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Tuesday, February 28, 2017

<只有三重奏>(刊于2017.02.28《联合早报·现在》“文艺城”)


1.      春天的信笺
 春天,在四季不存在的國度里,總會以更朦朧而抽象的形態出現。繁花如何盛放、清風如何輕吹,都是供人想像的。打開窗口,望出去所看到的,或許是色彩斑斕的景物吧。春,是美好的季節,它標誌著生命新鮮的開始,一切都將乾脆俐落地踏上一年的新旅程。這些皆是概念性的東西,如某种感受在不同人的心弦上會奏出不一樣的曲調,擊起不盡相同的漣漪。而我正是望著桌曆,計算出春天降臨溫帶國家的時候,在赤道的這一隅,設想這里也是一樣的好時節。
然后,開始給你寫信。那是儀式般的做法,而我已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把你視為崇拜的對象。你就是一個需要虔誠膜拜的神明,我則總是在等待你的旨意。
記得小時候听了聖誕老人的傳說,我也拿出紙筆給他寫心許愿,當然不知道該寄到什么地址,更不知道這也許只是美麗的故事罷了。在成長的歲月里,我交過筆友,几乎每周都興高采烈地像寫日記一樣在書信里和遠在英國的她分享我的生活。筆友后來和我斷了關系,我的中學生活里,寫信和收信的對象就變成了身邊的朋友。雖然每天見面,同樣說著耗不盡的話題,紙上的心情似乎永遠顯得更加細膩和珍貴。這些傾訴种种少年情怀的信箋,我都收藏得很好,因為偶爾看看仿佛重新邂逅塵封的過去,那感覺是難以形容的。
所以,我和書信之間是存在這一個情結的。可是我沒有告訴你,原因是我和你根本不那么熟絡,要從何說這种瑣碎但對我意義深遠的事呢?
在四季情調各異的國度,在每個季節里寫信的心情,應該也是不一樣的吧。略帶羞澀的春、盛放熱情的夏、彌漫懮郁的秋,凝結心緒的冬,寫信人和收信人所嘗的滋味肯定別有意趣。然而,我從來沒有机會親身体會,或許因此有些遺憾,又有些好奇。今年「春天」(我想應該天),你走進了我的季節地域。結果,赤道上的一個小小島國,花開得好美麗。我想我的祕密夢想也許可以實現,因此我有衝動,要給你寫一封信。就從春季開始,每一個時節都有紀念它的書箋,從我的心里到你的手里。也許這是冥冥中的安排,你也不知道你在促使我的瘋狂發作,恐怕你做夢也想不到在你背后竟然有一個我。
天气炎熱得快把我冰淇淋般的溶化了。這時候該是「盛夏」,是以熱情和自由做主導的季節。春天的信呢?很么遺憾的,我并沒有將它落實。信的种种容全部內寫在我的心里,在柔軟的肌肉和血管之間,寫得非常甜蜜而認真,但終歸是隱藏起來的。而正當我在酷熱的气候中被一點一滴地溶化時,這些也將消失得不留下一點痕跡。
其實,連我也不曉得我應該給你寫一封怎么樣的信。
就比如人在長大的過程中,越來越不懂得該如何寫信給圣誕老人。他還是和藹、親切的老公公,神話里的他不會變得更蒼老啊!人呢?人從孩子的世界里變得過气,年齡一年一年往上爬,純真慢慢剝落了,對于「神話」的態度只有變得更彆扭--誰還寫信給圣誕老人嘛?
相比之下,你在一個遙遠的宇宙里過著你的生活,我則是在另外一個星系里确定自己的存在。我們也有擦身而過的際遇,不過只停在偶然的層面上。你不知道我的口袋里有寫了你的名字的信封,胸口藏了署名“L”的信。L 是我的洋名,世界上會有人告訴你嗎?也許到時候,夏天也過去了。生活習慣方面,恐怕我們也處于兩极,可是這只是我的猜測。話說回來,大家都在忙碌,忙著生活,忙著避暑,其實誰都已經不夠時間理會寫信這种風花雪月的奢侈。
然而,在夜裡,我總是無法全副自己接受阿 Q 的論調,自我安慰充其量是自我欺還騙。仲夏夜,莎翁喜劇里荒??里誕劇情的瘋狂季節,我的腦子也不太能夠保持清醒。我愛你啊。在電腦螢光屏上 ctrl-V 鍵托著四只腳,迅速地爬滿一頁。我覺得自己真的有點無聊,所以也萌生過不再想給你寫信的念頭,反正也似乎無法下筆。還好夜總歸會過去,曙光一出現,我就不那么死心眼了。
有一回,我做了一個夢。你和我在大雪里碰面(從夏天跳躍到冬天,時節次序真是有些錯亂),我們的目光交錯卻沒有交換言語。夢里的我并不能肯定我們是否相識,可是我還是無法不留意獨自走街道上的你。湊巧而奇妙的是,你和我的步伐似乎那么地一致,不偏不倚地走向對方,并且在一個暗紅色的郵筒前擦肩。之后,我實在不敢回頭,也不曉得你是否曾慢下腳步回顧經過你的女孩。接下來的一天里,我不時溫習了這個夢,記憶尤其鮮明的是那個暗紅色的郵筒。或許,我正要把鼓起勇气寫完的信投寄給你,卻因為不期而遇的喜悅而忘了把信投入郵筒。
終于,我放棄了。
夏天以后緊接著到臨的便是秋天。春天的信箋擱置到那個時候,恐怕已經釀成了化不開的濃濃憂愁。我不想節外生枝,不想使自己陷入傷心不已的窘境。那份隨秋天而來的心情,拿來欣賞業已足夠。況且我偶爾還會看到你,快樂的你以及你的笑容,那我也會很快樂、很懂得滿足了吧。
就讓一切走完一個圈,到了下一次的春天,赤道上的我可能會准備新的信箋和心情,等著那寫信的好机會吧。


  1. 經過仲夏
樹是這一場經過的開始。從起點到終點,樹都是之間任何美麗邂逅的媒介。
鳥兒在溫暖的陽光里對它唱起悅耳的情歌,順道挑撥了路人的心弦。多優美的夏天,以及夏天裡溫柔情人般的樹。
我天天經過樹,沉默而低頭的那种經過。
而樹始終是被動的,它天天在同樣的地方等待。
似乎等的是我,我偶爾會想。
樹在熙來攘往的街道旁生長,悄悄地從矮小的過去不知怎的長成現在的高大。然后,時間好像癱瘓了一樣,不再向前挪移,好比孩子玩膩了的玩具擱在角落卻還是標志著「童年」那么肯定地靜止了。樹和時間一樣不再動了。
日子變成了過不完的仲夏,天气暖和得恰到好處,使人錯覺自己正處于永遠耗不盡的長假。想不到,樹不動了,人也能夠效法。每日打這條街匆匆而過的人們或許根本不曾發現這微妙的不同,什麼長假,他們在工作和限期里面看不到、聞不到休假的甘香。能夠感覺到「過不完的仲夏」的人,是悠哉遊哉的那种。
我是嗎?連我自己也不確定,但确實很愉快地過日子。
樹和我。我和樹。我在度過二十一歲生日的那天,又從樹下走過。祝福我,祝福我,依稀記得我在車站搭上車的時候,一面想起背后的樹一面默默祈禱。當然,如果樹真的開口祝福我,我的反應會是即刻到醫生那里檢查是否患上幻聽的病症。可是我還是相信,那天樹葉「沙沙」的響聲,其實是樹我禱告的文白。
一棵會為我禱告的樹,應該稱得上是朋友吧。
而也許因為它,我身處的時間著魔似地、神祕地停滯。
故事到這裡又如何繼續呢?
S 城是沒有仲夏的,因為它處於赤道。當天天、月月、年年都如同夏天,那個地方就沒有四季之分了。也可以說有「過不完的仲夏」。
我生活在這個地方,這個小小的 S 城里。樹處處都有,而且因為常青,而不容易看出個別性。這可能是做為 S 城之樹的小小悲哀吧,樹是群体,都是翠綠的,沒有人看過這裡的樹葉自然地呈現秋天的金黃色。可是我還是碰到了和我有緣的樹。
說起來,我喜歡的「樹」有几個。比如現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以及電影「情書」裡的兩個藤井「樹」。為什麼喜歡的是這些呢,我實在說不上來。它們重疊著交織在我的生活中,然后慢慢感染我的意識,使我付出感情維持和它們的關係。很自然而然的發展,就在普通而蜿蜒的人生路途中發生,留下的味道淡得簡直過于容易遺忘。
S 城里,要遺忘并不難。就算是對樹這麼貼心的事物,也可以輕易地使它隨風飄逝。
某年仲夏,我在 S 城裡一個沒有幾棵樹的地方,結識了他。第一個給我像樹那麼特別、親密的感動的人,他。
讓我解釋一下,我並不是自閉也不是瘋子。與人相處時的關係我處理得很好,朋友很算得上不少,也有幾個十分談得來。所以我在每天的生活里都有許多可以忙碌的事情,而且十之八九是和人有關的事,要說孤獨也實在不太容易。在應付种种人和事的過程裡,我必須敞開自己,而不可能緊閉上門。
可那都是白天裡的事。
夜裡的世界常常很不一樣。
他在電話裡,在夜空底下某間小公寓里,都給我樹的感覺。
白天裡,我和太多的人進行對話、交際、親暱和疏遠,伸縮得已經不知不覺地失去了一些東西。氣溫總是不斷上升,然后隨著日落下降,一天一天這麼重演,似乎永遠不會累。我在喜歡穿的衣服里,總在不知所措的時候開始顫抖,只是莫名其妙地覺得冷。我失去了什么,那個時候,失落感確實變得特別重。疙瘩似的,可是沒有脫落的想法,它們好像打算無始無終地貼緊我。
這些奇怪的想法,我沒有告訴他,可是他完全知道。不可思議。就像身為地球上的第一棵樹,第一次在秋天落葉,雖然沒有經歷過,卻神妙地知道怎麼做。「就是知道」。很明確的手法,樹葉已經飄落成地上厚厚的金黃毯子,樹也如釋重負地度過了第一次。
他在電話中很靜。在黑夜裡扎根了嗎?失去了「人」性嗎?或者真的變成了樹?太善解人意的他,可靠得很。
我沒有再見到他,同時,S 城的天氣竟然轉涼了。電話也不打了,因為似乎找不到必要和理由。我不再肯定是否真的遇見過他,就算經過那棵見證我們曾經邂逅的樹,我的心里還是不禁怀疑。但怀疑只不過像灰塵那樣稍稍頓在心上,也就被拂掉了。
從這一點,我倒是發現,它若無其事地回頭瞥了我一眼,留下的卻是深長的喻義--時間其實並沒有停滯。
我買了新的風衣,穿著它到樹下,想嘗試記憶一下他的樣子還有過去的事。到底他去了哪里?我們不再聯絡以后,他還住在那公寓嗎?S 城並不大,可是想再見到人,卻始終不會像灰塵那樣覆在人的心上。樹的附近有一個電話亭,或許我應該……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比一張名片還稀薄吧?正當我想著要和他分享一些心情,卻找不到聯繫的橋樑了。
這一年,「過不完的仲夏」失掉了永恒性。
【夏後記】
我在失去了和他的電話夜談后,開始更懂得看村上春樹的小說。那棵特別的樹,在整頓市容的名義下也轉為回憶了。和樹的緣分,我依然保存在心裡,在偶然的情況下,會尋找出來倚靠一下。
畢竟二十一歲,還是一個小女人,尚未完全褪掉一种青澀。遺忘的功夫至今做得很不好,只可以慢慢使一些線條模糊,對他就是這樣。
如樹般特別、親密的人,我不禁問自己這是否是由「仲夏」引起的迷思:我愛的,是樹還是他呢?
  1. 冬之断念
偶像在歌裡說:「將這樣的感触/寫一封情書/送給我自己/感動得要哭/很久沒哭/不失為天大的幸福。
我早已把她的歌當作教序來信仰,每一次有新專輯推出,主打歌都會成為我的主題曲。偌大的世界上,我認為再也沒有人更能感動我的心情了,除了她。這麼多年了,我習慣把自己繫在期待她新作的盼望上,任時間過去,任我慢慢從一段又一段的感情裡走過。
感覺上,一個女人很容易過氣。不論是氣質或美貌,都會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十分隨性地搭上光速列車遠離女人短暫的生命。而女人好像不太懂得愛自己,每次都愛得太少,多出來的餘額總是獻給身邊的他。這些情事是最耗神的,消耗的正是寶貴的元氣啊!
偶像也是女人,可是她是少見的一個。她如一座冰山,能夠非常謹慎並嚴肅地收藏她的魅力,若隱若現之間即滿足了大家窺探的欲望,同時完完整整地保留了她的自我。
她是自然的冬之女神。身為信徒的我,溶化過千千萬萬次。
勇敢付諸行動的是這一次,而且可能是最後的一次。「最後的一次」的餘音,預言般地回蕩在風雨中。風,是強勁有力的,雨卻是不相襯地柔弱。我欲模仿偶像的瀟洒,可是結果場景是那麼虎頭蛇尾。
無奈,我動了筆。
親愛的,我想了很久都沒有好的概念,要如何寫這封信。窗外的天氣很奇怪。一個下午響了幾十次的雷,風吹得樹葉都快集体告饒了,雨竟然只勉勉強強地洒了一分鐘左右。有人說,冬天是不下雨的,我想也對,降雪都來不及,不是嗎?可是你知道的,我從來沒有親身體驗過下雪的情況,一切全憑想像。
………
停頓。
房間很陰暗,唯一的那道光來自電腦螢幕。我不禁覺得眼前的一切太好笑了。其實,我根本不知道模仿的對象到底是什麼模樣,甚至連投入模仿的原因也似乎忘得一乾二淨了。
偶像又說:「蝴蝶的玫瑰可能依然留在/幾憶年前的寒武紀/怕鏡花水月終於來不及/去相遇」
這才發現兩件重要的事:雨停了,我也再次感受過氣的冰寒了。現在可以作的,恐怕只有繼續我的工作,在完全失憶前吧。
雨可以停,親愛的,可是下雨的意義始終沒有在我的生命裡停止巡迴。那是做為「我」的一种滄桑之感。就像傷了翅膀的蝴蝶,它可以就此永遠停留在心怡的玫瑰花上,放棄全世界其他的花團錦簇,比小王子還要痴情。然后,它伴著玫瑰盛開的夏天過去,秋、冬時帶來的死亡卻一點也不恐怖,因為玫瑰和蝴蝶不會經歷生离死別,而是一同搶棄這次轉回的所有欲念,共赴天堂之約。如此的幸福是第一种可能性,但「我」或許交不到這樣的好運。夏天未必有機會過去,玫瑰已經被人摘去,飛不起來的蝴蝶呢?它將在玫瑰叢下咽下最后的一口氣,等到冬天,宇宙間已經沒有任何它的痕跡了……。下雨了,雨停了,像這種太多次反復發生的事情,人常常不會留心記下。親愛的,你也不會。我感覺自己就是一隻宿命的蝴蝶,在陰天得到這般的啟示,所以深深地刻在心裡……
電腦呈現故障的 message,一層冰霜阻隔了我和剛剛開始溫熱起來的它。房間變得更陰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村上春樹先生和偶像是我當下最希望見面的人。他們屬於一樣的季節,都是冬季。一位是冰天雪地裡的國王,另一位是同等尊貴的女皇。偶像是不會過氣的女人,村上春樹作品中,活著的也是些不會過氣的女人。而我正在老去,毫不遲疑地如此,沒有什麼事比這更加肯定。身在殘酷並真實的世界裡,我是平凡的,因此完全得不到任何赦免或緩刑。玫瑰花在做綻放的準備,代號「我」的蝴蝶也已經看到未來的命運--冬季裡死亡的斷念。
然而,我還沒有把寫給自己的情書寫好。
村上先生也寫信的吧,無論是親筆書寫或者由電腦打印代勞,都一定有過寫信的經驗,對嗎?個人最親密、最私隱的過程,簡直比皮膚和呼吸還緊貼著自己的生命,這寫信的事情。偶像看起來不會以書信慰藉自己,她只會把肉容倚靠別人的手筆唱出來,轉為咒語而後偷偷感染毫不起眼的崇拜者。村上先生就不太一樣,感覺似乎比較親民,或許有時還會寫一寫。
「天大的幸福」,是不為自己的情書而哭,偶像不給自己寫情書,可能出于懦弱。村上先生就不一樣,我一面啟動電腦,一面想。
我呢,一直處於逃避現實的那個類型。
上一次采用「蝴蝶」的意象使我沮喪了許久,一個人默默地承擔,而沒有告訴任何人。只因為「我」已經失去了翅膀,我是無法飛離玫瑰花的了,唯有接受這樣的事實。可是我不能不逃避呀,我重複地想。逃避像是潛伏於体內的病菌--頑強不息的病菌--每當希望從我的身上帶走一切體溫和知覺,它必定顯出侵略者的本色占据我。自控成為了望塵莫及的事,「我」肯定會陷入痛苦不堪的掙扎,想方設法地要逃走。那陣痛是撕裂肺腑般的劇烈,叫我從最根本否定任何生存的意志。可是我總是失敗,因為背上早已沒有翅膀。
回到原本要寫給自己的情書。沒有寫完寫好的情書,給人留下的是無限的期望吧,至少我是這麼感覺的。
原來電腦呈現的故障 message 和文字處理軟件有關,而問題的症癥在於我的輸入軟件。它或許太疲累,需要逃避一下。只不過,自私的我沒有應允它的要求。
親愛的,我想我和你談論過的种种悲哀與無奈,其實都太表面了。我無法對自己、對你誠實,不是我不想而是我實在找不到适合的語言這麼做。和這段對話隔離的一天裡面,我嘗試反覆思考,要怎樣才能夠清楚地說出來。結果我當然一無所獲,還几乎病倒了。偶像的歌,我每次在入睡前聽,「我」和我自己一起沉醉、起伏於她的歌聲中,一直到我進入了半迷糊狀態才停止,然後很順利地昏睡過去。第二天醒過來,我才像是回到疏遠過的自己,身上還披著跋涉的塵土。塵土訴說著遙遠的故事,真實的故事,足以證明我確實一直都活在虛幻和自欺之中。親愛的,我不敢接受這樣的結論,倘若我移就沒有看清楚,那麼遺留下來的只會是更深刻的痛苦。
偶像的歌里,似乎隱藏了一些能夠和我的悲傷有所連繫的東西,雖然到底是什麼我根本說不明白。一個十分牽強的嘗試也許是,字裡行間飄蕩著玫瑰的馥郁,時而濃烈,時而又淡得難以覺察。馥郁越濃,表示我越沉重。那是哪裡來的玫瑰,我一無所知。當早晨終於到來,我不得不從混混噩噩的夢境中抽出身來,意識裡殘存的是某种奇妙的感覺,介於孤獨与自由之間,難以定義。也許,我正步步走近瘋狂的邊界,而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視為歌詞裡种种意象的化身、玫瑰馥郁中受困的「蝴蝶」。自由的是不斷湧現的聯想,它們在我不能自己的時候,穿越每個意識的縫隙闖進來,然后因為再也找不到出口留了下來。偶像的歌聲逐漸解構,當中的意象卻有組織地重新凝聚起來,牽動著我在睡夢中感受到的複雜情感。親愛的,我只記得,我經歷過太多太多,都是痛苦的,卻完全無法形容。
沒有辦法繼續了。我預感眼前的一切會在不久以后結束。
醒來以后,我在窗邊吹著風,一陣一陣斷斷續續的風。時間,從天空的頻色一點也看不出。
書桌上時鐘的螢光數字顯示 02 : 13。只不過是幾個沒有多大意義的數字,正如我是世界上千千萬萬人口中沒有多大意義的一個。我到底是什麼人,在這裡做什麼呢?很具存在性哲理的問題,最适合在凌晨時分從微啟的嘴唇默默飄到空氣裡,之後失蹤。
空氣感覺有點潮濕,抬頭眯著眼睛看看天色,似乎是會下雨的樣子。下雨應該是我寫作時最常見的風景了。我好像是(不記得了)面帶微笑打開書櫃,拿出村上春樹的所有作品,通通擺放在零亂的書桌上。有80 % 我該是在雨天看的吧。許多人在陰霾的雨天不知所措,因為不曉得如何打發時間而陷入沉悶。我會一面看村上春樹的書,一面聽偶像的歌。書看完了,歌曲也結束了。雨,沒有下到永遠的理由,所以想必也會結束的。
給自己的情書已經在前一夜寫好了,用重 80 克的紙張打印出來,準備郵寄。可惜我並不知道聯絡村上春樹的方法,更不知道如何聯繫上遙遙千里外的偶像,所以我十分困惑,也許就是這樣才失眠的。村上的作品一一如好奇的觀望者見證著我的窘境,或許它們心裡都在暗自發笑,或許是滿滿的不屑。什麼笨「蝴蝶」嘛,崇拜什麼偶像,到底她所指的斷念是什麼?
我瞧著信紙,在即將下起雨的凌晨,斷定「蝴蝶」的冬天到來了。
親愛的,再見了。


Sunday, February 26, 2017

碎碎呢喃:未来

图片取自网络
未来——没来的,或是“还”没来的,一般上被提及时往往包含着期待与期盼,即便有些惶恐不安,也是微微且暂时的苦味吧。一段五味杂陈的时间里发生着的调适过程必不可少,结果能够升华出的滋味总是一份值得细细品尝和珍惜的用心。未来是美好的或是可怕的,有一定的因果规律可以操作,过去或许在采取的言语和行动都具有塑造未来的影响力,所以不可马虎处理,马虎的代价是非常真实的。无论如何,未来并不可畏,它的一定会到来就是一个承诺的绝对实现,这本身难道不是一份美好的馈赠吗?命运女神说要给的礼物,这就是未来, 我想。而如果真的对on the way的未来心怀恐慌,也许不全然是坏事。我当然不是嗜坐针毡的自虐狂,只是觉得有些适量的焦虑也是给自己的良性刺激,提醒人别忘记认真地、真挚地生活,在当下把握住机会,才有描述未来的话语权。未来的故事有些什么样的内涵、寓意、憧憬和感动,叙述者只有自己。“还”没来的它在时间的旅程里丰满它的羽翼,准备凌云的飞行,这个想像多么动人啊,我告诉胆小的自己,你的未来也可以是高飞欣赏风景的壮美,只要你用心、用情、用力地追逐。

Saturday, February 25, 2017

碎碎呢喃:立场

图片取自网络
许多事都要求人有自己的立场,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分明的喜恶。最好别做墙头草,一下子偏向这方, 一下此倾向那方,举棋不定。这样不但会让别人觉得不耐烦, 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因为本身也会觉得混乱吧,那么不清不楚、不明不暗地拖拉下去,并不干脆利落。可是道理总是好懂而不好实践,有时候真的需要斩钉截铁地拿定主意时仍会踌躇不前。瘫软的意志会感觉到自责,然后几乎就是越来越难走出困境……当这种窘迫来袭,我都会在过了一段感觉窝囊的时间后下决心拍桌振作。或许我的反应是慢热型,怯懦的个性要在自己都觉得现状烦人才会刺激到反扑。可是一旦启动反扑,我便会义无反顾地坚守那个毫不容易确定下来的立场,死撑到底。不动就不动, 一动就决绝,这是我这些年来磨练出的脾气,是好是坏,我都不太去关心。只是对于濒临迫在眉睫的决定点上总还是拿不定主意的人, 我会很有意见。有了一定的立场后才能够做些自救的动作,身陷的麻烦才有脱离的希望。一个立场不会要人的命,勇敢些!多次对自己信心喊话,也就因此救过自己……

Friday, February 24, 2017

碎碎呢喃:偶像

图片取自网络
年轻的时候,偶像很多。为了喜欢的一堆歌手、演员、作家心花怒放,为着他们的作品兴奋不已,全情投入欣赏和收藏,不亦乐乎。这没有什么不好,特别当精力还算旺盛时,感情的深度和广度齐备,偶像数目多且类型也多元, 也并不让人追得累,大概是因为喜欢不同口味的刺激。慢慢地,在生活中各种杂务和责任的重量增加的作用力下,心肌也会更常疲倦酸麻,为一大堆有距离感的人怦然心动似乎有点超过负荷,我的偶像就少了。真正能够打动我的几位大神,地位稳稳当然不在话下,没有什么“新货”加入也很自然。偶像是一个高大的存在,极美好或极有才华得不像世间凡人,倒像脱俗的神,为我带来仰望他/她们时的快感。仰慕和青睐他/她们的绝对不只有我,大家一起爱护某个偶像级人物,在不必认识的情况下,为同样的一个对象感动、震撼,其实也是一种美妙的关系吧。在过于容易陷落在自恋耽溺中的时代,借助偶像的厚实魅力提醒自己要尝试向他/她们的优点看齐,提醒自己进步的空间还很大,也不失为利益。我是从这一的角度看待偶像这件事的——无论是哪个领域的他/她们, 必然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而精心关注最上乘的若干位,是一种情感的精打细算吧?

碎碎呢喃:怪咖

图片取自网络
我不怕承认自己是个怪咖。不折不扣的怪咖,或者说proudly idiosyncratic。对于我不入流的“怪”,我出来都不觉得是不好意思的理由,难为情什么呢?在言语和写作上喜欢自由不羁的表达,毕竟能够率性是人生的奢侈,有得享受就请不要浪费吧。怪咖会吸睛,又或许,多数人都不太想理会他们。可是无论是前者的有舞台可登,或是后者的靠角落独处,无论是热热闹闹、风风火火,还是冷冷清清、安安静静,生命都是在持续地积累着什么的,我相信。怪咖有怪咖自娱的方式,有时候也会乐于娱人。我喜欢说,我这么执拗地爱中文、爱写作,热衷阅读、藏书和艺文活动到发烧的程度,真的是一气呵成的怪咖脾性啊。只因为活着实在不需要用所谓的“正常性”过度束缚住自己,抹杀掉自己的特质。纵使这“特质”可能更多的是敝帚自珍,那么自得其乐地珍惜自己总没有错啊?如果可以怪得让人觉得我算得上是难忘的,也很有意思吧。做自己的明星,怪咖主义是还给己身宝贵的自在自若自爱自信,一个人坦诚地面对自己——是好是坏是喜是忧,都要骄傲地挺直腰杆。听见被偷偷说是怪咖的话,就嫣然一笑好了,那个笑容一定是美丽的无疑呀!用一种特殊的气质活出不一样的幸福,何乐不为?

Thursday, February 23, 2017

碎碎呢喃:放下

图片取自网络
在实践之前,谁知道let it go究竟能够改变什么?执著比放开来得容易,因为死命捉住的那感觉几乎每次都会被误当作是一种安全感,一个看似真切却是海市蜃楼的幻象。握紧的拳头里是空虚的,经历过许多次的落空依然改不了旧习性,一回回的苦苦攀缘与自认的坚持,其实终究是一场偏执的折磨。放开的,其实往往是自己那一颗故作坚强的玻璃心,是最渴望自由的囚犯——一次次被囚无奈地禁起来,只因为我的愚痴和固执。劝我放开许多事的人也不少,大家孜孜不倦的提醒都是对我的厚爱。想着便不免觉得有些惭愧,而那内疚说来也是应该被放开的包袱呢。放开某些太纠结的东西其实未必表示不在乎,有时候事实恰恰相反,不能够死守厮守,为什么不让它自由?让它自由了,说不准也是给自己自由,可以在更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为它留存一份温度和温柔,不必任何人知道或认可,那或许才够得上真正的坚贞不渝、情深不灭。放下的,可以留在原地生根,好让背离它远走的我哪一天悄悄回头了,或许便铸成美好的再相遇、再聚首。经历了更多的自己,放开的也更多了,到时候可再拾起的,或许是一份惊喜?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17

碎碎呢喃:岁月静好

图片取自网络
“岁月静好”这四个字是张爱玲在与胡兰成结合的婚书上写的,后面还接着“现世安稳”。他们的故事结尾大家都知道,而2感性的读者(尤其是张迷)或许到今天还会为她喊冤,怨憎胡兰成,与此同时,我也同情她写下四字为或者连她自己也不看好的姻缘祈福,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也在学习着知足,因此只要日子偶尔有几日的岁月静好,我便会提醒自己要欣然珍惜。只因为这四个字带给我很顺畅温婉的抚慰力量,让我在感情上有种依赖。然后当然因为实在不容易做到日日静好,偶尔为之,也是幸福了。能够安安稳稳地度过生活里的一些时光,不觉得惶恐或忧心,是一种挑战。过程越是艰难,越是要用心追求、用神寻觅,在动荡中力求可以稳住的平衡点。能够安静地经验一切,或许就有能耐在最令人困扰的水深火热中惊喜地感受到一些安慰、汲取一些力量。因此真正实际的“岁月静好”可能并非完全的安宁无事,而是在遇到风风雨雨时,有能力驾驭好自己那叶扁舟,勇敢地航过惊涛骇浪,并在转晴的时刻仍能够抬头挺胸,淡定自若。要相信坏事不会持续到永远,好的一番风景终会重现有心求好者的眼眸里,重复着张爱玲寓意美丽的那八个字,真的如同祷文,伴随我坚定向前。



Tuesday, February 21, 2017

碎碎呢喃:轻狂

图片取自网络 
没有过冲动和执着,实在不算年轻过,我是这么觉得的。就算我生来便是比较胆怯的类型而且被教养成不太会反抗的“乖乖牌”,在那段青春岁月里也勉强有一些轻狂的表现。 象是我对自己的文字天分的默默骄傲,不敢大声虚张声势却绝对因为有着一份对文字的不灭热情而不时为之投入相当可观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我相信自己年轻时的爆发力是颇能续航的,当时,也因为有着精力旺盛的本钱而比较敢于进行过多种创作方面的尝试,玩花样是娱人也娱己的事。年少轻狂似乎是一个成长的必须印记,一个成年礼的关键仪式那般,虽然它或许会随着人的成熟与成长渐渐变得不那么显著或者明显有所收敛,它曾经打起的涟漪还是时间里的一椿记忆。仗着满怀的轻狂,谁会不去做一些难忘的冲动傻事呢?这也好让老来的回顾平添一些趣味和色彩,不是吗?一番意气风发时的傲气展现不失为一种生命活力的勃发,我偏爱乐观、正向地看待。或许,也可能唯有在生命短促的年少轻狂时才有勇气奔赴一些险境、踏查一些陌生的所在,以寻觅幸福为名义,以求索挚爱为目标。我不知道自己过去做一些事时的力量从何而来,现在已经无法复制了,我唯有在静默的缅怀里小心翼翼地摸着一根隐形的绳索,相信我还会懂得轻狂的感人之处,不要以一种世俗批判的眼光去否定自己经验过的无惧岁月。

     

碎碎呢喃:宿命

图片取自网络
不得不相信这件事,在一些别离与相遇的发生后。宿命是唯一的解释,带着必须而适量神秘感,把责任归于冥冥中操作的力量,用不同的方式和人类开玩笑或传达什么幽微讯息的force,给予当事人颇具难度的谜题去解,彷佛寻得了答案也就能够为人生的许多疑难杂症解码了。可是事情真的是这么相互联系的吗?也许不是哦,只是个人的攀缘附着和倔强偏执作祟。宿命不是容易解释得了的事情,要真想解说,常常都会支支吾吾地说得不清不楚,令人欲言又止,甚至会很怨恨自己那么语塞。可是也正是这样的难以言语说明,让我领悟到默默接受的美好。也许真是我不了解也不必要明白的神力安排让我与一些人分离以及和你相遇,在悄悄怀抱温柔温度的当儿,能够在你身边有一个安心的位置,这样的恩典已经是感恩的绝佳理由了。信仰 destiny的安排必然有序,把心交给它,再安然地度日,且乐于能够咋眼界里一直享受那个迷人身影的存在。在宿命还对我很好的时光里, 我会珍惜一切的。而我也爱想,是我们的宿命美妙地交际了吗?不需答案,我已忍不住那甜蜜的莞尔。

Sunday, February 19, 2017

碎碎呢喃:否定

图片取自网络
不是肯定,就是否定。就任何问题来说,能够取得明确答案,总是一种幸福。或许因为我性格里的偏执性很强,属于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类型,所以总是很希望任何问题都能够得到解答。可是人生中的疑团未必都有解答。那许许多多挂上“悬案”标签的存在体,悬吊在我抬头凝望的夜空中,闪烁如星,我却无法解读箇中的秘密。是yes还是no啊,我反复地轻声探问,但已经不奢望答案。最美好的时光不该耗费在没完没了的追寻,不是吗?然而,接受干脆利落的否定除了是一种爽快,也带有一定程度的伤痛。所以基本上,在极度渴望被接纳的热切期待里遭遇打击,是考验人坚强的能力,是锻炼坚韧的自我疗愈功能。在很多情况下,早一点接受到否定,可能也是早一点获得解脱,可以趁着还有气力的时候把当下受伤的心灵部位修复好。被否定是无可避免的“挫折教育”,迟早都要接触到的,若是具备一些洞察力和自知之明,甚至可以从否定中提取出更多的益处。不过, 我当然不会说我是完全不在意遭遇否定的,毕竟我是凡夫俗子啊,对于生命挫败经历的承受有一定的限度。所以我渐渐学会了一定的掩藏和压抑以作为某种自我保护——掩藏和压抑一些欲念和心情,不轻易吐露, 不曝露可能造成自我伤害的真实内在。没法子,我终究还是怕痛嘛。
     

Saturday, February 18, 2017

碎碎呢喃:阵痛

图片取自网络
这世上实在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啊,我发现。或许有人会笑说,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的确没有, 只是以为有这么一回事的还是大有人在,而且为数不少。又或者,这么想的人是心存期待,希望有点侥幸地能够获得不必辛苦就可享受的果实一尝,就那么一次、一口就够了……可是说真的,没有经历任何阵痛就轻松得到的成果凤毛麟角,是不可痴痴期待、守候的。阵痛当然可能磨人,不管是在时长还是程度两方面,在我看来却是必须的。因为忍痛和应付苦楚的锻炼都会带来成长和成熟的契机,是练就能耐的三昧真火。我也不避讳,在几次人生大考验里经验阵痛的时候, 我的心里是又恨又气的,怨老天怎么那么残酷、那么无情……是不是这痛就要永永远远地继续下去了呢?也还好万事都是无常的,一场惊天动地(或许只有在当事人的认知里如此)的阵痛不会一直留存,它终究会如黄昏的潮汐般消退(自然也会在下一次再度发生!),周而复始不是无期徒刑,而更像是反复的“再教育”。每一次的阵痛强度和节奏似乎都不同,在每一口气息的吐纳间细细感觉或许可以辨识出以下差异。还有人的耐力,在阵痛时得到了加强与提升,甚至achievement unlocked的情况不是没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种收获,不是吗?坚持hold住了,接下来可能就是豁然开朗了……

     

碎碎呢喃:无梦

图片取自网络
从某个时候起,"Sweet dreams"对我而言便失效了。因为我的睡眠由始至终都没有梦境展开。从入睡到苏醒,时间的隧道内无光无影,一片黑暗。也不记得,是否发生了什么震撼的事让我“丧失”了做梦的能力,关闭了我的梦境剧场?应该没有什么触碰到隐藏的开关,事情的发生那么理所当然,使我无从质问任何人,请教谁都没有用处或必要吧。这应该不是病(咦?),我的睡眠品质依旧保留在良好的水平,或者有人还会说,少了做梦这个脑部的浅层活动, 我的睡眠自然更深更熟,因此是更有效的休息。也庆幸,无梦的状态不会让睡眠变得无聊,呵呵,夜间的影院没有作品上映,并没有影响白日梦的出台——在有点时间和精神的余裕时,发一发白日梦还是能的,声色俱佳,画面依然可以美轮美奂。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无梦的睡眠让“日有所思”享有真正的沉淀和酝酿,倘若隔日再想起,还是可以从 "to be continued"的地方无缝隙地继续下去,编织绵延不断的内容。我觉得这不失为老天给予我的一种馈赠和保佑,虽算不上什么异禀天天赋,也是一种让我觉得自己有点小特别的地方,而或许我醒时的想象能够持续澎湃发达,和这个有些关系?答案为何已是dream on都没法得到的了,算啦,就继续感受如是的幸福感吧,在无梦的梦之人生里, 醒着演出梦境般的似真似幻、如露如电好啦!


Friday, February 17, 2017

碎碎呢喃:不动

图片取自网络
安静地想想后领悟到,人生的任何苦难或甜蜜,在年年月月的光谱里,彷佛都有着一样的重量。一致的极轻、极薄,一样都是稍纵即逝的。在四下的纷纷扰扰中能否做到心的如如不动、平静自在,遂成为了生命品质的衡量标准。不动的状态也许不是长时间保持得住的,那是太夸张的奢侈,太理想化而无法落实,所以只要有时候能够实现那大气却也安然的“定”就值得感恩了。一直觉得高山的庄严姿态有抚慰人心的力量,你就依靠我好了,它似乎以低沉的声音对人呢喃道出温厚、真诚的承诺。承诺不离不弃,不舍不分,无论喜忧都共赴同渡。与此同时,人也要理智地坚决学习坚强本来太柔弱的内在,不是完全不会感觉脆弱,而是懂得自我疗愈的技巧,使自己得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从低潮恢复自信、从高潮回归谦卑。《孙子兵法》里说的“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是我近日在咀嚼和思索的内容,因为觉得或许真的还是五浊恶世里有益的生存之道。要安如一座仙山,需要不断的修炼,这是我要求自己做好人生功课的重要提醒。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17

碎碎呢喃:如果


图片取自网络
所有的假设都隐藏着秘密的幸福感。如果有如果,会怎样怎样怎样地梦想成真,会如何如何如何地美好圆满……“如果”不会有不令人满足的结果,不是吗?因此有人如是虔敬地信仰着它,彷佛人生的一切果然会就此自然地变得美好。我不会说这完全是自欺欺人,毕竟有希望、有期待是一件好事,由此油生的力量可能是颇能持续的。在不完美和艰难挑战越来越多的生命情状下,如果可以预想一条完美的前进弧线,然后认真地尝试沿着它移动,说不定还真的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 “如果”基本上是无害的,它停留在一个抽象的精神层面,是意念的平原上奔驰的骏马。跑吧、跑吧,不要害怕不必犹豫!一个“如果”可以横越千里而不露丝毫困倦或情绪的裂痕,一个“如果”必须担负起梦想飞跃起来,它不被看见, 却一定能够被真切地感受。象是如果我可以长时间留守在你的视线里,那将是多么奢侈的纵容啊,而也只有一个自许的“如果”能够包容这样的任性。静静地放纵任性,静静地感受不忍让你得知的温柔,一切那么理想——谁说这是虚假的, 我也不愿意理会了。


Tuesday, February 14, 2017

碎碎呢喃:悬浮

图片取自网络
半天吊时,有可能觉得很无奈,也有可能觉得这或许意味着接下来某种契机的到来?悬浮的状态,与其为neither here nor there感到忐忑和沮丧,我会尝试提醒自己不如借机会“欣赏”一下周围自己在过去都忽略的东西和景致。从对外界的观看偶尔可以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象是通过迂回的方式认识到自己某方面的特点,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彷佛飘舞的灵魂会唱出不一样的歌曲。在人生里,越是要活得确定和安稳,越是容易碰上不明确的变数吧,因为太在意而放不开,结果纠缠在自己盘根错节的欲望和赶不上变化的计划里。不禁会想:老天把我放置在悬浮的状态里会不会是要向我传达某个讯息呢?或许, 是时候更看得开、放得下?在不能七手八脚地“踏实”忙碌的情况下,我除了静下心思考就没有别的事可以做了。这未尝不是件好事啊,我一边东张西望,一边对自己说。在一定的范围里悬浮一阵,也算是一种心情的过滤。过去的我绝对不会这么乐观,又或者真的遇上什么事时, 我的立场又会改变吗?立场本来也是掉在半空中的东西,会随风摆荡,未必持久如一。所以说这世上没有永远不变的事,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即便是悬浮的不稳定摆荡,也可能是稍纵即逝的,连不舍都不给人体会。

                                 

Monday, February 13, 2017

碎碎呢喃:迷失

图片取自网络
最不容易做的事有时候是最想做的事。象是走失。Getting lost,刻意为之并不简单,因为要完全关闭理性的压倒性导航能力很难。要走失,让自己忘记一些人事,当处在陌生的、异化的空间里,彷佛时间也嘎然静止?或许是想像力的作用力突然飙升,澎湃的结果是迷离但微微甜美的。如果真的能够暂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那该多好……不过,这当然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妄念痴想,有些情况就是需要一个人坐在安静的房间里,默默想一想impossible的假设性状况,作为一种宣泄,而不需要真的走出去。一个人走失,心情走“诗”,何乐不为啊?当我说要真的走失并不容易做到,最大的障碍追根究底还是一份执着的牵绊。因为最后还是渴望一个特定的抵达,一个代表收获的圆满终结。迷惘就源于这番攀缘,也知道该断除,该欣然地将打开心,接受迷失可能带来的任何什么。其实,我在异乡和在家国都有过走失的经验,不慌不忙地迷失方向,当作散步后方走出一条路来的结果始终如一。话说回来,散步也可以被视为一场走失,经营得恰到好处的放任,释放沉积的压力,恢复快乐的心态(把不愉快悄悄丢在不知名处了)。都是一个人不说话的迷失,然后喃喃细语地摸出逃脱的线索。走失的身份,我担起来也还可以觉得骄傲,或许因为我的个性怪吧,我也说不清楚我怎么从来不真正担心或害怕在任何时地的走失。

Sunday, February 12, 2017

碎碎呢喃:同台

图片取自网络
如果人生是戏,一个舞台上可能同时上演两出戏吗?今天观看《暗恋桃花源》三十年纪念版时,幽幽想到。或许可以把, 也经常这样吧。生活中一人分饰多角、参与不同戏码的演出不是稀有的事,那疲于奔命有时滑稽可笑, 有时哀伤无奈——都是活着的一部分。全能全知的导演(们)大概早已预测到“同台大汇演”可能营造出的效果,无论喜悲,都是诚意之作。只是如《暗》里两个剧团抢夺舞台进行彩排的喜剧效果还是理想的,真实人生恐怕没有这么好玩。笑声里悄悄参杂泪珠滚动的轻响,甜美的当下逃不过苦涩的未来发展,这也同人生的复杂多面啊。台上一分为二的背景和灯效当然不和谐,冲突里足见张力,权利拉扯得使得剧场分裂。谁是主场、谁是次场,其实是没法利落说清的吧。你方登罢我出场的顺序恐怕是痴想妄念,实际的美丽亮相还得靠霸气的争取,风光背后绝对可能是施展迅速的手段。没有表演欲望的人很难与优势在握的强悍者同台,这是残酷的事实。两个或更多的戏码齐聚一台的话,简直就像老北京天桥下卖艺的技艺竞争,为了最实际的生存都要厚脸皮、硬骨头、狠身手。如此精彩又险的show,观众都会拍手叫好,你当我的观众,我当你的看客,不断轮回的幕起幕落,都是同台演出的表演者必经的艺术生命轮回。也在台上的你我,记得多为彼此鼓掌!


碎碎呢喃:桃花源

图片取自网络
就算只是虚构,我还是感激陶渊明透过他笔下的桃花源留给我们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想象。多么令人向往的精神乐园,为身陷困境的知识分子提供一个临时的精神归宿、一份暂时的慰藉。其实人需要活下去的基本条件并不多,肉身的安康与心灵的平静得到满足了,一切就多少有了保障。可是普天下的乱象越来越多,世间纷扰不断,大概没人能如杜甫说的那样做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壮阔宏志,至多不过是个人的明哲保身,守节自律。如果有那么一座桃花源可以在需要时稍作退避,已是多么大的幸运。陶渊明一生的经历,绝对给予了他创造一个条件具足的乐园的灵感资本。一座无法寻回的桃花源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存在,甚至飘渺神秘, 但也因此保留了其神圣的纯净。曾经涉足其间的侥幸者会珍惜他的回忆吧;仍怀有渴望访之的向往者则会继续运动想像的力量吧。桃花源的象征意义巨大却不具有侵略性,是安抚人的背景倚靠,使人心安。而如后来的东坡所言, 此心安处是吾家,也许,只要有方法安心,桃花源就从来也不是遥远的地方, 而是我们身处的此时此刻?




Saturday, February 11, 2017

碎碎呢喃:狂想

图片取自网络
人因梦想而伟大,这是很多人爱用的励志金句,话说它出自第28任美国总统 Woodrow Wilson的一场演说。不管它的来源为何,我都认为它说的虽然很理想化,却是有些意思的。而就我的性格来说,我的狂想甚至要比梦想来得多。或许因为我被人纵容惯了,师长们对于我自小爆发的天马行空几乎不太约束,他们让我自由地发挥和展演我的个性,尤其是在写作或其他创意表现的方面,而这也造就了我爱发梦的习惯。对于喜欢的事物,我总有一大堆七零八落的想法,怪点子、馊主意什么的就是一大箩筐。当然,敢于胡思乱想并不等同于勇于实践,我也有胆怯的时刻,有缺乏行动力的弊病,尤其是在年纪越来越大以后,顾虑得多了就冲动得少了。只不过,脑子里依然会出现澎湃的思潮起伏,美丽多彩的想法、叛逆黑暗的想象……斑斓多样一如年少无聊岁月里的那样。一些狂想得以落实的时候, 满足感等同幸福感,彷佛人生的意义得到了巨大的补给。而越是狂想, 就越相信它(们)确实可以make a difference,是会带来震撼的,没错。傻傻地耕耘着要让某个狂想落地生根以致枝繁叶茂是我尝试过许多次的“蠢事”,有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壮烈感,或许也因为莫名奇妙地想要为自己出个倔强的头?总之, 我未必能够很好地解释一切,毕竟狂想本来就是不太受逻辑管制的疯狂体现,随它自由飞舞,不必太过在意, 是我一贯的“潇洒”。

碎碎呢喃:兴趣

图片取自网络


在阅读方面,我从不否认我的兴趣相当多,是馋嘴的杂食动物,中英文文学的涉猎,从古到今,未必深入却相当庞杂。在艺文方面, 我欣赏的艺术变现类型也颇多元在阅读方面,我从不否认我的兴趣相当多,是馋嘴的杂食动物,中英文文学的涉猎,从古到今, 从静态的音乐、绘画到动感的戏剧、舞蹈都有。兴趣多,在任何一项上聚焦不一定久,却都是绝对热情的。回想过去的求学生涯,老师曾告诫大家,在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 如果有意思朝着兴趣那方面发展未尝不可。在那个单纯的生命阶段里, 我已经以几乎斩钉截铁的心态决定着这一生的职业肯定与中文紧紧相关(现在确实如此啊!)。没有动摇、没有犹豫。而今身为教育下一代的教师,看着许多孩子的彷徨失措,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为何,该怎么发掘自己心里真正的passion,我不免错愕。有那么艰难吗?这困惑是我没有经验过的, 我是幸运儿吗?现在的我, 在和年轻人打交道时, 谈到未来,我都会尽力鼓励他们多和自己的内心对话,问问自己要的、爱的, 究竟是什么?哪怕是再渺小或模糊的概念, 也是探索的起点。在面对社会不免带些残酷的要求时, 如果孩子有恐惧, 我也立志要温柔地安慰和陪伴他们。毕竟这条探索之路并不见得是笔直、平顺的路,走过崎岖处时, 孩子不应该是孤独的。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也是一种成就,这是我最希望和他们一起celebratesuccess了。
                                                             









                                                 


                                                 


Friday, February 10, 2017

碎碎呢喃:绿

图片取自网络
是窗外的树。是下班的脸色。是环境的理想状态。是新鲜的滋味。是草地在地图上的发声。是青苔在台阶上的骄纵。是心情晒不到太阳的霉菌。是一袭少穿的雪纺上衣的叹息。是彩虹的七分之一。我喜欢的色彩之一,虽然说真的,我穿它并不怎么好看。脸都绿了的时候, 表示我应该放慢步伐,让眼光停泊在窗外的大树叶子上,顺便寻觅风的影子。遗憾的是,我不能随风流浪去,只好怅然地告别了它。打开心房让阳光照射进去,躲藏在黑暗里太久的灵魂最初会感到不安,随后便会逐渐释怀,沐浴在温暖的光亮里并启动self-cleanse的功能。青苔凭藉毅力爬上一个个台阶,意图以征服者的姿态宣示主权。嫩滑清脆的青苔地毯多么美丽, 大家怎么就不喜欢呢?有时候,我还是会去摸一摸它,以示某种程度的同情,可是台阶长满“绿意”的斑驳毕竟不符合公认的美感标准。偶尔抬头看到彩虹,绿是薄薄的、细细的那么一绺弧度恰好的苍穹的刘海。风云去戏弄彩虹,把绿也挤压得更扁平了,任哪个傻子都无法踩上虹桥,去捡拾尽头的那桶金吧。绿的故事很多,而且长长短短的,十分有趣。你也可以仔细想想,说说你的版本。

                                               


碎碎呢喃:少女心

图片取自网络
每当听到“怦然”这个词, 就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少女心”。不过,遇到令人怦然心动的人、事时体验心里乱撞的心驰神往,我坚信, 并不限于年纪稚嫩的少女们。少女心,不是框在记忆里渐渐泛黄的青春岁月里已然没有呼吸的标本;少女心,还活在一个个拥抱浪漫情怀的熟女身体里,饱满且有力。而就算是躲避不了生活的诸多磨难和忧伤,一颗不隐藏疲态的少女心还是可能勇敢、坚决地律动的。也许那暂时不是充满爆发力的活跃展现,却不缺一丝一毫的真挚和执着。如果是爱撼动了那少女心,一缕一缕时不时泛起的温柔便会成为不容小觑的力量,带来持久的补给。继续怦然啊,my heart!我曾经在一些躺着等待入睡的时刻和我的心促膝长谈,又或者在静静的黑暗中感受它通过我们的默契暗语告诉我的心情秘密,然后我便给它加油打气!我的心,你在我的身躯告别年轻以后,仍旧那么勇敢天真,那很棒呀!还有你在时间里前进的过程中毫无怨言地追赶着目标——那个行脚快速的目标,你对完美的信仰如此虔诚、不动摇,我感谢你。你用怦然来力挽狂澜地守护着的坚贞,我深深感激,少女心因此不衰败、不褪色……爱下去吧!

Thursday, February 9, 2017

碎碎呢喃:弦上

图片取自网络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有些时候,生命里事情的进行就是那么紧迫,迫在眉睫、火烧眉毛,雷霆万钧的时刻大可令人心跳几乎爆表。在弦上稍纵即逝的片刻电光火石般,灼烫记忆留下的印迹却可能颇深。久久难忘的过去,是由箭飞离弓弦时划出的完美弧线所造成,美丽灿烂得使人容易感觉心碎。心碎,因为永恒之决不可能,因为最终的必须失去。是无常让弦上的春秋增添飘零的凄美, 不是吗?而在时间的战场上,每个人穷其一生发射无数的箭,花在弦上的岁月其实并不那么短。有人喜欢箭在弦上时肾上腺素的作用力,着迷的是那份刺激的亢奋;有人则练就了即使在弦上也还能够处变不惊、谈笑自若的冷静,发出箭飞行的航线极平稳、安然,不急不徐地享受一种彷佛只有他们才晓得的自在。弦上的日月进而成为悠然的存在状态,这亦不失为一款修行。平衡在细细的一根弦上,讲究的是一身的轻盈,还有姿势的适时转换,以配合各种客观条件的随机变化。这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度过了一段窝在弦上的时光后,我大概更懂得珍惜不在其上的相对自在了,活到一个阶段,实在吃不消无谓的紧张和匆忙,一支箭发得出去已经满足,速度和距离我都不怎么想多管了。除非是什么真正攸关生死的事, 否则没什么需要催讨自己的命的吧。



Tuesday, February 7, 2017

碎碎呢喃:惊喜

图片取自网络
躲在转角的那个精灵,突然跳出来一叫,啊!我才发现并不是我没有留意到它匿藏得不够彻底的“暗示”(或明示?),而是我倾向于选择性地 "unsee" 这些,以给自己一些新鲜感。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自欺,而是随着人的阅历增加而自然成型的心态。在所谓的小确幸还未大行其道前, 我已经习得了珍惜每个偶然喜悦的重要性,因为它们绝对可能是稍纵即逝的,不然也是寿命短暂的。惊喜之事,如某个特殊的雨后的双虹,罕有的美丽闪烁着自豪的光彩,多棒啊!没有办法预约的delightful surprises往往具备了很高的疗愈性和强大的抚慰力量,让人在享受表面的feel good的同时充实自己的灵魂。被“惊”动了倍感欣“喜”,如在冷漠暗淡的匆忙生活里巧遇温暖光亮的慰藉,那感觉使人感恩不已。无法复制的element of newness是每个惊喜的魅力所在吧,我想也毫无理由企图复制任何的惊喜,因为命运女神是很有主见的,她所做的各项安排必然是凡人不能完全理解但必须欣然接受的。所以我全心全意地信赖她、崇拜她,绝不质疑她的安排。而迄今我也是在受益匪浅,在惊喜的收集方面,收获斐然。告诉自己不能贪心哦,否则再多的惊喜也不会满足,那样就是人生注入苦味、开始枯萎的悲剧时刻了……惊喜的精灵俏皮地拍拍翅膀,提醒我命运女神的存在,而我心悦臣服。


Monday, February 6, 2017

碎碎呢喃:轰轰烈烈

因为备课而去Google了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确认他生平的一些细节。而有资料就记录了林徽因对自己女儿说过的这番话: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看了心中忍不住猛一悸,心里纠结了一下。一个诗人的澎湃为他构造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看来如是靡丽诱人,酶活力强大,足以麻醉理性。穷其一生经营出来的甜蜜的负罪式情爱纠缠能够为后世传诵,未必是佳话,却几乎注定是离神话不远的。因为我相信神话不一定都是大团圆的完满结局,而可能是内有乾坤的——锁紧人心的痴情执拗、哀伤柔肠?因为我们多半不会有勇气跃入那么戏剧性的危险苦恋里,那箇中的高潮跌宕不是太多求安稳的痴男怨女愿意下的赌注,最终能够幸福或不,说不出一个准就不要轻易投进恐怕会没有回报的孽海情深。可多少人在对某人午夜梦回的思念里,不是暗自唏嘘,怎么就不敢横了心来个自我的焚烧,把燃气的光热投向暗夜尽头那个人……用以这一生最真纯的温柔和宠爱去卫护神圣的爱,然后终究殒灭,也该是无怨无悔的……还是说着都只是我连忙的一厢情愿?像徐志摩笔下刻画出的恋人林徽因……那个谜样的、误会的效果,不也是一种残酷、残缺的轰轰烈烈么?


Sunday, February 5, 2017

碎碎呢喃:说梦

图片取自网络
如果都是梦
是什么季节的
还重要吗?
是温度,或是风景
会左右
梦的结果
当苏醒
在意识的边缘哭笑不明
又何解?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是我中学修读英国文学的会考文本之一。求学时代“背多分”型的我不但把剧本读得透透的,也勤勤恳恳地啃完老师的笔记, 结果考出来的A当然令人满意。然而,当时对于作品里文字背后的深意实在处于似懂非懂的水平,这点我不怕承认。只是“梦”这个课题一直在我的文学写作与想象版图里反复出现,挥之不去,一梦接着一梦地书写、感受和思考。“人生如梦”几乎算得上是老掉牙的比喻之一了,可是大家依然喜欢或接受它,在在证明了它的隽永长青和真实不虚啊。一场人生一场梦,我们醒时的实际行动都在一个舞台上;我们睡时的异境神游则在另一个舞台上展开……梦里梦外有时并不那么清楚界定分水岭,也许亦不必要时时都分明?诸事太当真、太执着,只有苦了自己,累垮了也是自找的。可是不管视为真实还是梦境,生活还是要认真地去过的,一个一个步骤都要恰当地注意力度和细节,经营好人生这场show,以一个美梦的姿态做收尾, 大概就没有白活了。管它是春天、仲夏、晚秋或深冬,dream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