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是一個有點奇怪的學生——我愛寫作文。
當同學們為了要寫作文叫苦連天,我卻是欣然接受的,而且樂在其中,多花時間也完全不在意。中英文作文都沒差,它們都是我的文字遊樂場,一個個故事亮相的舞台。我還有一個小小的“秘密招數”, 就是故事的翻譯。中文作文裡的故事碰上英文作文的題目契合, 我便會進行“回收”,但是一定會稍作加工、潤飾,沾沾自喜的。
故事不一定都輕而易舉地出現腦中,信手拈來,有時候要寫出滿意的作文也必須經歷掙扎。可是我就是有毅力堅持下去(同樣是做功課,解數學題就必然令我想火速逃走),更有點自虐地總想著要寫出比一般特別的文字,且絕對不重複使用情節。靈感降臨的時候, 我最開心了,因為又到了把腦中的畫面付諸文字的魔術時刻,是踏入發揮創意的自由場域的美好時刻。
【跌一跤就要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來論析其成因、經過與後果——中毒太恐怖了吧】
後來為了應試,寫的多是議論文或新聞讀後感這種比較“知性”,或帶有一定規格和架構要求的文章,我心裡常覺得“好八股”,不怎麼喜歡, 可是始終都乖乖地寫了出來。老師傳授的“公式化”架構就跟吧,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要求嚴謹處理、清楚交代,還有“論點”、“論據、”“論證”這些術語四處飛的時代(現在莫名“懷念”,都覺得可笑了),令我有些痛苦。
一頁頁的八股文, 寫起來容易“零感”,可是乖小孩就是死心眼,寫啊寫啊,還努力想著有沒有別與一般的論點來“加分”。後來我教書的時候, 都覺得矛盾——一方面很想鼓勵學生多天馬行空寫故事(最基本的連貫性和邏輯性的要求不變),另一方面有礙於考試的利害關係,就必須訓練學生寫議論文和新聞讀後感。
不要說小朋友,我, 都害怕那玩意兒。
高中時代開始寫作,簡直就是很叛逆地和八股文說再見,文字風格走得怪異、奇特,大多與愛讀的文學作品有關。 我愛綿密的文句、強烈的意象、意識流、細節與瑣碎……可以漫無目的卻行過千里的書寫最吸引我投入, 與其一同漫遊。我寫的也這樣,喜歡隨性隨意,任 那叫做靈感的小溪涓涓流過。
我想說的是,我真的害怕現在勢力太強大的八股文會謀殺了作文這件事,作文本該是表達自己的管道之一,現在卻像肥胖者的心血管, 堵塞得緊了。
靈感無法呼吸,就歸零了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