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Saturday, December 31, 2016

碎碎呢喃:心年快乐

最深厚的心意,大概都不用“说”的。2016最后一天早上起来,手机一开机便陆续接收到朋友们转发的图片贺卡、音乐录像等,内容丰富有趣,且都一致地旨在献上对2017的祈愿和祝福,温暖而美好。我都会下载了细看,感受当中的爱,然后选择一些转发给其他朋友。新的一年, 心最需要快乐,因为“老大”快乐了,跟着的身体机能什么的也都会收到正面的信号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心能否一年到头都快乐呢?我必须很实际地承认不会吧,总有狗日子dog days要经历的, 当作消灾和锻炼咯,我打着哈哈告诉自己。也会有伤心、寒心的时刻啊,被搞得有点破有点累有点残有点衰的心,需要停下来仔细修复一番。没有不会痊愈的伤心,我想,一年到头还是会存活下来的。只要别变成铁石心肠就好,那其实是自己比谁都辛(心)苦的折磨,怎么样看都划不来的。有时候,在心苦也要“演”下去的, 在一年里hold 住一下,让最糟糕的部分煎熬到自焚(!),剩下一点脆口的锅巴外, 搞不成还有点香喷喷的酥爽——我的想象力是自我慰藉的最关键工具!所以啊,说到底还是要祝福自己和家人、朋友“新年快乐”,然后就是“心年快乐”咯!!! <3 <3 <3


Friday, December 30, 2016

碎碎呢喃:成就感密码

什么是成功?这是我不太喜欢以严肃的口气讨论的问题,而严格地来上,我并不算是世俗标准里最成功的类型。但我敢说我在生活里是享有成就感的,就是所谓的Sense of achievement。妥善处理职责范围里的事、尽兴地达成之前设定好的目标,给自己一个"been there and done that"的结果,能突破局限超越自己真的是红利。美好的经验令人向往,尝到有所成就的甘甜,会鼓励人继续用心,以复制喜悦和满足的舒畅。一次成就感仿佛就算是一个密码,让我用来开启下一个阶段的另一个促成新的成就感的过程。通关需要密语,这是游戏的基本规则啊。让自己一级一级地通关,过关斩将也是爽快的事嘛。说起来, 我觉得成就感的扎实感要比成功的虚荣感来得持久一些,好好地耕耘一番后享用甘美的收获,慢慢咀嚼出一些窍门不是没有过的,通往下一关的诀窍往往潜藏其中。密码的突然出现,必须瞬间把握并存于记忆,下次输入时手指微微颤抖后,一定会越来越镇定,因为悄悄地有了信心啊。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自然是最有满足感的,而且大有可能在过程中已经开始有所收获,且行且乐,一边挺进一边成长。于我,写作当然就是那件乐此不疲的活儿,成就感出来不曾递减过,我很感恩因缘的剧组, 允许我一直有所成就,心里常常满着、暖着、乐着……


碎碎呢喃:新开的门




有人说,当一道门在你生命里关上了, 就有另一个会在他处被开启。我觉得有道理, 因为这样才让让气场平衡;因为出有进,空气也流通、顺畅,啊……我喜欢这一个系列的正向联想,因为这样让人产生可点亮黑暗、驱散寒冷的希望,即便当下还看不到新开的门的所在,也能够鼓起勇气、燃起动力迈出去寻找的脚步。也许这扇门还在work-in-progress,需要我的能量来砌完最后的部分?也许新开的门要面向哪里仍待命运之神的确定,GPS处理设定中?总之,无论如何都得紧握机会,有没有暗示都要去摸摸看过河的石头从哪里开始排列起来。新开的门,不会发出“叽”的声音,它可能是旋转门,也可能是雕花精细的拱门,任何形态都好,我重视的其实是寓意。说我迷信也罢,我总认定开门就是机会,走进或走出的瞬间就算有些忐忑也是自然的吧,但是越紧张就越要克服、越要确定要前进的决心。转身的门后或门外的过去, 紧紧拥抱一下就让它们安然进入回忆好了,松开手才得以掌握将来,空出怀抱才有空间抱起新鲜的降临。此时, 我就在一闪大门前, 深深呼吸一口气, 要穿过去了……

Thursday, December 29, 2016

碎碎呢喃:下一场烟雨

图片取自网络
风景转移的发生,一是转换欣赏的窗口,一是完全转移场景。前者是姿势的调整,后者是位置的变易,反正就是要和过去的自己观看的方式有不同,藉此体验清爽、崭新的感受。下一场烟雨的幽然朦胧会如何映入我的眼帘,根本是个神秘的惊喜。是惊?还是喜?阵阵迷蒙飘忽若梦,是从另一个平行宇宙到来的诗句,也是冥冥中命运捎来的信息。宿命式地与之相遇,唯有感念选“对”了方位或碰“对”了时间,从来都必须记得感恩的, 我深深认为。许多想像的“之后”接踵而来,像持续点缀的雨点在冰凉的空气里贡献生命给迷离的模糊,供养“美”的信仰。而我这信徒也目不转睛,那是唯一的报答了啊。人生的场景不断轮替,串连起绵延的故事,一片动人景致能够承载怎样的情节因人而异、因事不一。又或是一片铺天盖地的黑暗与风起,使人惊慑惧怕,以为再也走不出去, 却还好在即将崩溃时在一瞬坚持中溜进柳暗花明的福地,一切看来那么恰到好处,right timing到不行。可是谁知道呢,否极可以泰来,物质极好亦可能随时翻转,这道理谁都有法子讲,却未必好接受。但这是无法逃避的, 因此眼前的美要站好来品赏,烟飘雨舞非无尽,我的心却要记忆它们带给我的感动。


<机遇又一年>(刊于29.12.2016《联合早报·现在》)

早在十一月份,我便收到朋友寄来的来年运程预测。按照生肖进行的分析,点评各个生肖在丁酉年的运势——财运、健康、人事、姻缘等各方各面的优劣。友人小声嘀咕自己来年似乎有些不利,觉得有点意兴阑珊。我好奇一看, 我的运程相当一般,被提醒要“注意”和“警惕”的不外乎意外破财和身体可能出现状况的变故。读着总觉得当中念兹在兹的点点都颇具普遍性,更像是所有生肖人士都该当留意的,而不一定限于某个生肖。

每一年浏览这些朋友分享的运程预测,甚至有不同来源的各个版本,在岁末都记不得上一个年尾看过了什么。一年的过去,经营起来都没有捧个清单照单进行。要节俭、谨慎理财、注意饮食和出入安全……年年都在身体力行, 没有发大财也没有遭大殃,这样就是幸福了, 不是吗?

而即便来年运势被写得凶险四伏、危机处处,不也有智者很久以前便指出,“危机”中存在的除了“危险”还有“契机”,富贵险中求是一种积极战斗,宁息应对任何状况是另一种性质比较“温柔”的战斗。我的原则是只求平安,大富大贵实在不在奢求的范围内。契机的出现不只靠个人的运气,还有赖于当事人主动的观察与把握。一年里起落参半,好坏参差,谁说得准哪一场风浪会击倒我,这当中又会蕴藏什么机会?我只有抹干汗水、拭去泪珠,细细探索出路了。

新岁到来,另一场“危”与“机”的循环交错,我想这是适用于任何运程预测的基准。否极泰来,是千古不错的定律,也是激励自己的信仰。全新一年的机遇一箩筐,按自己的生命节奏去把握和利用,希望一切顺利,还有在遇上不顺遂时,能够坚韧地继续保持住控制盘——是留是守、是去是留,都有自己毅然决定、坦然执行,这, 就是最好的运程了。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6

碎碎呢喃:看世间的河岸风光

我置身左右无人的电影院座位,在电影的河流里浮沉。朋友都知道, 我对《摆渡人》感兴趣的首要原因无疑是金城武(痴情的“管春”),可是看完128分钟的电影,紧紧抓住我的心的反而是饰演“陈末”的影帝梁朝伟。阿武搞笑的功力自然也是深厚的,两个人一来一往地搭戏,闹烘烘的、大剌剌的滑稽无厘头里有戏有细、有梗有趣,不是肤浅单薄的。戏里说:“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这座城市的传奇就是 ‘摆渡人我想这娑婆世界真的就是一条众生之苦聚集的所在,把自己束缚在种种烦恼和纠结中的人无数无尽,因此声称能够为他们拍排忧解难的摆渡人才有“市场”。而摆渡人们把委托人安全送上岸时, 自己却仍留在水里,并且往往背负着更深沉的痛苦,难以自拔自救。以为快要“被遗忘的时光”(背景音乐:蔡琴《被遗忘的时光》)其实一直都在身后,转身就拥抱到,然后心中始终不敢放开, 纵使放开放下真的才是解脱的唯一方法。自己原来也是可以上岸的, 可以走向自己人生的其他风景,因为又如戏里说的“时间是没有尽头的, 只有出口”,身在冰冷的河水里记得有岸可靠,要用力摆脱自己的执念和倔强才行啊。摆渡人难自救,我们一生中被摆渡过, 也可能当过他人的摆渡人,清楚知道这层苦的滋味,有时候也只有淡然一笑,(隐)忍之(接)纳之。因为固执情爱,就算拍胸声称不求回报或是已经知道没有结果不会有明天,还是麻醉不了随心裂肺的痛啊,说话口气越潇洒,手指越松不开,但是死命紧握不能够确保一切不会流逝结局不会凄凉。Sorry, 没有这样的保证的。愿意出力气争取上岸的人,就是悟出了道理的人,他/她们疲惫不堪地上岸后, 还会抬眼看看这世界才昏睡吧, 我想。醒来的世界,又是一个日出一片灿烂璀璨的today了。走出戏院时,我也像刚挣扎上了岸。


碎碎呢喃:不说goodbye

说穿了,人生就是不断的相遇和告别,helloes and not goodbye but farewell。我不喜欢和在学校或职场分道扬镳的学生、同事说goodbye而是选择fare wellfare thee well——祝君一切好。也许未来还会再见, 或许真的从此殊途,这是人生旅程的必然经历。年轻的时候, 经验不足,依依不舍的心情总如惊涛拍岸,道别时情绪起伏很大。累积了越来越多的“点数”后,人就学会了更淡定的应对。不是没有不舍,而是更懂得处理了。那也并非变得市侩了,我比较想说是成长了。把那些沸腾的热泪转化为祝福好了,祝毕业的孩子们或要到下一个人生阶段的同仁顺利顺心,山水总还有相逢时,不是吗?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液态的命运流转载着人走,来去都是福气的某个体现,更是生命的宝贵提醒。感谢岁月慢慢让自己体悟了冷静一点的必要与智慧,更懂得把握聚首,以及在必须放手的时候表现得更漂亮、更淡薄。淡薄不是无情, 是恰到好处的衷心祝福。愿你过得更好,下次再见是一场幸福的相聚,假如不再见了, 也记得我有好愿随你。May you be well, for that is my greatest joy.




Tuesday, December 27, 2016

碎碎呢喃:自然醒

图片取自网络
有时候,在睁开眼的瞬间会有不知身在何方的感觉,想来好笑——不就在家么?后来意识到,是自然醒得太早,以致脑袋乱七八糟的结果啦。因为是“自然”的发生,没法绕过, 只有任之发生。必然会辗转反侧一阵,有幸回笼就睡它一顿饱,假如一直睡不死或越来越清醒, 就索性起来看个书。倘若看了思维越发活跃就继续东想西想好了(顺势来首诗或一篇文章的架构);要是看到眼涩神昏就倒头再睡。关键是不要勉强自己,因为勉强是没有幸福的,太用力闭上眼睛只会让眼皮感到疼痛,精神也得不到休息。然而,自然醒也未必都是不好的,某些日子的auto mode很及时,甚至犹如冥冥中老天就在确保憨憨的我不要因为误时而误事。另一些自然醒的日子,我会在一天过下来的时间里觉得特别精神,也如同奇迹般被赋予额外的正能量,能够表现得超乎我的要求。然后当晚就会十分好眠,并往往一觉到天亮,如是补偿前一晚被自然“破坏”的睡眠。人体真的好神奇又好神秘啊,我大葱心底这么觉得。而出于一种正向思考的习惯, 我会把自然醒视为好的事,因为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是顺着某个势头的,没有违背或忤逆, 那应该就是at ease的,对吧?




Monday, December 26, 2016

碎碎呢喃:离心力


“离心力与你   永恒拉扯”这部分, 杨乃文唱着,我就有了结论。不要把永恒耗费在拉扯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上,因为真的爱了,就不要虚度一生的任何一寸时光吧。宁可选择退到安全的关注距离, 因为“我不存在  就没有  消失的可能”,为了久久的安然守候,我要学习正确的策略了。《离心力》是杨乃文的第六张大碟,也是我听完整张专辑后认为实至名归的主打歌。葛大为的词,句句是平凡的,没有艰涩的用字或复杂的意象,但构成的氛围却紧紧握住我的心脏,杀人于无形的力度。与我甚爱的另一位词人林夕相比,林吸引我的是他的鬼才带霸气,葛的特质则在较慢的杀伤力——温柔的暴戾。这很不简单,而且似乎哈必须搭配如杨乃文的那样一把嗓音才带得出作品的maximum justice。在我接触她的音乐的这些年, 她无疑是“女王”一般的人物,演绎情歌时带的清冷是一种必须的距离,却丝毫与“深情”不违和,毕竟情到一定的浓度时,其实更应该迫使自己欣赏一点自我保护的间隔感。很难的事, 但一个(女)王者的傲气和坚强能够促使她做到吧。被爱的人不必负担什么,由她担待的一切就是维持离心力的恰好力度的关键, 这样的付出一定也不辛苦, 因为, 爱……



Sunday, December 25, 2016

打开同理心与国际观的窗口

图片取自网络
在网络新闻读到台湾新竹复兴高中学生因进行纳粹扮演 引起轩然大波。当然有人责难校方, 也偶人指责老师没有好好引导无知的学生, 没有教好他们, 让他们以为如此“高调”的扮演形象是微风且无害的。谩骂声四起,可是现象背后的隐患不是更该赶紧着手处理的吗?

就是反省教育过程中到底哪里做得不够好,哪里还可以改进的?如何让孩子们更有同理心,以及从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达到国际观的掌握,以避免“无知”导致难堪的状况?其实,出问题的时候丢脸事小,严重的是孩子可能搞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懵懵懂懂地被责备、处罚过去了, 还是没有学习。

有台湾学者(台大叶柄成教授于脸书)在讨论此事时指出,“无感”比“无知”可怕, 我非常认同。因为知识的吸收与巩固可以透过有组织的教学促成,也可经由考察机制验收成效, 然而同理心就不行了,这个属于“heartware”部分的东西很抽象, 也不是家长、老师死命讲,学生就“学”得到的。有没有感受到empathy,对别人的苦难遭遇有没有关怀, 不是课堂教的出了的东西。现在年轻一代的生活条件比过往优渥,因此大都没有战乱流离、挨饿受冻的经历, 要“同理”也不容易。

从台湾的这个事件说回新加坡, 我们的莘莘学子或许也面对类似的挑战。就拿每年的宗族和谐日Racial Harmony Day来说,学校在这一天举办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孩子们体会接纳与欣赏其他宗族文化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进而懂得体和与异族同胞和睦共处, 不要产生歧视并减少无谓的误会。但是说真的,活动归活动, 道理归道理, 要真的让爱玩爱闹(包括说racist笑话)的孩子打从心底领略到宗族和谐的必要性是一个挑战。

我只知道,把道理当紧箍咒念,绝对无效。要开阔他们的视野,要鼓励的是阅读、观察、思考和发问。

我会说故事、举例子,甚至搬演和玩游戏,以开启孩子的情感之窗。还有鼓励他们去探索历史, 汲取知识, 除了拿来考试用以外,更是为了过有水平的人生。有了同理心和看过更多、看得更远的眼界, 他们会在二十一世纪里过得更好。



碎碎呢喃:赏析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假设是“文学”作品,都会感官全开,以便体验字里行间的宝贵讯息和作者欲分享的感动。在念书的过程里上过的文学课不少,经年累月习得进行作品赏析的技法,并通过接触各式各样的作品锻炼鉴赏力,开拓广阔和思维的角度。接到一篇文字来进行赏析时,我不会把自己视为主宰者,因为我的诠释当然不是绝对,更可能因为参考过他家之言或受到影响而使我的论点成为public property属于“公开”性质的知识资产。我离“自成一家”当然还很遥远,阅读来做赏析纯粹是为着趣味,还有善用自己的读者身份,来向写作者和作品致意,此外便是磨炼自己阅读、书写和分析的能力。还有一层则是让读后的澎湃情感得到抒发的出口,让感性率领着理想和文字去散步,在作品延伸出来的“后花园”里自由徜徉。有时候冒着“无中生有”的危险,撒野式的抛出想法,觉得那其实也无害吧,反正就写出心里话,把作品读透(或半生熟?)的滋味报告写一写, 让心里舒畅而已。不喜欢很制式地写作赏析, 在它已经不是“文学课”考核的一部分后,我当成创作,或也有时候, 我是透过独立的新创作来进行我的回应和赏析的。




Saturday, December 24, 2016

碎碎呢喃:字疗

与我比较熟的朋友和学生们,都知道我很喜欢word play。围绕文字打转,遇到有趣的、幽默的“契机”展露眼前,我都会忍不住出手,博君一笑。中英文我都不放过,尤其是中文,以为汉语的读音和字义内涵的玄机实在太丰富,玩将起来特别过瘾。除了好玩、好笑, 我也爱在写作中动用创造力和想象力,在遣词用字的标新表达方面下工夫,所求的是能够更细致和准确地刻画出我心目中所怀有的情感或画面,间接达到某种“字疗”的效果。由于我对文字的敏感度颇高,在阅读或写作时接触到的字字句句都可与我产生共鸣,在处于感性状态里的当儿,如果需要一些及时的慰藉,则常常得靠自己执行的“字疗”。当我身在不亦乐乎的玩兴当下,我是最轻松自在的。也期许自己,在正经的场合里虽然不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展手脚,但也不妨在适当的范围里带出一些小趣味。例如在教学的现场通过一些笑料和学生打成一片,刺激他们的思考、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不过记得要巩固正确字词的掌握,不要都只记得好笑的“错误”版本)。有学生的反应相当正面积极,陪着我跑,让我觉得没白费心思。这,当然也是很疗愈的啦!!


                          



碎碎呢喃:平安夜

今年的平安夜是雨夜,天空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让气温稍稍降了一些。白天在外跑了一整天,晚上吃过饭就不出门了。而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也几乎没有平安夜外出庆祝的习惯。一方面,我不是基督徒所以没有上教堂,另一方面,是父母并不太喜欢我到人挤人的地方倒数。我觉得也还好吧,就在家窝着,平安夜安安静静也可以过得很舒服暖心。如现在我就在一边书写,一边欣赏爱乐台源源不绝的交响乐,一些作品是应节的耶诞曲目,听起来动人的旋律在房间里流淌确实也很美。和母亲一同尝了七彩的迷你蛋糕,算是母女二人的小庆祝,呵呵, 有趣。仔细留神,窗外的雨已经停了。此时赶赴岛国多处的圣诞倒数或庆祝活动,还是出席平安夜弥撒的朋友们应该已经出门,往今晚愉快的顶点挺进。我还想到的是需要工作的人们,包括轮班的交通业工友、值勤的军警和保安人员、医院的医疗人员等。仍在工作岗位上努力的朋友们, 不简单啊,谁不想休息以及与亲友同欢?不管是被委派或是自愿的, 我都希望今晚他们的工作是非常顺利的,一切真的平平安安,人人安乐。然后明天的圣诞节, 依旧quiet and restful。祝福大家节庆愉快!

Friday, December 23, 2016

碎碎呢喃:好话

怀善念、做好事、说好话是我们家教导我的观念,从小到大贯彻的教做人原则,一直被我铭记在心。不仅要在实际生活里尽力达到,即便走入虚拟世界、上了社交媒体,也习惯性地这么做。尽管有时候看到不公不义之事亦或是一些行为令人不以为意、不甚认同的人,会生气想要批评、怒骂一番的冲动,但是近日来已经学习到克制自己的功夫。键盘勇士keyboard warrior太容易投入主观性太强的口诛笔伐,骂得来势汹汹,以为自己这就是在伸张正义。然而事实或许并非如此,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有时候看来是加害者的那一方亦是受害者,同样需要有人谅解和安抚。此时,说说好话未必是粉饰太平、虚伪敷衍,而是尽量公允地缓和气氛。打笔战的情况往往于事无补,还常常会伤了和气。简单的退一步可能真的就能让硝烟散去,蓝天再现, 不是吗?另外,在脸书上也颇流行为某对象祷告的帖文,为这个受害者pray为那个战事pray,这本来也无可厚非,还是一种正能量的分享。个人的力量微薄,依靠一个动态帖文可以散播的正能量能有多少, 可是我相信聊胜于无的道理,多多少少给予看到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一点点的温暖和鼓励不无可能。说说好话不必花钱,又可以带动一点正向的思考,对别人无害, 对自己肯定有益,所以我愿意继续这么做,也当成是自己修身的功课之一。
                                      





碎碎呢喃:心累的时候


看到网友在po文里用到“心累”这个词语, 觉得共鸣感太妙了。身在这个每日杂务和琐事爆棚的时代,庸庸碌碌的我们最不会的就是“活在当下”。也正因为不懂得把眼光和心力的宝贵资源集中在最关键的眼前而是分神地四处“留情”,把一颗小小的心操到极限,不仅疲累, 还负累满满。心累成了一个刷上无奈暗彩的呼唤,弱弱的,甚至算不上呼救。就是给自己听听的怨叹吧,在终于累得动弹不得的时刻,心不在焉地提醒自己:喂,别这样继续了吧……太贪婪地活,吃不消的!可是心累的人儿们多半还是忍不住要动捉西拿,死命霸住费神耗劲的所爱,因为喜欢而不舍,I can still take it的勇士精神胡乱作祟。然而这个时候最该做的确实是let it go,放下关机走开闭目凝神,接着好好深深地呼吸,让肺部饱满地装进维生的空气,专注力暂时从新房转到肺瓣。一个从“室内”转移到“室外”的形而上动作,来告诉自己是时候把自己加上的束缚放开来了啊。一大堆让人烦躁的事情拖着心,积灰尘不算, 还伤身伤神,根本不上算。可是呢,人又多不喜欢听旁人叨念,所以唯有在辛苦到了一定程度后开窍才有用。我也是频频感觉心累的“自虐人士”,只希望自我醒悟的所需时间越来越短, 那就是进步了

Thursday, December 22, 2016

碎碎呢喃:您们的“女儿”

我有种荣幸的感觉,那也确实是十分良好的feel。长久以来都爱和长辈多聊,因为总可以学习到很多的知识,得到很多的提点,更常有笑不完的亮点。可能和我合拍的“老人家”们都有与我契合的幽默感与豪气,进而也都是我敬仰的“学习对象”,让我每次都很投入丰富的experiential learning——深刻而扎实地体验到长辈们的深厚内功。而好玩又“赚到”的是,他们总是非常乐于纵容我的耍萌、无聊发问和憨傻表现,百分之两百或以上的鼓励性。我真的要感谢您们啊,以“年”来计算您们愿意教导我的时间,对于我的关注和关心,在我需要的时候您们都不吝于给予我最中肯的建议,即便可能想把我训一顿也都很仁慈地忍住,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我循循善诱,而从来没有把我骂到臭头。尤其珍贵的是,虽然我们未必常常见面,约上了一碰面, 总能够毫无距离感地聊开来,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您们的疼惜是我放在心里的温暖和动力,对您们的敬爱也如女儿对老爸哦。希望不嫌弃的话, 让我继续当个让您们自豪的“女儿”, 我一定会努力生活、教学和写作的!!


碎碎呢喃:靠

自己是最牢靠的。说这话真的没有乞怜的意思,只是坚决那么认为。这一路来的人生,也有数不清的人——家人和朋友们支援过我,帮忙我度过生命的低潮,还有锦上添花。听我“靠北”(抱怨)的耳朵也很多,大家慷慨地借出时间、耐心、肩膀或怀抱,给我宣泄或发梦,再推我一把,逼懒骨头奋力向前,而不是继续沉溺在自己觉得自己是世纪悲剧的自囚里。还有“靠夭啦”的呼喊,有时候实在忍不住要发飙, 不是真要任何人怎样,就是把憋在心里的负能量释放出来(要有声量,怕别人不知道嘛),狮吼个痛快,因为相信宇宙承受得住。呵呵,这之后自然就必须修补啦,用默默埋头苦干的方式,把工作做好, 把该缝合的伤口处理妥当,最后的工序都靠自己(忍痛不哭不能由别人代劳吧!)。我想, 能让自己成为“我”最可靠的人, 那样也才能够让我爱的人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依靠我,或不能永永远远, 但应该还可以聊表慰藉吧。以此提醒自己, 坚强是一个生活的修行module,不可以旷课哦!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16

碎碎呢喃:冬至汇报


冬至吃汤圆,家里这么多年没有改变的习俗。阿嫲往生之后,过节去拜拜的其中一个重点, 就是向她汇报我的人生进度,从工作到感情生活,什么顺遂或不顺遂的事情都会总结报告。就像小时候, 阿嫲除了在意我的学习和功课,也很关心我在学校度过的时间里经历了些什么。被老师骂了?还是被称赞?大大小小的点点滴滴,一单子的事我知道阿嫲是听不腻的, 因为她最疼我的了。就算祭拜的空间满满是人,和朋友吵嘴了、完了什么游戏?向老人家汇报生活于我是甜蜜的繁琐,说说笑笑,耍萌嬉闹戏剧化一下,逗得她好开心是我的满足感。现在是我单方面地在心里默默罗列要阿嫲知道的大大小小的点点滴滴大家都来和祖先过节,我知道阿嫲一定“听”得到我说的一切。老妈说, 你阿嫲很喜欢吃汤圆的,嗯,好的,我点头。带有好兆头的一切, 阿嫲都喜欢,我知道她会像点歌节目一样把幸福和好运都dedicate给爸妈和我,尤其是我这个她唯一的孙女儿。阿嫲啊,来吃汤圆咯,还有我要跟你说哦……慢慢来,我跟你讲啊明年……

  


Tuesday, December 20, 2016

碎碎呢喃:树舞

风起,等待雨的降临之际,观看树舞最好。空气里的期待可能安静无声,我在窗边向外注视,欣赏那些枝叶摇曳的姿态。它们与风的来回互动,也很专注啊。豪放、奔放地宣泄魄力,在白天或夜里都摇曳得全心全意。树根扎实地紧贴大地,哪里都不肯去的,它的情感表达都透过枝叶来进行,借着风的邀请,自自然然地释放自己。然后等到雨露,穿过枝叶的滴滴答答,又成了歌……风吹得柔一些,雨下得缓一些,枝叶的舞蹈就温婉一些。我看得痴迷,便会离不开窗边了。直到风雨强了起来,树舞的劲道也加强,风里绿色线条飞甩看似任性、野性, 却是身不由己中的一番企图自主吧?树有a mind of its own, 我想,在风雨的拉扯中也想捍卫自己的肢体、自己的美感?在窗边为它默祷、打气, 最怕有枝桠疼痛地折曲,或更甚——离开母树,舞者的loss是个接不回去的遗憾,舞台上的伤感休止符。可是风雨可能不停,还是要等待许久,树会疲累么?摇摆会厌倦吗?树舞是我一厢情愿的命名, 以为美以为是意义,却可能只是百无聊赖的胡思乱想。只是, 我耽美的心灵, 偏爱美好的执着。


碎碎呢喃:热血

还会持续多久啊,这款热血,我问自己?在许多心爱的事情面前奋不顾身地表态、付出和投入,风风火火,什么都不怕。过去倚仗的是青春, 无敌的青春使人无惧,满腔的胆气可以穿越任何距离去追逐梦想, 去达成心愿……在有了一些年纪,添增了一些历练,还有的一点热血奠基于早前积累的经验和资本——时间的资本,年华逝去也等于成长啊,现在有的那么些耐心和毅力是这段岁月里淬炼出来的无疑。热血要点火,火苗在风里耐不耐得住燃烧除了运气,还看我的守护功夫。热起来的也有稍稍冷却的时刻,有了循环着的up and down,才得以长久延续吧。对于文学、艺术、淫液、表演等等领域的热衷多门多样, 可能有时会因此觉得追起来小疲惫,但是终究从中取得的收获依然是值得的。那些可以终其一生受用不尽的智慧馈赠是我热血的缘由,我贪图的经典精华,在有限的人生里竭力追求无限,未必都尽得,却必有印迹留存。对于所爱的事物,不热血,实在对不住自己,热了才更了解一往一往而情深的温柔力量, 那么深邃那么甜美那么不可不有。

Monday, December 19, 2016

碎碎呢喃:战斗

有一种精神叫小强!赶不走、打不死的战斗到底的精神是我非常佩服的。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坚持和它死缠烂打,就算最后在战斗中倒下才没有遗憾吧。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很多,觉得自己从头到脚软趴趴没力气只想滩成一团泥的狗日子不会少,所以就这样让自己死在原地吗?化作春泥护花去,怕的是心里的不甘不愿会转变成毒素,结果是的反而是“辣手摧花”了。所以经常告诉自己要记得不放弃fighting,累不是不可以哭喊发泄,或者也需要歇口气补充能量,重点是做好再出发的准备后就要抬脚出征。勇敢地,如果必须就装一下也好(假戏真做狗熊成英雄也说不定?),拍拍胸膛, 我行的!来吧,马啊炮啊刀啊剑啊,我跟你拼了!有时候把励志的口号乱喊一通,也有助于提高士气,为自己加油加分。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了解到的是,战斗力并不等于一直拥有正能量。因为“正能量”实在有点太飘渺、太假想,理想化得有些不可思议,在真的要求raw energy来局面的时候未必实用。只是在有余力有精神的时候要好好整理一下战斗的可能策略备用,哪天要真用的上尽量不要手忙脚乱。但也要接受的事实是:在兵荒马乱的现实战场上, 战斗不可能根据理论操练,演出来的不是花拳绣腿,是真枪实弹下的痛与忍了……


碎碎呢喃:胜利组

如果可以选边站,恐怕没人会拒绝站在这一边。胜利组多么诱人,名利双收、光彩四射,接受众人的掌声和被人艳羡。胜利组被给予居高临下的位置,也被寄予厚望,是人中龙凤、群体里的佼佼者。有些组员年纪尚嫩, 已经尝尽了胜利的甘美绝味,或许还相信这美好是一辈子都会属于他的命运馈赠。很难不信吧,那么美好的一切令人着迷,哪里愿意放手?在曲折的人生路上,能够顺遂地过关斩将,载誉戴荣,大概没有人愿意放弃掉这些去换取失败的磨练?磨练出来的结果可能还是回归胜利组的怀抱,不过时隔某些年月,英雄也老。但是啊,命运的俄罗斯轮盘转得任性,胜利组不是人人可选。有人会觉得我是胜利组的成员,可是我的的确确也经历过让我非常懊恼的挫折,在别人眼里或许算不上真正的“失败”,却是足以让我苛责自己的摔跤、绊倒——生命的不完美,在尚且年少气盛、血气方刚时是最难放手的不甘,面对着便感觉羞愧,难受的时间很长。直到终于在某个关键的时间的上奇迹般想通了,看到“跨组”的可能,从失败回到胜利的一程走得头高胸挺,不是傲气而是觉得扬眉吐气。从低谷一步一步爬回平地, 再挑战自己登顶, 那才叫胜利组,现在的我就这么觉得。

碎碎呢喃:话语权

该谁说话了呢?我指的是现在,不是刚才。轮番转换的话语权几时再回到我手中,要等多久啊……我有话说却不是我的turn,是允许我打岔的吗,我可以插队吗?会不会有人听我说的呢?唔, 只有一分钟, 不, 是还剩下一分钟!在呱噪的时代里里,沉默的台词全数潜没,你要不强势就只有委屈地闭嘴。可是强势也需要内涵吧,噢,不用?大声大力大道理就够了!!我还需要时间草拟重点、组织思绪,而这都足以逼迫我马上出局哦。因为反应太钝、动作太慢,谁等得了你发言?言之有物不是必要的, 有雾即可,还要喷得老远。雾里的花, 开得天花乱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躺着中了枪,就请你乖乖安息吧。没有反驳的机会,没有复活的优待,谁要你没有事先准备好,难道你不知道会有人埋伏吗?江湖经验不够老道,嘴边有话只能肚里吞了。现在早已经不时兴抽签或轮流,游戏输赢一早就要定下,谁说了算考究的是谁占得了鳌头的功夫。The right to speak 不表示就要speak right,你记得要快、狠、准,那才是取胜的关键。诶, 我跟你说这么多干嘛啊?






Sunday, December 18, 2016

碎碎呢喃:Perfect Day

Lou Reed 的原曲,我嗜听的是杨乃文的版本。很多人都cover过的一首经典作品,带的颓废味道让人感觉微醺(还是我的醉点太低呵呵)。有人说歌词暗示了歌手嗜毒,带有不良的意识,我想有意如此诠释的人听着听着真的很容易产生这样的印象,可是我并不太在意。首先,我不喜欢就好听的作品进行道德审判,再来我已经来到不是那么轻易被影响的年纪了,欣赏舒服流入耳朵的旋律还有简明纯净的诗句般的歌词时,只是十分纯粹地赏美就够了。杨乃文的诠释恰如其分,不太用力地咬字或做作,干净轻松,一如歌名所说的, 完美的一天。坐在房间里一边写作、看书,一边听,窗外是晴朗的午后或者静谧的黑夜,day还是perfect的,适度慵懒适度恬淡适度祥和。唱完这首,杨乃文这张Self-selected自选集继续编织出不同的曲调,一首首或许是她本身就很喜欢还是深受其启发的西洋歌曲,不管是抒情的亦或是半摇滚的快版,我觉得她都掌握得很好。她的声线纯净但在需要时不失力量,因此这些年来深得我的喜爱。在悠闲的一天,听一把好声音透过音乐说故事,什么lost loveyoung dreams……都悠悠地展开,编曲多样的峰回路转带我在想象中上山下海,在完美的一天里穿过岁月的巷弄,久久不能自己。




碎碎呢喃:答案

问句已经蒙上灰尘,你才转身瞥见迟了这么些年的答案。这么些, 是多久?十多、二十年……匆匆过去的一眼,不敢回眸因为害怕必须以开目光时的不舍,因为那在意是千斤之重,是你不曾想过你能够承受的巨大。问的不是某人, 是苍天,时间代答却又怠慢。幸亏你并没有就此留驻等候,只不过在一些时候觉得奇怪,觉得怎么连线索也没有啊?时间的残酷,不仅施与你,还有在这地球上千千万万等待一个回音、一个交代的心灵。问句的句式你更改过几次, 翻来转去都链接空白, 答案——在那人心里?在天涯海角?会不会揭开谜底?这二十年,也谈不上不离不弃,因为很多时候都不曾去想过、去触碰,没有太认真过且都基于不能够在理性的生命里那么不理智地陷入痴情的任性耽溺。可是遇上无可自拔的时刻,你让自己纵情地去思想去感觉去测探,才发现原来以为不清不楚的牵牵绊绊,原来都是雾里看花,自己站在一片朦胧中,眯细了眼注视着。注视的东西可能是海市蜃楼,美得不可理喻,却永远只在指缝间穿梭。是你么,你就是答案?你问出的句子, 浑然变成了你听不懂的语言,在茫茫天地间找不到答案。直到那么一天, 答案, 自己到来了。



答案——不说就是二十年



怎么样的牵绊
落在后脑勺
以为不存在的
其实
并未蒸发

痕迹都有话说
哪些是心伤
哪些是迷惘
二十年的脚步迁移
还有任何意义吗
不如就
默默消化偶然出现眼前的答案
才发现
问题原来已经泛黄

你别说
让二十年就此过去吧
那丝在意过的
累与泪
在扭曲的不甘化开后
也都自我疗愈了




碎碎呢喃:忙前忙后

呼吸是一辈子的事,最后一口气的吞吐止于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有人说,只要人活着,工作也一样做不完。有时候忙到只剩下呼吸的时间,因为不由自主(想死么?),看起来多么无奈啊。我也经历过忙到精神和体力都接近透支的阶段,幸亏呼吸是“自动”的, 不然当时疲惫不堪的我还真可能忘了持续做呢。忙前忙后好不热闹的当儿,总有一个小小的空隙, 一个可透气的窗口,让我问自己:这前前后后的奔忙, 究竟为的是什么啊?呼吸的目的是要活下去,忙碌的目的是要活得好——什么算“好”?荷包鼓鼓、物质优渥、名利双收……大家各有自己的度量和相应的生命抉择,凡事无可厚非,只要自己承受得住、做得来就没问题吧,要追求怎样的目标的达成全是个人的喜恶了。只是当听到有人哀叹,忙到都不清楚幸福是什么了,忙到自己仿佛都要丢失了, 我会忍不住劝请朋友go easy,别绷得那么紧啊,这世上没什么收获值得那样无止境地消耗自己的。忙碌太过了,心容易累更容易盲,到时候前后好坏都分不清了, 继续忙下去也毫无意义了。不要搞到只有“不由自主”的呼吸是可以稍息的短促空档,人生是该有更多选择的, 节奏是其一。忙前忙后, 不要成了盲前茫后,那么可怜也可悲。是为自省。

Saturday, December 17, 2016

碎碎呢喃:Old School

一些所谓“老派”的存在是种必要。在白板与马克笔进入教室前,我在课室前排作为上吸入了多年的粉笔灰、停了那么多唧唧哒哒的板书声。在网络阅读和kindle大行其道前,我唯一的阅读信仰是一本本带着甜蜜重量的纸本书(现在基本上也还是没有戒掉对纸本书的瘾)。时代前进,许多事物都逃不过改变。做事的方式不同了,流行的款式也改变了,人要与时并进, 但不一定要随波逐流。守护一些old school的坚持,自己觉得舒服的做法,我认为一定也不为过。还是我太老古董了?或许我就是懒……呵呵,总之被一些后辈或朋友取笑我的一些作风或喜好old school时, 我总是一笑置之,因为这就是我的style嘛。是风格还是“疯”格, 都是我引以为荣的真挚啊。那些老一点、旧一点的feel的东西往往带有它们独特的隽永韵味,对它们中意的我往往不会孤独。总还有同好的,那些品味/臭味相投的朋友们,凑在一起倒真的像是一个school(学派似的群体)的成立,那么煞有介事,那么趣味盎然。怀旧也可立新,只要保住一些珍贵的脉络,一些old school的事物重新登上时代的舞台也可以old dog new tricks吧。一直留在台上的, 走着老台步也可能散发自己历久弥新的韵味。How cool!

碎碎呢喃:追踪中, 请稍候

没有什么是不可追踪的, 在这个时代里。飘洋过海的邮包是寄出的期待,要求效率——不是不弄丢, 而是迅速寄达。天涯海角可成咫尺,过去用周、月来计算的运送时间也缩减到一至三天,期待不再是抽长的等待,一切讲究的是快而准。谁要丢了东西?谁耐得住痴痴守候?今早我就上网和邮政局的客服人员live chat,洽询我从香港利用 Speedpost的包裹的下落,所喜客服小姐的服务十分专业,查询结果是说佳节期间邮务处于极高峰期,包裹递送受到延误, 不是丢了……不是丢了就好,呵呵, 我不是难缠的顾客,也没有什么十万火急的理由要马上收件,对于能够那么no sweat地替我追踪到包裹,让我免去小焦虑的服务人员就值得我鼓掌, 不是吗?可以追踪得到的任何东西都大可不去过分操心它们,耐心一点点,总会等到的。心肌需要偶尔来点锻炼,稍候一下,下,就会变得更强了。变强,也就等同于能够更好地包容生活里的多种突发事件。“追踪中”时,也任想像力跑两圈,设想不同的scenarios,好坏都有的命运拼盘,也有点好玩(咳, 可能更说的上无聊吧?)。

Friday, December 16, 2016

碎碎呢喃:番外篇~香港心情



【话】

我的粤语不好,长久以来没有太认真学习、使用,所以到了香港真的“文静”了很多。偶尔能够用上一两句和人沟通也觉得格外新鲜。好玩又有趣的是,此次在香港有几回用中文与人交谈时被问及是否是台湾人,不禁暗暗窃喜,毕竟这层自许的身份始终是我引以为豪的。一位在香港工作了八年的友人则劝我别用中文,用英文和港人说话比较妥当。因为一些在地人对内地人士的情绪不佳,听见人用普通话可能会表现得不友善。想来有一些无奈,但有鉴于友人的关心,我也的确在于人交谈时更加谨慎了。Queen's English说得煞有介事,其实也还蛮享受的,有种认真锻炼标准英语的感觉,因为有意识地排除Singlish句式和词汇的介入。转换腔调本来就是我爱玩的小技俩,觉得当中颇有趣味。

【外】

在港来往游走靠的都是港铁。非尖峰和尖峰时间都乘搭过地铁,感觉自己十足沉浸在这座城市最市井的通勤体验中。繁华的都市肚腹里,让人觉得自身如在翻滚的拥挤是常态。人与人之间身体的距离拉的近,精神的距离却可以相当远。除了各自生命经验的迥异,还有各人不同的国籍身份。香港是汇聚世界各地人士的熔炉社会。不论肤色、性别,他们为了各种不同的理由来到这里,有人始终是过客,有人究竟扎了根,人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的源于番外。我留意到最多的是菲佣。她们来港的工作,多是照顾老人或小孩,不少因为留港已有一段时间而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粤语。那是“工作用语”,当她们和来自同一国的同胞在一起时则多半极自然地回归到家乡恶语言。她们从“外”又回到了“内”,一个香港这个客居处的人不明白的、她们私密的意识所在之乐园。乡音是耳朵最温柔的抚慰,绝对是music to the ears。她们在休假日带着一大袋要和通报分享的食物或其他物资,上了地铁边忍不住高谈阔论起来,夹带笑声的呱噪是只有她们听的懂的“悄悄话”。体己的私房信息交换外人无需知晓,可以说得放心畅快是一周辛劳后最佳的犒赏。旁观的我,衷心地希望她们交换的“家音”也是“佳音”为多,毕竟异乡的打拼已是艰难,我祝福他们。

【食】

都说香港是美食天堂,朋友们都有私房爱介绍给我,然而我实在不是老饕、美食家,来港也不为了疯狂地体验每家赞誉满满的餐馆食肆。有些特色、带本土味道的佳肴是我会去欣赏的舌尖故事。不大排长龙、不大费周章是我的原则。吃得地道便是幸福,价格公道合理是一个很基本的要求。有时候乱闯也会有所发现,不必一定要寻访什么名店、=,与友人同饮同食他们的日常所爱,在聚首中不但满足味蕾,更享受叙旧的欢畅,显然地,美食也变得更加好味和丰富了。一个人进出餐厅,有人看上去户觉得孤单吧,可是我觉得未必如此。肚子吃喝纵使不方便多点几样吃食来尝试,却也有自在的舒服。想几时吃就几时吃,想吃哪家就吃哪家,香港提供的选择众多,一人也享用好食物,得到的满足也很大。坐在茶餐厅的雅座,looking at the world go by,闲闲地吃着自己的餐食,也是一番旅行的亮眼姿彩。今天来一客A餐,明天试另一家的B餐,选择无限,一如人生。

【结】


第三度到香港,第一次单独跑好多地方。觉得这样很不错,自由自在,也好和自己相处。少了在台北的自信的自傲,就能够更谦卑地去吸收香港这座城市带给我的撼动。还不敢说我“爱”上了她, 只是慢慢地加深了喜欢,在她的怀抱里得以更舒服和欢悦。我慢慢懂得了她多一些面向,如邂逅一个人,讲求接纳和包容。我予她, 她也予我。旅行的意义,在我而言不是双脚踏过的里数,而更多的是心底的怦然在此间发生的次数。一个心跳,听起来不同于以往,这便是出外走一圈的刺激了。

碎碎呢喃:交换

美好的互赠
情谊温度恰好形状娇美寓意悠长
在指尖交换流动
不分彼此  关爱关注最是动人

收到包裹在精美包装纸里的圣诞礼物,很是惊喜。其实没有那么“惊”啦,因为我已经猜出这位朋友的心思,知道他准备给我的礼物是什么。我也在旅行途中为他准备了小心意,来个没有说好的gift exchange也很有趣。那么接连想到的是,收礼物和给礼物, 哪个比较带给我快乐和满足呢?我觉得对我而言,两者带来的愉悦是同等的。能够收到亲友费心准备的特别的礼物,感受到他们的爱和对我的了解自然是极美好的事;可以为在乎的人找到我认为他们会喜欢的礼物在我来说也十分甜蜜。在漫溢着柔美的分享之氛围的季节里,得以交换法子内心的善意与美是多么动人的啊!任何一份礼物的价值永远重在心意深浅多于贵重与否,最简单的小物也可以散发大大的能量,带给收件人很积极的鼓舞。我自然领受过附带隽永深意的“厚礼”,并且为之感恩备至,物轻情意重,交换的时候是心绪在涓涓流动。暖意久久不褪,我嘴角的心意亦然。看着对方也眉眼带笑,我更是欣慰。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6

碎碎呢喃:成就目成


民国才女吕碧城在她的一首《浣溪沙》里写道:不遇天人不目成,藐姑相对便移情,初读便叫好,再读已经醉心。说真的,遇不遇得到天人实在不在个人的控制范围内,唯有殷殷祈盼,三生有幸得与那个神一般的人擦肩就好。一段“目成”的佳话写在心里是句句如幻,情愫绵绵。一瞬间,移情的藐姑心头万种温柔在眼角欲滴、在指尖凝结,默默等着机会将温度与蜜意传送给那个款款走来、一无所知的天人。目成能否成就,关键都在顷刻的温柔爆发,从相遇作为起始,然后在某个当下两方的感觉搭上了线,联系在一起的分秒顿成永恒。天人与藐姑可有天长地久似乎并不重要,因为从纯感性的角度出发的话,稍纵即逝的moment擦出的花火要变成日后拖沓拉扯的凡俗日常,成了灯台上晃颤颤的火苗,大概就在“美”的方面打了大大的折扣。该死的浪漫主义想像就停留在唯美至极的画面上,拒绝深刻、排斥深度……毕竟对于一种飘忽轻盈的美的信仰总体现在弱柳扶风的柔嫩之态上,虚虚渺渺,迷迷茫茫之间看得不请,彷佛就没有太实在的线条框限的生硬,以致单薄了本来具备很多可能性的情感邂逅。为成就一段目成,诸多的因缘必须汇聚, 然而要显得无痕迹可寻,就看造化了。

生命“发生中”——回顾2016


 
图片取自网络
感觉才刚说了声:“2016新年快乐!”不久,这一年就快接近尾声了。忘了从何时开始,媒体流行为每一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关键字,每次都煞有介事地从一个长长的清单中挑选出最吸人眼球、扣人心弦的胜利者。而不只一个国家可以这么做, 个人也可以。

不久前, 朋友就说我的2016应该用“happening”来总结。

在日常生活里用“happening”来形容没人的日子过得多姿多彩,或者波澜起伏,持续“发生中”的生活累人之余,大概也有不少的收获。总殷切希望后者是常态,而回望2016,这一年确实相当“happening”。

犹记2008年底上辞呈,离开岛国的教育界赴台念研究所。经过这些年几番兜兜转转,又倒回了头,再一次投入了教学的工作,站上华文教育的最前线。2016我在一所离家不太远的中学代课,一边重新适应“水温”,一边观察教育地景在我离开的这些年所发生的质变。最终决定无怨悔地申请转回全职,给予我鼓励和帮助的,除了一直在身边陪伴我且百分之百尊重我的决定的父母,便是我亲爱的朋友么办了。华文教育界的战友们,大有拍胸脯说一定会帮我的同仁,有愿意分享风骨教学资源的资深前同事,这些关怀无不让我感念。在上课过程中接触的许多可爱的孩子们也用他/她们天真、不做作的方式表现出对我的接纳,也让我在与他/她们的互动中学到与实践了许多过去不懂的教学法及其他知识。

专业的确定之后,则是头顶砖瓦的问题。许多前置手续的繁琐与拖沓,经过一番身心疲惫的梳理后,终见眉目。为上一段生命情感的故事画上句点,休止符定音后的安静是动人的。回归单身,可以为属于自己的一个家做新的规划,是一件令人兴奋及期待的事。尤其是知道我的朋友无一不晓,我的一个重大心愿便是为我心爱的藏书辟设一个完美的书斋,那里也是我写作和工作的理想天地,是我的“文字的家”。2016年将至尾声之际,去哦开始了寻觅一个窝,能够开始,是件让我觉得十分幸福的事。

回到2016,我也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一直在努力地笔耕。写作二十一年,此时依旧“没完没了”,乐此不疲,在我来说是极享受的事。用这一年来实验与以往不太一样的写作题材和方式,力图在手法和技方面求取突破,在情感的提炼方面也下了更多功夫。我申明自绝非天才,所以唯有以勤补拙,从一字一句的书写锤炼出笔力。这一年来写出了一些算满意的东西, 还有更多空间有待进步的填满。

“发生中”的诸事,大大小小、好好坏坏,但无一不滋养我的生命,“已发生”的不允许我改写,有遗憾在所难免,可我知道我还能在“将发生”处决定如何下笔,这是人生精彩的地方,我想, 绝对是这样没错。




Tuesday, December 13, 2016

碎碎呢喃:Sayang



在生活脚步越来越快的当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事物会滑入“怀旧”的范围,成为被人们念念不忘的宝贝。一段一段动人的故事等着有心人的娓娓讲述。如是在此刻的飞机舱里,满满的乘客,个个都有他们各自的生命历程。在飞机向目的地快速进发的当儿,这些经历都静止在它们的主人的意识里。环顾四周,有人严肃凝神,有人托腮放空,每个字生态都可被揣测与解读,当然未必有“标准答案”。

说回“怀旧”,那些源自过去的光阴里某时某地的片断,究竟有无价值, 其实不好说。因为越是珍惜就越是害怕失去, 而越是会以一种欲保护它们的执拗悍性待之。那么一来,会否反而让人对这些使人疲惫的“劳什子”产生厌烦了呢?极有可能会的。如果就此冲动地甩开一切,又不免觉得sayang了。带着怜惜之意的sayang,是我从小就常听到的马来词语。举凡遇到“丢了/坏了真可惜”的境况,大人们都会说一句“sayang啊”抑或是小孩不慎弄伤了自己,心疼的大人们也会一边安抚,一边来一句“sayang”,被sayang过的伤患处仿佛被“字疗”了似的,真不是为一种颇具力量的心理作用。即将丧失掉生存权利的记忆,在受到sayang的处理后, 也得以短暂续命吧,在人善忘的脑海里。


然后又来到机舱,航向H岛的班机,乘客中有旅者也有归人。人人都有自己出发的目的,大家从同一处起飞,往 同一个所在去——彼此因为这个纽带而被联系在一起,虽然谈不上生死与共(大吉大利啊!)却也是一段因缘。也许我们当中有人会在H岛上擦肩而过,或许不可能认得出对方,但如此想也是奇妙的吧。没有什么好觉得sayang的, 这不过是一个小而有点趣味的遐思罢了。在机上随心地写写看看,也是很sayang的经验,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走进Kubrick书店 (写于11.12.2016)

在听闻已久后
来到一个梦想的空间
有书有咖啡有人气
当我做早木制桌椅前
听着耳边划过的音乐
想起刚才我说  我是特地来找你们家的,他笑得多么闪亮
Really,这里是我直觉待的路寻来的

书情时代变得奢侈
是人为的自虐和愚蠢吗
我不能否认 我不想承认
唯有来到以便见证那么一点的坚持和执着
以鼓动我怀里
老化为文青的疲惫脉搏
别昏死别沉睡
因为
还有戏
至少
还有书还有咖啡还有人气



碎碎呢喃:归来



出国度假必有症候。一点(异)乡、一点(箱)愁,醒来的房间听着的是风扇叶片旋转的呢喃, 不是冷气的默默吹送,可是还是家里的空间大啊,享受的是心情的舒坦,不需要赶去销假上班,不需要立刻匆匆忙忙,归来还可以慢慢来的节奏感是最棒的。度假症候呢,靠家里熟悉的咖啡香冲淡,还有老爸老妈的餐桌talk,不用多话就已经千言万语——爱趴趴走的孩子回到身边, 这是他们最简单的快乐。我的旅途故事可以慢慢讲, 一点一点来,不必着急。着手处理该处理的事,一件一件动手弄,不急不徐,在2016结束前把诸事美美地收尾。假期归来的充电满额状态饱满丰盈,正好为2017热个身?积极的态度, 可能是香江行最意外的收获, 呵呵,在最意想不到的城市漫游里想请了好些事, 留下了包袱,带回了希望。嗯,其实希望没有“归来”, 她一直都在生活里,等着转角的相遇。归来的旅人珍惜每一次短暂的离家,因为它们总有魔力, 引发一些旅人体内、心里的变化,一场powerful的光合作用,让旅人相信出走具备的更新能力。待整理的行李箱, 也不急。

Sunday, December 11, 2016

我辈骄傲

很幸运,因为有了社交媒体的方便,让我对 世界各地朋友的发展和动态都可了解。知道各位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长和创新,除了开心,还非常兴奋。

不管是在艺文方面或学术方面,我都相信我的同辈中有非常非常出色,让我为他们搞到骄傲的人才。他/她们对自己的自信是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扎实步履;他们的优秀是大胆创新和敢于突破的成果,在他/她们身边陪伴、观察和鼓掌的我真的为他/她们觉得自豪。当中有人义无反顾地远走异地追求理想,经历多番辛苦也不放弃,很是我学习的榜样。有人才华横溢,仍谦卑好学,给我启示。

可想而知,我当然无法投身这个优秀之序列,因为我是平庸的,但是每次和一些朋友聊到他们的理想和配合采取的行动,我也感觉到鼓舞的推动力,以告诫自己也要不断努力的,因为就算不能与我辈之佼佼者平起平坐,也应该当个有些素养和底气的支持者。不是一味艳羡他者成就的粉丝,而是有能力说出好之所以然的欣赏者。

所以说,我也有我的傲气,悄悄养着的一丁点求好之心,为了更好地活出价值和意义。为了我辈的尊严。

Thursday, December 8, 2016

碎碎呢喃:记忆卡

用一张四四方方的塑胶卡,辅助血肉与脑浆还有不明组织架构起的记忆体,这是巫术,还是魔幻?现在都靠这些了,在手机里在相机里在电脑里可以贮存的,太多太多太多了。记忆……记忆卡……记忆卡住了……惧怕辅助品失灵,原本拥有的等同失踪,那将会是大灾难!必须不时清理记忆卡,尤其是手机的,只因为太trigger happy地什么都爱拍,没有triggerhappy的瞬间无数,没有“喀嚓”也利落地捕捉了杂七杂八的瞬间。一边整理一边刷屏,过眼的好多好多好多——笑过哭过的所在、仍在或再也不在的人事,一连串的好好坏坏,恍恍惚惚地卡在一片塑胶时间囊里,无形的一帧帧面目或景色,色彩彷佛依旧,可是事实上,它们不也都卡在某个回不去的点上吗?而我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我继续前进的人生,在稍作停歇回顾这些点点滴滴时,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吧。删除一些记忆的动作利索了,举手不回的不限于整理工序,也是生命的定律!看似简单的道理,卡住就想不通、放不下、删不去了,so simpleConfirm delete吗?嗯,这就腾出多一个空间了,来容纳即将发生的感动, 在使用期限里被牢牢记住。



Wednesday, December 7, 2016

碎碎呢喃:最重要的

在我看来,打包行李也是一种生命教育。教育人有关取舍的原则,出门时想像在家时方便、舒适, 可是实在不可能把家里吃穿用度的一切都驮着出门(又不是蜗牛,都驮了的话移动速度也就只有那样了),为了能够轻便悠游地上路,只好东挑西拣,没法子带一堆美丽的衣服鞋子去走秀、没法子带一堆床头书去徜徉文字暖洋(到当地买书成了必须的作业),有法子带的必须许多好处。决定什么是“最重要的”因此不但是一门智慧也是一门哲学,最重要的不是最多的,却是最完满的。在旅途中总会碰到需要将就将就的时刻,凑合着度过有需要的时刻,其实也会带来一些满足感。每一次到不同的异地走逛都是一个缩影,真正的bigger picture是这辈子的旅途。在生命蜿蜒的前行里, 也有必须let go的部分,有要做的抉择,去芜存菁,以留存真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最重要的不一定永恒不变,它可能随着时间有转变,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别固执地死命要把没了重要性的东西塞进快挤爆的行李箱,拖拉起来只有伤及自己,吃力不讨好。打包好的行囊鼓着幸福,却还有一点装载新的喜悦和收获的空间,弹性在,最重要的就顾得到。



Tuesday, December 6, 2016

碎碎呢喃:自识的高度

在这个世界上,自视过高的人占全球人口的比例应该不低。凡事都要比较是人类爱做的事,更是许多人(包括我)的常见劣根性之一。许多时候比来比去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赢了就挣那么一口气却已经累得只剩半条命;输了也不会少一根汗毛还可能省下宝贵的唇舌之力。自识高者自我感觉多良好,这未必是坏事,直到自尊膨胀得太厉害,自己忍不住后跑去践踏别人的尊严,惹人嫌就是自作孽了。个人的感觉之良好不必要伤及无辜,你爽你的,干嘛去贬低别人呢?在比较的过程中,伤了感情实在不值得,可是往往也让人认清一些“朋友”的面目。其实,遇到自视过高的人也是有些好处的,尤其是在应对时锻炼自己的修养。几度很想向一些人发飙,可是及时退一步想想, 自己有可能也陷入了类似的迷思, 也在执着攀缘我的自识,我也在想着爬得更高来傲视对方。这么没完没了地自我膨胀不也是令人厌恶的吗?自识在此受到了警惕性的self-check,成功收敛了起来。把自识调整到ok的水平也是磨练,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修出一些成果,自己感觉得到……注意哟,别故态复萌啊!!

碎碎呢喃:谨记“不知为不知”

“厉害就好,不要假厉害”是我家的台语名言,也是警世金句。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说的,训斥我们这些小孩要大头症病发。后来进了中文系,读到《论语·为政》里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之后便引以为戒。知道的事可以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要查要问要弄清楚不要乱想乱讲乱做……好像很简单,很自然而然,不过很多人可能一直都没有搞懂或者扎扎实实地身体力行。说点杜撰的什么小知识、卖弄一点小技俩,应该无害吧?确实,一般上把“不知”说成“知”只是带来有一些笑料和娱乐,不会严重伤害到他人。但是有时候事情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不懂装懂的下场可能是闯出轻则让人尴尬,重则损人不利己的祸。无知并不可耻,不懂装懂的虚伪才是丢人的。求知是一辈子的-ing,没有 -ed,因为没有人是万能的,没有人是know-it all,认了吧,三人行必有我师啊,这句话说的一点也没错。苏格拉底也认同孔子嘛,中西方的智者认证都有了,大概不会错得离谱吧。对于不清楚的事情,问问不会死,或许还可能救命,我的脸皮可以很厚的,不懂的死命问到渗入脑壳为止……

Monday, December 5, 2016

碎碎呢喃:废墟

“会发光的未必就是黄金(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是一句警世名言,我觉得它可用以对抗“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A diamond is a girl's best friend)”。光灿灿的东西引人注目、吸人眼球,掳获人性不易放。可是四射的光芒也随时可能在无警示的情况下突然消失,一点踪迹也不留,剩下的只有缄默冷寂的黑暗。一片哀鸿都没有的废墟(低吟悲歌的鸿鸟只是诗人自我安慰的想像之安插),荒沙无垠,没有任何救赎的可能。一个什么生命的迹象都被吞噬掉, 只留我这一个被折磨的灵魂the lone tormented soul来见证沧海桑田灰飞烟灭的巨大悲恸。这是魔鬼的邪恶杰作吧?命运女神的恶作剧?究竟是正方的玩笑, 还是反方的悲剧?废墟里没有任何答案的暗示, 只有……黑暗。上一刻还璀璨耀眼的荣华金光还暖暖地被我把握在手里,以为这份美好会永远留存,脖颈佩戴的钻石和手指上的钻戒也会一直都在啊,她们是忠诚的朋友嘛。和青春一样,谁要走啊?但这去啊是傻子的梦呓罢了,认不清无常的结果,唯有面对骤然失温失衡失去的激荡,并在当下恍然领悟了废墟的意义。一座废墟的始成就意味着无尽的废墟的串联,一个接着一个吞噬金光与钻石的黑暗,直到饱和的毁灭——废墟毁灭后是什么呢?啊, 又一个废墟啊……这人生。



拜神也要靠自己

几年来三不五时看到公共通告、广告或活动布条上出现翻译错误,本能地将之怪罪于谷歌翻译软件Google Translate,可是经朋友提醒,该软件的翻译其实相当精准, 多半是使用者没有仔细选择恰当的选项, 或者,纯粹看不懂。

别怪工具,当错误出在工匠的心不灵、手不巧。

说实话, 我也有参考过GT的翻译,在一些词穷的时刻上网用一下,刺激思考并且从软件提供的选项中进行小心的筛用。谷歌神庙24/7为我们提供咨询的便利,但关键的提醒是:拜神也要靠自己啊!谷歌大神罗列出的鸡鸭鱼肉,哪个是你想吃的、能吃的(例如我不吃牛肉!),还要由“信徒”来做独立的选择。

所以工匠的心不灵、手不巧才是关键, 是这些年没有纠正过来, 甚至变本加厉的症结?

看到错误的出现, 无论来源是官方或民间,都有越来越沉痛的感觉。笑到感觉不出腹肌的炼成,反而是心里的纠结,这是悲哀的。


Sunday, December 4, 2016

碎碎呢喃:深度在地


和朋友圈里喜欢全球趴趴、上山又下海的朋友们,我离“旅行家”的实质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认为我绝非单纯的“旅客”。在我看来,出国游玩,不该只是蜻蜓点水的“玩”,狂风扫落叶后连叶子是从哪一棵树掉下来的都搞不清楚, 那简直太可惜了。每个所在的在地风情都是一番奇异的发现,是外来旅人可以细细观察和品赏的生命细节。旅游到此境,入了乡不如也同时随一随俗,体验不仅仅是“到此一游”的浮华、奢侈或做作。善用宝贵的旅途时间,在一天三餐里挑选在地膳食、在行走时多加留心周遭的寻常人事,敞开胸怀体会地气的湿度和温度……我是爱问事情的人,也许也因为看起来憨憨的,好奇心常常获得在地人的谅解,总有伯伯阿姨(唯独欠缺帅哥, 呵呵)什么的愿意来和我聊,让我免费上课,更认识到底的风土民情。加上我是键盘健儿,出国前的功课也会努力做一些,因为贪图惊喜害怕惊吓, 哈哈。到一个地方旅行,定下基地后向外辐射探索是我的惯用策略,慢慢一点一点搞清楚在地的状况,身体力行的勘察和感受,感官功能全面接受刺激与锻炼,回家时行李中不仅是一堆纪念品或书籍和零食,而是一个暂时“在地人”的身份——短短的深度投入,也是幸福啊!!

Saturday, December 3, 2016

碎碎呢喃:谁之过

不时会路过一些补习中心,难免留意到外头的广告。在商言商,中心要招生,自然得要推出吸引人的“诱饵”——我们能够让你的孩子的成绩从不及格跃升到特优、我们有办法教会小朋友所有的考试得分窍门……总之, 什么灵丹妙药都可被贩售了,起死回生是街头巷尾可见的(廉价?也不尽然,补习费不便宜啊)承诺。对孩子的成绩抱有期待和怀有担忧的家长趋之若鹜,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眼见近年来不时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令我开始对现代学童承担的压力越来越感到不安。追根究底,谁是始作俑者呢?是家长、是学校,还是商家?没有要求和市场, 补习学校不可能大量出现;没有应运而生的各种诱人“成绩保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也不会投入金钱和时间把爱子爱女送到补习中心打强心针、吃补脑剂,谁不要自家的小孩在竞争激烈的求学过程中脱颖而出啊?气压锅一只接一只地炖煮稚嫩的心灵,有人说若不是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家长需要让孩子这么痛苦?责任的球滚来滚去,碾过多根脚趾头, 却不见停歇。过错归谁不清楚,苦难却终究是孩子的盘中苦胆,我同情的是他们啊………



Friday, December 2, 2016

碎碎呢喃:莫吃老本

我总觉得参加文学奖是一个对自己的鞭策,也是一种推动力。推动的是精益求精的积极进取,也是“莫吃老本”的温馨提醒。人,因为本性使然,容易安于现状,沉溺在舒适圈里,腻久了就会接着动气懒脑筋继续磨蹭下去……老本是根好啃的甘蔗啊,啃着啃着还有微甜的汁液可尝,就刻意不去想一切美好都有尽时的真理。这样其实是可怕的倒退,是迅速滑下的slippery slope,结果只有万劫不覆……所以我愿意不断警惕自己, 不可以偷懒、专挑方便,因为那样的结果大约只有变笨、变钝。不行啊!写作不可以也不应该一尘不变,走死路走到死也不会到天堂嘛。嚼烂的老本只剩下残渣,即便没有毒素也毫无营养,盲目地敝帚自珍,唯有付出错过进步的代价。文学作品的面貌千式百样,待有心人发掘和创造,我想我要担起发掘者和创造者的身份,不怕辛苦和重量,因为我认定这是我身为文学的信徒的必须奉献。说得这么严肃, 一点也不是夸张的,每次参赛, 我都在身体力行,怀着坚毅的态度与字句挣扎,直到达致满意的成果。就算很久都不曾是凯旋者,只要认真、全心投入每一次,我就不怕老本没有添加新“资源”,根底不停打着,书写的心跳也不会停止。




Thursday, December 1, 2016

天与地——记一段冥思(刊于2016.12.01《联合早报·现在》文艺城)


[]

        盘古以其躯体为这个世界划出了分明的界限,开始了天地间无数的生命。

故事一定要从这里写起。

[]

        身旁尽是一些物质的享受,这几乎使他对“生存”的概念开始感觉到 如当初一般懵懂。那好像原子一样的东西;搏斗就是里头的电子;挣扎则是中子。一切集合在渺小的一个点上,簇拥着、拥挤着,个体其实是没有办法分化出来的。这就是生存的图景。原子和中子浮游在一片黏稠中,而他是早已从这一切疏离的旁观者,只是本能地觑视着。他已经忘记了,有多久没有必要争夺什么了,坐在这个空间里是多么理所当然。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冥想。十八岁那年(究竟过了多久?),有人悄悄告诉他哲人迪卡尔的秘密。

        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

        对于这个秘密,他不认为有多加思索的必要,因为他绝对能够肯定自己坐在一个表示自己确实存在的空间里头,呼吸着叫做空气的气体,从头到脚奔流着叫做血的红色液体。这不是生命,是什么?然而,慢慢的,他发现到原子的变化,苏蕴含的点子和中子好像从沉睡中苏醒,好像在呼叫……但声音在那没有空气的空间里传送不过来。连微微的震动也没有。这迫使他从颓靡中探出头来,百般不愿地想起了十八岁时听过的那个秘密。

[One]

        法师说,棺木应该停放五天,才能确定安全下葬。

[Two]

        “死亡”以后的挣扎,多半是非常痛苦的。那是求生的欲望在黑暗中翻腾,你却不能放声呐喊;或许你能够,但因为已经被错置在万劫不复中二永远不会有人听见你的悲号。那叫做死不瞑目。

        你不能离开这里,然而你的意识在告诉你,去吧,去吧。死亡的网已经开始缠绕你的肉体,而你相信你还存活。因为气温突然变得森冷,你因为不住的颤抖而被迫胚胎般的蜷缩起身子,与此同时你发现如果你摒住呼吸,你能够听见指甲生长的声音。咯。叽。一种耳鬓厮磨的极细微的声音,慢慢地削割着,越削越薄、越割越薄……

        我想你已经不再有能力啜泣,那已是遗憾,是过去。周围的空气似乎和你隔离了,默默地目睹你觉得无法承受的沉重。那是一个十分窄小的空间,只足够让你平躺不动,在这一刻里,你的生命已画上休止符。

[I]

        于是他远走他乡,背上担着相信永远也放不下的回忆,离开这个世界。或许一个人的快乐和悲伤其实都能够划上等号。毕竟有那么多的事是可以轻易遗忘的,而在需要的时侯被勾起,就算已经不能清楚记起什么,我们依然会本能地创造莫须有的一些细节,哄骗自己。他就使这样一个普通的人,随时在抛下某段记忆后,又不自觉地为它编制替代它的谎言(100%纯正的谎言,潜流于他的血液当中)。他故此踏上征途,迷惘地让脚步自顾自地挪动, 煞有其事地带着他前进。

        入土的到底是什么人?面目和姓名早已无法让他肯定身份,或证实他有过什么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似乎只有未曾灰飞烟灭的记忆可能帮助他。神秘地帮助这个遭遇命运唾弃的委屈者。神秘的帮助, 到底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II]

        究竟真相实际上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吗?人,永远在找寻任何事情的真相,生命里蕴藏的真理。认为这样做就是进步。直到记忆浸入自行演化的状态,人类在大地上建立了所谓的文明。有人宣称了一些真理,用口舌劝服自己以及其他人,而这些真理渐渐地就好像与生俱来似的成为记忆的一部分。没有什么机会让我们觉得脑子里的记忆似是而非,换句话说,就算世界上的记忆都是虚假的,我们也无法知道。操纵记忆的究竟是谁,他//它在哪里?在神秘的天籁,还是幽深的大地底层?

[Three]

        你又到哪里去了?我想着如何捎一张明信片给你,想着你在这个世界的那一隅。记忆里还有你的影子,毕竟和你相识那么久,一个熟络已极的轮廓绝对不会轻易被你的离去所抹逝。你从我眼前消失的那一天,我以为会如小说里头的情节一样下起绵绵细雨,实际上却是炎热的下午。我未曾见到你的最后一面,但我猜想你脸上挂着的是你一贯的微笑。是谁的巧手带出你的笑容,我不知道,只是我觉得你不会是快乐的。闭上的双眼空洞了,我知道你已经不能在乎任何事情,虽然你或许一厢情愿地希望可以再这么做。走在你的箱子旁时,我对你的记忆似乎开始了变化。空气之干燥,饥渴地吸尽我泪腺里的一切,和你度过的时光都沾上橘黄的一层,淡薄的一层记忆的膜,而我却无法利用泪水冲走它。我的样子应该很窘迫,你甚至会觉得我十分滑稽吧。记忆中的你常常在笑,记忆中的你非常天真!记忆中的!我一遍慢慢地走,在短暂的几分钟里彳亍,橘黄的膜不停地越积越厚,直至它成为你和我之间难以跨越的距离。我从你的箱子表面的反射看到它的扩大;它霸道地推挤,唯一的目的便是扭曲我意识里仍然呼吸的你。膜,和时间一样无情,我突然发现。你时常微笑吗?还是你总爱郁郁寡欢?我不清楚折几分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许我从来没有看清你,也许你只是我的呼与吸之间,一件时间的赝品。

无人辨别的出真伪的赝品?


[]  

        多年前,十九岁的那个早上,我问自己死后会有多少机会上天堂去。所谓的天堂,真的就横布在大地上头吗?现在,我正踩着硬实的土地走向最终的死亡,具体一点,也朝天堂迈进。天堂有pearly gates或是金砂布地,也许是被放逐的意识的失乐园。我在那一个可爱的早晨,做出连自己也稍感惊讶的揣测,然后疑惑:这是否都是些无聊的想法,或我真的在thinkAm I who I think I am?凭靠这些想法,我的存在能成立吗?他是不是依然在象牙塔里头抗拒任何的思考,我无法知道。或许他已经毁灭了自己,选择到另一个世界去,继续颓靡和疏离。或许他正从天堂的一扇窗扉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嘲笑着我的愚蠢无知。因为我已不止一回感觉到塔诡异的体温,在我的皮肤上进行挑逗。不同的是,我的身体没有原子、电子或中子簇拥在一起闹起来的革命。我的范围不局限在一个点上,近乎二十年了,还是保持不变。我绝不惧怕死亡,如果一切都如Descartes所说,他的笑靥在空气中迅速蒸发,似乎从来不曾出现过。我和每一个人一样,已经想不起自己诞生的过程,而唯一能记住的也许就是死亡前生命最微弱的节奏。倘若记忆能延续下去,由意识带到另外一个生命去,我应该就能够继续未完成的思绪……像连续不断的梦境,一丝一丝地连结起来,形成另外一条生命线。

[III]

你相信的许多事,总有一定的可能是不存在或不真实的。

感官总是很容易被欺骗的,尤其是当你已经把生活里的一切当做习以为常的事,记忆在固定的模式里操作。这就好比我们认为天就是天,地就是地,不会有很多人经常想起盘古分隔宇宙的混沌之前,是没有什么“天” 和“地”的。又或许,我们像他一样背负着意识里的信息,也同样坚信这些是我们确实经历过的真相,毫无怀疑。于是和他一样,疲于奔命地追逐“真理”,然后在无奈的迷惑中逃避这个世界,而策划每一个细节的他//它就在天或地的尽头放出森森的阴笑。

//它,也相信自己。
就像谎言/真相。
好比梦境/记忆。
其实
是死亡/生存的

天、渊、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