感性的味蕾去品味,但总要警惕自己不可上瘾。一段段的当年勇简直如同肉身走形后再也穿不下的华服,一袭袭看上去还是鲜亮精美, 却都是昨日的别致纤细……今日的粗腰胖臀无法再穿上那些柔软的罗沙,假如婀娜都是造作, 那些属于昨日的故事,就让它们静静地发黄吧。黄成烟熏似的陈旧,箇中的魅力是一道难忘的下酒小菜般的滋味。遥想那些没有转入的命运巷口,延伸想像它们里头藏有的秘密之可能性,走到底会有家属么有的店么, 还是怎么样的人在等我?或是我也不过是他/它们的“路过”,大家在彼此心目中都没有什么地位?一个接着一个的想像之勇猛生命战役,自己撒的热血多么多啊, 场面如何的壮烈云云……醒来, 还坐在沙发上,纸笔横陈面前,催眠终究得走出来的,而生活还是一场需要勇气fighting的战役,日后的“当年勇”才有戏可唱嘛。

Saturday, November 19, 2016

碎碎呢喃:暧昧

当时,没有交换,也不该有交换。虚构出来的情节里,却有真情的含金量。雾里的花总被想象出万般的美好,飘渺中千变万化着。朦胧中看的花,轮廓若隐若现,引人遐思。遐思的瞬间稍纵即逝得恰到好处,我想起你说过的话,那些藏有玩味空间的语句,都是暗示美好的游乐场域。想像力的舒展与驰骋……却不是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平衡是一个关键,拿捏对了,暧昧不会跑位或跑味,适度地温暖、润泽,神秘得不温不火。有时候会完全不被那暧昧牵引,另一些时候则毫无预警地泥足深陷,两级之间的摆荡使人神驰。你的身影弧度完美,在我身边摆设出赏心悦目的伴随之姿。当你走后,我的脑海里印存着微微发光的记忆,那个姿势的复刻版,无人能够夺走。未来或许没有延伸,终结或许就在下个转角,因此当下就是所有,所有凝固于此情此境。此刻,没有放弃,也不该要放弃。一场无伴奏双人舞在进行吗?一切仿若隔空的拼凑成趣,不确定性的的持续累积,只会不断增加舞步的难度,以及甘苦交错的满足感的堆叠。

Friday, November 18, 2016

碎碎呢喃:性灵对话

从很久以前开始,我便要求自己再忙也要书写,这是我对自己创作的期许。和一位长辈聊天,他问我最近在写些什么,听完我的简报,便强调性灵这个部分的对话必须持续不辍,别浪费了这方面的天分。写是一定要写下去的, 而且真的要力图精进。我绝对不属于天才型,唯有傻劲没有止境似的,21年来不停推动我前进的还有一路遇到的贵人——有老师,有报馆编辑,有朋友。大家的热情与热心予以了我爱和温暖,让我能够坚持相信走在“边缘”(书写即是踩线的fringe activity,很小众也可能很孤独。我这款风风火火的双子座最后能够安于创作的孤寂氛围,实在感谢大家对我有能力写下去的信赖!)是我存在的必要和意义。在现实生活的吞噬性咄咄逼人之际,我还有不少时候“迷糊”于我钟爱的文字世界,除了是逞强鼓起来的勇气之外,还有血脉里流着的倔强血统吧。就是不知死, 就是不认输,喜欢写就要写嘛,谁有权力阻拦我。用纸笔、用手机、用脑袋,创作随时可以发生,心灵随时可以发声。还有几个21年?不必多问,总之荆云还是要在空中晾出坦荡的文学之心的,叽叽喳喳地和生命对谈下去……

Thursday, November 17, 2016

碎碎呢喃:月亮超级在哪里




大家为Supermoon热血沸腾的“正日”,岛国是阴天,雨后苍穹浓云密布,把本来应该颇壮观的大圆月遮蔽了。隔日夜里抬头望向天空,“超级月亮”还在,皎洁的光晕略带娇羞地点亮漆黑夜空的一隅,恕我肉眼视力不够灵光,总觉得这个超级月亮和一般时候初一十五赏到的full moon比起来,也就稍微大了那么一点,没什么必要大惊小怪?还是我又无知了嘞?打着哼哼继续仔细端详那颗Swarovski水晶般的璀璨(我的怪脾气就是不想用感觉俗气的钻石来比拟),还有寄托……把一些思念和温柔寄托给照耀大地的明月,祈望宽容慈悲的月娘为我悄悄传信。轻轻地就好,你懂的。是啊,月亮最知心贴心了,她的super就在于这份毫不要求回报的宽厚,对恋人跨款情愫的无限体贴最是珍贵。所以月亮的超级,在于她的穿越时空,更在于她的博爱与细密,一寸月光一分情,那份温度和光辉,不就是亘久不变的真正深情吗?不必等个十几年来用大小评断月亮的super与否,好好珍爱每个月都会瞅见的忠实使者,把最私密心情的缕缕托付给她,trust me, 不会出错的。在地表上四处光害肆虐的今天,月亮也不会被吞没的。

Wednesday, November 16, 2016

碎碎呢喃:蛹者心事


蜕变成彩蝶前,毛毛虫的自卑是许多人心底都有过的不安。我不例外。大剌剌的表面底下,常常是不均匀的呼吸和不规律的心跳,掩藏焦虑是日复一日的自我挑战啊。当然除了成功的时候,也有尴尬的dog days,比低潮更低潮的窝囊时光,以为永远不会挨到明天,不过最后还是奇迹般的成了过去。化蝶?不是《梁祝》那种洒狗血的生死爱恋的话,可能发生吗?左顾右盼,看到一个个从看似无望苏醒的昏茫状态中“突然”凌空秀出明亮粉翅的舞蝶,看得傻眼也心悸——酸疼到几乎崩溃吧。仔细一想,一切未必真的那么“突然”,蓄势待发的蛹们一直在准备着某天的振翅高飞,而不是痴痴地守株待兔。经历漫漫的阵痛期是必须的,感觉背上悄悄长出的薄翼,渐渐强壮起来之际也会带来不安和恐慌,可是不得不面对就得要坚持撑到最后一刻。Believe,这是一个经典的单字祷文。蝶蛹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唯有鼓足勇气,完成孤注一掷的信念之战,要求自己百分之百地认定结果必定是happily ever after。彩蝶在艳阳下舒展柔嫩的双翅前大概还是满怀忐忑的,上上下下的心率,起起伏伏的自信……飞吧!心里猛然一把声音的爆发,飞吧!腾空瞬间是遗忘的刹那,那些毛毛虫时代的畏惧都在翅膀底下的气流里碎成粉末,灰飞烟灭!都过去了,这就开始了,完美的衔接没有半点的瑕疵。总是未来还有风雨要迎接,别害怕啊,蝶儿,你的宿命就从飞翔开始吧!

Tuesday, November 15, 2016

碎碎呢喃:关键字


人的一生不停地人来人往,关系多、杂事多,连关键字(词)keywords都不少。扪心自问,真正算得上攸关性命那么“关键”的,究竟有哪几个呢?恐怕即便下定决心不要贪心,不要摇摆不定,最后也可能免不了罗嗦和冗赘的一大串“都重要”的入围者。所以在我看到这个“如果要你只用两个字告诉年轻时的自己一件事,你会选择哪两个字”的假设性问题时,立刻感受到迎头棒喝似的。Only 2 words,最终的抉择需要多么简短有力啊!况且,我大概需要最少二十个字吧……可是面对挑战的我就是不甘认输,也坚信我不会做不到,于是便努力地动起了脑筋。没想到脑海中一下子就蹦出了“You'll live”这两个字……或许得要感谢这几年来经历的种种起落,收获与挫折的加加理理最终构成了“生存”的资本,让我深刻地体悟到我没有放弃的权利,只有生存的必达目标。如果可以回头和过去的自己说出鼓励性的You'll live(要加上“!”),或许是最适切的话语了吧。然后一语成谶般的,走到今天便全然明白任性加上韧性的灵魂是战士之魂,无论怎样,都会stand tall and stand proud.这是真正的关键啊。

Monday, November 14, 2016

碎碎呢喃:光阴的故事

时间是作者,生命是终将爬满“文字”的纸张——一“字”一“句”是人生中喜怒哀乐留下的道道痕迹,或稍纵即逝,或隽永留长,不论长短,都是一个人谱写的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听台湾资深作家兼台湾新浪潮电影New Cinema的重要推手,小野,分享到台湾八零年代初酝酿出来的这个电影运动,其内涵无外乎年轻导演的梦想和希望,他们热切地期盼实践满怀的电影艺术理想,并不辞劳苦地付出和牺牲。“光阴的故事”讲述的正是这些年轻人热情满溢的动人奋斗经历,是一个时代的感性总结。坐在观众席上的我听得心怀澎湃,感动非常。光阴荏苒,三十几年过去了,过隙的白驹跑过了多辽阔的平原,看过多少的壮阔风光并赞叹不已……它们的生命装载了很多很多的精彩吧,有起有落,有喜有悲,空虚与盈满轮番上阵,否极泰来循环不息。我确信,属于时间的stories, 是hisher,归根究底都是筑梦、逐梦的勇敢体现,为这心中发光散热的目标勤勤恳恳地迈步向前,多么美好啊!而只要还信仰如斯的努力必将带来成果,为故事谱写出一个闪亮扎实、感人暖心的happy ending



Saturday, November 12, 2016

碎碎呢喃:艺术的语言



"Allegory of the Arts"By German painter Hans Rottenhammer
昨晚对一同听马友友演奏会的朋友说,有人问我,你怎么对那么多东西有兴趣啊,现代舞蹈、美术展、音乐会、文学讲座、电影放映兼讨论会,你都想去?听完的反应只有歪头微笑,这样实在得怪我就是爱多话,爱说也爱“听”、爱“看”——我一直信守的信念就是艺术的语言多种多样,如我宣称爱好文学(阅读与写作都爱),就不只会对文字感兴趣而已啊!性格里的好玩与好奇总驱使我对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探索,即便未必能够达到精通的水平(那也不实际啊),也希望能够比“略知一二”稍微好些,而有一定深度的体会和感悟。在新加坡和台北走看过不同类型的展览和演出,由不同艺术家演示或呈现的表演或作品,并无数次感受到心灵的撼动。他/她们对自己艺术领域的执着和用心,创意之迸发和功力之扎实,予以我很大的推动及鼓励,在在提醒我要在自身的文字艺术追求和人文素质培养要不断下工夫以求精进,始终要打开心房去接受各种各样的养分。当然也要记一下身边朋友的回应:你这样享受不同的艺文刺激有何不可呢,呵呵,早就知道我是遇到同伙相知了!是啊,果不然没有这些多元的艺术语言让我听、看、学、思,生命可就要很快枯竭咯!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6

尘中王牌,也许,否极泰来?


美国总统选举尘埃落定后,社交媒体、平面媒体、股市和普罗大众茶余饭后的话题持续围绕着那位“爆冷胜出”的unlikely winner特朗普(或川普)以及他当选的影响,负面评价和各式调侃远胜正面的肯定。不少人甚至疾呼美国人疯了吗?选出这么一个自大傲慢、大言不惭(后面还有一大串的不是和缺点)的领导人,是要把美国推上灭亡之路……

哀伤、激动、失望、愤怒的情绪在虚拟世界里弥漫、打转,不仅是美国人有这些反应, 许多其他国籍的网民也满怀怨愤似的,包括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们。我悄悄地观察这一切,并尽量不允许自己被左右。当然,特朗普荣登美国总统宝座对我来说也是一个shock,让那个我颇为错愕,但事实终究是事实,风止尘埃定,案上集尘总要拂拭的,日子不也是还要过下去?如希拉蕊在感谢支持者的致辞中所说,美国人应该给予特朗普 a chance to lead,且不论说这句话时她心里真实的感受是什么(这个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可是这话说得倒真是公允,显示出她的大度。

的确啊,总统是投票的美国人票选出来的,怨不得, 更不可能“退货”,时间无法倒流,历史已经写下新页。特朗普本身恐怕也有被选举结果惊吓到,但无论怎样,当选就是当选,一个国家现在成为了他的责任,他有义务为美国人牟取最大的福利。既然选中了他,不是就应该和他同行,共赴伟大的美国理想吗?另外,我深信否极泰来的说法,谁能讲得准,这个选举结果敢不成是美国的“佳音”?特朗普可能会是一张trump card,一张王牌……在落定的尘埃里闪烁一种与众不同的光芒,等着时间揭开谜底。

这回我可能比较乐观,why not,既然局面都无法改变了,何不正面一些看待呢?

Wednesday, November 9, 2016

碎碎呢喃:测、中!

经常因为忍不住心痒、手痒而去点击社交媒体上出现的不同quizzes,有的纯属无聊、无厘头, 有的还算得上幽默、有趣,但大都能至少让我噗哧一笑。有些命中率高的测试,尤其是涉及性格或个人观念的测试“命中红心”,我便觉得有些诡异。有朋友告诫我说,这些quizzes当中有不少含有盗用户个人资料的软件,不该随便点击, 可是会杀死猫的好奇总是催促我举手不回,于是好奇又好玩的我便自然而然地出手一探究竟。原来正如我所想的, 我是XX型女生……YY型工作是我的人生使命……我在ZZ岁会遇到真命天子……how exciting!呵呵,面对生命的位置与不确定性是我乐在其中的关键原因,而就算是遇到一些结果并不准确的quiz,我也觉得花点时间去检视和思考还是有些益处和收获的。好玩的地方,当然还包括去八卦其他朋友的测试结果,从中可能偶然地发现友人闷骚而鲜为人知的一面,拿来作为轻松的话题也可饶富趣味。以自己的测试结果抛砖引玉,引来一番讨论和分享总是我乐见的情况,以open mind看待,以一笑处理,选择性地玩玩一些有缘碰上的quizzes,再光怪陆离, 或许也还会从中有所领悟哦!

Tuesday, November 8, 2016

碎碎呢喃:此刻, 文学





最近出席文学座谈,席上不断思考着“此刻,文学”这个主题的意涵。我深刻地觉得,在时间的流动中,每一个当下稍纵即逝,瞬间就会成为过去、与无数个在它之前的“此刻” 由落在纸上的文字代表一同构成某个记忆的论轮廓。有关文学,我始终认为无需执着或急于为它设下最明确的定义。正如当下此刻的易于转化,文学的形式、内涵和特质也蕴藏了迅速变幻的无限可能,无法被死硬的线条框限的,又何苦去勉强为它画出看起来无比别扭的外貌呢?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交替糅杂,已是这个时代无可避免的纷乱秩序,如何在这当中make sense,并在书写的过程里做到忠于自己的情感核心是一个颇有难度的挑战。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文学可以是一场和自己的对话,“此刻”的自己内心有着怎样的律动和起伏,就都靠着文学的载体有所投射,借以梳理盘根错节的心绪。此刻极度容易过去、极度容易变形,想要透过书写把握它是种奢望,却也是必要的追逐——如渴望在废墟里种植出一株最娇媚的花,美得令人心碎,触碰即碎使人无比崇敬。开在纸上的繁花,是多少个此刻的重叠,字字绽放醉人的野性。

Monday, November 7, 2016

碎碎呢喃:乐在边缘


在不止一个场合、不止一次地向人定义自己的边缘地位,带点骄傲地。说起来,打从某个年纪开始,个人确实变得不喜欢去挤在任何事务的“中原地带”,反而喜欢在边缘游走的自在、自得。快乐源自不那么主流的东西,在我看来,似乎更加弥足珍贵。在岛国进行中文写作二十一年,从中学生写到今天已是中学老师的自己,一直深感位在边缘,属于异类的范畴。不无沾沾自喜吧,尤其是被好奇的人问及创作者的身份,还有对我和文学的关系感到好奇而向更了解我们的牵扯时,我都很愿意进行巨细靡遗的说明。我相信,位居边缘的视野也异于一般,不但没有不足,反而平添另外一些特别的角度。当然,所谓的边缘也不是绝对的荒原野地, 偶尔路见同好,感觉到一丝宝贵的温暖,便觉得那是一份及时的安慰与鼓励。孤单的状态有利于我对自己所处的状态的把握与诠释,同时也让我的心得到它所渴望和享受的专注与沉浸。在Fringe瞭望,无论向内或是对外,都酷似以场充满未知期待的冒险旅程,使边缘地带的辽阔幅员成为精彩刺激的生命舞台。在如此的空间随性地徜徉,何乐不有?就算不被大众理解而只有以小众的身份生存又怎样,我始终安于边缘的自由,自信地行走天地。

Saturday, November 5, 2016

碎碎呢喃:起跑点



近年来,不时听到有为人父母者谈论孩子的“起跑点”的问题。说是要给予孩子一个好的开始, 让他比其他同辈更有优势,帮助他以后成为更加成功的人。从关怀子女的观点来看,爸爸妈妈的用心良苦本来是无可厚非的,然而现在一些成人为孩子划起跑线的方法似乎就不是那么地健康了。每次得知某国(包括我国)有孩子因为无法承受学习压力而选择走上自杀的不归路,我都会觉得非常痛心和不舍。最终落到这个田地,纵身一跃以了解生命的受伤心灵究竟是从怎样的起跑点开始赛程的?出问题的是起跑点本身,抑或是可能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对孩子太严格的管教、过于苛刻的要求(求好心切反成害)、不切实际的成绩目标……喘不过气又不被允许在跑道上停下来稍作休息的孩子疲惫、恐惧、忧伤到了极点,就决定无论如何也不要越过终点线了。一切止于恐怖的沉寂。回想我自己的童年, 我的父母和奶奶对我并不是没有要求,却从来没有施加会把我逼到死角的压力。身为独生女的我个性里的好胜是推动我的主要力量,使我即便遇上当下看来无法突破的困境,也会想办法熬过去,而长辈则会在我身旁鼓励我、支持我。除了我自己,没人硬要我得第一,do your best就好了,be my best是我的自我挑战。我的起跑点上有他们的关爱,但没有死命勉强或威迫利诱,所以我认为给孩子最大发展和成长空间的,大概是类似的条件吧。

Friday, November 4, 2016

碎碎呢喃:礼物


 

我喜欢送人礼物,且当然是给我打心底在意的某些人。送上温暖和祝福,在我看来是极美的事,也是最自然不过的快乐来源。挑选礼物的过程也可以很享受,有时候要物色最恰当的礼物如同寻宝,因为要找到对方会真的觉得被宠爱,或者至少觉得这份礼物有点意思。过去我曾经对朋友说过, 我送礼的一个原则是,选择的东西也必须是我喜欢的,那样寄托在其上送出的情感就会特别浓郁,特别有温度。会不会有因为也太喜欢那礼物而不舍得送出的状况发生呢?说真的,这样的情况还确实有过,在心底小小一阵挣扎后,我还是带着自律,心甘情愿地把礼物送给了对方,因为爱足以胜过欲望吧。是否得到致谢或回礼出来不是关键,我只希望对方了解礼物背后的心意,并从中体验到美好的感受。礼物的大小和价格不是最根本的考量,针对对象献上最能够代表我的心意的礼物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而当看到收到了礼物的人开心或安慰的模样,之前经历多么多的不便或辛苦,磨破多少脚皮都不重要了。送心爱、重视的人礼物,同时是给自己的礼物。它提醒我待人接物要真诚和用心,此外,也要一直保持一颗开放的心,以体会在乎的人, 他们在乎的是什么、什么礼物会让他们觉得最安慰、满足?作为祝福的礼物,传递了人情的奥妙,等同于我温柔的一声“我爱你”。



Thursday, November 3, 2016

要做到真优雅——给予特需小孩与他们的家人接受与关怀

今早一上网就看到令我痛心的帖文, 内容描述一名妇女对一位有特殊需要(special needs)的男孩和他的母亲发飙,以伤人的字眼辱骂他们的恶劣行径。读完那帖子,我迫切的反应并不是要去责备那名妇女, 或是去探究她是基于什么理由(是否是有精神问题云云)作出这么过分的举动,对小孩和他的母亲造成伤害。只因为出言痛斥, 甚至是对该名妇女进行反辱骂是没有意义, 于事无补的。在我心里,最深刻的想法是,我们的社会还欠缺对特需小孩及他们的家人的谅解和支持,而要做到使更多人对这个尤其需要大家的扶持和关怀的群体更有包容意识, 则必须进行更加积极和及时的教育和宣导。

先天有特需需要的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着比正常孩童多许多的困难和挑战,无论是在生理或心理的方面都要求看护者(多为父母和家人)付出更大的心力去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看护者所承受的压力已经十分巨大, 如果还要分身分神来承受外来的无理责难,实在是吃不消的事啊。加上为人父母者, 有谁不心疼自己的子女?特需小孩也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 眼看他们被欺凌或受到委屈,爸爸妈妈的心也会痛、会碎。就算不是伟人父母, 我想大家应该也能够做到某个程度的将心比心——若是你的家庭成员或某个亲友的孩子是特需小孩,你也会同情小孩和他的家人吧。所以,为什么不多加关心那些在很努力、很用心地帮助特需小孩过好生活, 学习照顾自己或其他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生活技能的看护者?为什么连一点耐心都没有,不能给予他们多一点空间、多一点方便, 让他们可以喘口气、稍微好过有一些呢?

我实在不明白一些人的心态。所以我能够,也愿意去做的是从自己和身边愿意的人开始,身体力行地做到接受与关怀,为特需小孩或社会上被边缘化的一些群体说说公道话。就算我人微言轻,我仍觉得只要多一把声音发出来,再加上他人的响应,我们的信息还是能够传达出去的:

我国社会要做到真正的“优雅”,别无选择,给予特需小孩与他们的家人所需要的支援——接受他们需要空间的诉求并给予谅解(在行有余力时伸出援手?)就够了,不要去责难、不要去霸凌!社会上有组织在进行各方面的支援和宣传,希望教育普罗大众,我觉得这样很好。 可是大家要更积极,把说的做出来, 关怀不是脑子想就够的,遇到可以做点什么的时候,让特需小孩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清楚感受到,他们也是被爱的。







Wednesday, November 2, 2016

碎碎呢喃: 一往而深


 

晚间阅读很不巧地读到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里的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也很不巧的,我几乎每次读到都会心头一怔,并如同初次接触一样重新被撼动。杜丽娘对爱情的坚贞与执着可以允许她超越生死,成就留给后世的佳话与更可贵的,希望之信仰。总会有人泼冷水说,《牡丹亭》不过是汤显祖笔下的爱情神话,一个虚构的story,真实世界里哪来的超越生死啊?诚然,《牡丹亭》或许真的是一个假设性的理想,但其重要性,我觉得更在于它牵动世世代代读者的连番想像。能够引人入胜,叫人痴痴地“一往而深”绝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在纷纷扰扰的现实世界里,不合乎常理或世俗逻辑的事都不“正经”,符合条件的则往往显得无聊头顶、枯燥乏味,使如我等感性之人不愿意多去投入精神,唯有在阅读世界的字里行间——另一个平行的宇宙里,透过强大的力量温柔却坚定地带我“一往而深”,在不用太长的时间里疗愈忧伤在我心底留下的伤疼,为我软嫩的情愫插上有力的翅膀,把它们送到遥远的目的地。到那个天边浪漫的所在去休憩, 或者邂逅我不知道存在的另一颗心?我在那一个伟大且洞察人性的作家创造出的洞天深处于自己安然和解了,再接着修补对爱情的虔诚,继续轻轻低吟美词,象是重复的prayer,凭借文学的支撑勇敢地迎接下一个生命的故事。


 



Tuesday, November 1, 2016

碎碎呢喃:占据

当心被狡猾的对手巧妙地占据了,胸口会感受到隐隐的胀痛,囚困在不爽快的别无选择里。日夜都在记挂着,那么念念不忘的一丁点儿牵挂,是一个线条不分明的身影亦或是一句不经意的话,你以为无关紧要,它们却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打上牢不可摧的大锁。无情的手下得重,你就再也没有了自由。你的心成了牢房,日光和月光洒进去都被吞噬,无退路的幽暗在那里。胀痛之际,却仍有自虐的甜蜜——至少有所牵挂,怀里不会只有空洞的寂寞和冰冷吧。占据着你一方心灵的他/它必然高傲高姿态,那胜利是纯粹的,不是吗?而你落败得陶醉其中,大概也不太在意时间的运行了。太快,自由的到来一位着失去和不舍;慢则带来扭曲的美感。所以你宁可忍痛,咬紧牙忍住撕心裂肺的痛。而我在一旁看得透彻,都说旁观者清,这亦是难受的客观。看得到亲爱的你在怎样的纠缠中渐渐变得单薄却还是带着一个matyr般的凄然微笑。你不懂,我的心也逐步沦陷了,同样被占据了且不定时抽痛起来。与你不同 ,我不会强颜欢笑。我的泪水晶莹双眸,里头的光是我废墟似的心源唯一残弱的照明。而我执意死守,不愿那点支撑也丧失无痕。



旧文新帖:逆行归途

我们都很清楚,那个我们熟悉的奶奶是不会再回来的了。

她已经悄悄地踏上了一个旅程,在没有事先告知我们的情况下,走上她返老还童的“逆行归途”。

奶奶入院,检查结果显示,她患有老人痴呆症。父母亲和我经过了一番慎重的讨论,决定把奶奶留在家里由我们照顾,而不把她送入疗养院。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就算她的意识已经笼罩在痴呆症的不清醒中,依旧能够在家人的爱与关怀中接受照料。

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成为了负责奶奶生活所需的灵魂人物,除了起居饮食的一般琐事,躺在病床上的奶奶几乎做什么都依赖母亲。两个一直因为最普遍的婆媳问题而存在芥蒂的两代女人,关系在一夜间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对于母亲的指示,现在的奶奶都千依百顺;对于患病的奶奶,母亲更有耐性应付了。

奶奶的精神状态有时候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前一天的她还能够回答我们的简单问题:你吃饱了吗?东西好吃吗?我们是谁?隔一天,她却支支吾吾,口齿不清,抑或是答案风马牛不相及。我是“母亲”、 母亲是“我”,诸如此类的信息解码失误已经成为奶奶的家常便饭,不由得我们不接受。她犹如回归孩提时代,记忆被神秘的过程改装得面目全非。

奶奶洗完澡、吃饱饭以后,祥和且满足的模样,总叫人既心疼又欣慰。大家会告诉 奶奶她可以舒舒服服地休息了,而她总会露出真心欢喜的笑容,同时却也包括空洞的眼神。患有白内障的她,视线和意识一样彳亍在清晰与模糊的边界,她应该是凭着仅有的、朦胧的感觉来接收我们给予的温暖。

奶奶的归途是背着走的,一步一步的艰辛非外人能够形容吧。

刚出院的几天,奶奶一直嘀咕着, 她要回家。安抚她之后,奶奶似乎安下了心,只是过了一会儿又重复回家的请求。父亲认为,奶奶口中所谓的是另外一个世界,嚷着要回家,是给我们的暗示。

奶奶真的要回了吗?她说不出来的那个答案,最令人心碎。



碎碎呢喃:缅怀跳跃式

我常说,有了网络和Youtube,缅怀这件事从此不同。在三十几年的岁月里,和许多人与事紧密联系的是歌曲或电影,而时过境迁,在健忘症悄悄袭脑下,记忆的漏洞常常要依靠科技的先进来弥补。甚至加强。在我的情况里只要手指打出Youtube网址,再输入某首歌名,缅怀的跳跃式便这样衍生而出了。怎么个跳跃式?哈,说起来也是我缺乏自律,每每开始走入视频缅怀某段过去、想念某个人,就不可能停在一首歌,加上可恶(爱?)的Youtube又会“记住”用户听过、看过的视频并追加推荐,往往都是撩拨心弦的心头爱,使得我常常跌入漩涡,没完没了地一段接着一段听、看。重复缅怀也不要紧(我有阿姨们观赏黄金八点档重播的精神?),更要命的是我的联想力又好强,一串表面上或许风马牛不相及的记忆“引子”bait,都由我细针长线地联系成属于我的memory系谱,不亦乐乎。然后时间过得超快, 这里一跳、那里一跳,我一下在《东邪西毒》OST里的壮阔荒漠里感叹醉生梦死,一下在《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的宇宙里漫游……记忆年少时幽幽的情愫与思念,那些年月里的声与色,跳着活泼的圆舞,在我眼前、耳边如风翩翩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