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Monday, December 22, 2014

在這時代,如何生活,怎麽文學?——側記星衢文學講座




啟章先生之前坦言,這趟應邀來新是他在第一次香港以外演講,這無疑是周星衢基金“星衢文學講座”的榮幸。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董先生在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李氏基金劇場演講的題目是《文學、生活與時代》,與他進行對談的是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副院長兼本地作家,陳誌銳博士。

兩位寫作能手的對話不負眾望,令在場出席者聽出耳油。董先生回應陳博士的提問時一派從容自信,而且真誠表露無遺;陳博士做足功課與董先生展開不同議題的討論,帶動分享的氣氛。

以“懂-章-啟”的架構談董啟章

陳博士運用巧思,以董啟章先生的名字重做排序成為“(忄)董”、“章”和“啟”三個部分,作為座談內容的劃分。觀眾們先要“懂”得董先生其人其思想,然後進入他寫作的世界,最後再說到他的文學創作和更廣大的社會面的關系。

1. “(忄)董”

董啟章先生以“自然而然”形容自己的寫作歷程,從開始閱讀、被作品感動到萌生寫作的欲望的過程。他說,自己真正的作品是從念研究所的時候開始寫出來的,並多虧有老師,也是香港著名作家的梁秉鈞先生,推薦給當時的《星島日版》,隨後在副刊刊登。

一九九七年參加臺灣聯合文學小說獎的董先生,囊括大獎是一種確定,也激勵他一邊寫一邊提升自己。接下來,董先生持續寫出了許多大部頭的小說作品,頻頻獲獎,備受矚目。

董先生坦言,自己是一個“不現實的人”,不太考慮社會的標準與要求,而是專註於自己的寫作。面對“作家”和“父親”、“丈夫”的身份要求以及時間分配的問題,董先生承認這是困難的。因為人終究必須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可是身為一個創作者,他最後還是需要抽離的空間,進入想像的世界,這就考驗他“分裂”的功夫了。

2. “章”

“有多真時寫多真,有多深時寫多深”是董啟章先生對自身文學的期許。他說,這兩句話來自粵劇《紫釵記》,原指劇中男主角唐代詩人李益寫情詩給女主角霍小玉時的真情真意。他被這兩句話深深感動,認為寫作就應該秉著對“真實”、“真誠”、“真心”和“真理”的堅持,創作就是一個求真的過程。

如果要用一個比喻說明寫作的過程,董先生說會用“房子”。他心目中的房子可以擁有許多個房間、樓層和通道,建造次序和設計的可能性都無窮無盡,想從哪裏建起就從哪裏建起。在文學作品裏,作者可以遊戲於虛構和真實之間,發揮想象,塑造多種多樣的角色。

3. “啟”

談完文學創作,董啟章先生又提出他堅信的另一個主張,即“文學不是一個人的事,文學是所有人的事”。因為作家寫作的作品,應該正視現實世界裏存在的人的困境和狀態,才不會變得封閉。無可否認,文學可能永遠屬於“小眾”,不會成為社會的主流,可是作家還是要持續“為人而寫”,抒發本身對世界的情感。董先生認為,讀者不必為作者而閱讀作品,只要有少數人能夠被他的作品觸動, 他便已心滿意足。

“違反地心引力騰飛”的香港寫作人

在董啟章先生看來,寫作可助人離開代表生存的現實的“地面”。在仍舊關心“地球”的同時,他表示,一個“離心”的狀態讓他能夠看到地面以外的、不同的世界。

專註創作長篇小說的董啟章先生除了不斷努力寫出更好的作品,也致力於香港文學的推廣。他和誌同道合的作家朋友推動成立的“香港文學生活館”,正好證明了他對文學的執著與熱情是通過最實際的行動展現出來的。如此看來,大家怎麽可能不被董啟章先生的精神所打動呢?他不僅是文學獎的常勝軍,更是文學路上的生力軍——一位“違反地心引力騰飛”的香港作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