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Friday, December 16, 2016

碎碎呢喃:番外篇~香港心情



【话】

我的粤语不好,长久以来没有太认真学习、使用,所以到了香港真的“文静”了很多。偶尔能够用上一两句和人沟通也觉得格外新鲜。好玩又有趣的是,此次在香港有几回用中文与人交谈时被问及是否是台湾人,不禁暗暗窃喜,毕竟这层自许的身份始终是我引以为豪的。一位在香港工作了八年的友人则劝我别用中文,用英文和港人说话比较妥当。因为一些在地人对内地人士的情绪不佳,听见人用普通话可能会表现得不友善。想来有一些无奈,但有鉴于友人的关心,我也的确在于人交谈时更加谨慎了。Queen's English说得煞有介事,其实也还蛮享受的,有种认真锻炼标准英语的感觉,因为有意识地排除Singlish句式和词汇的介入。转换腔调本来就是我爱玩的小技俩,觉得当中颇有趣味。

【外】

在港来往游走靠的都是港铁。非尖峰和尖峰时间都乘搭过地铁,感觉自己十足沉浸在这座城市最市井的通勤体验中。繁华的都市肚腹里,让人觉得自身如在翻滚的拥挤是常态。人与人之间身体的距离拉的近,精神的距离却可以相当远。除了各自生命经验的迥异,还有各人不同的国籍身份。香港是汇聚世界各地人士的熔炉社会。不论肤色、性别,他们为了各种不同的理由来到这里,有人始终是过客,有人究竟扎了根,人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的源于番外。我留意到最多的是菲佣。她们来港的工作,多是照顾老人或小孩,不少因为留港已有一段时间而学会了一口流利的粤语。那是“工作用语”,当她们和来自同一国的同胞在一起时则多半极自然地回归到家乡恶语言。她们从“外”又回到了“内”,一个香港这个客居处的人不明白的、她们私密的意识所在之乐园。乡音是耳朵最温柔的抚慰,绝对是music to the ears。她们在休假日带着一大袋要和通报分享的食物或其他物资,上了地铁边忍不住高谈阔论起来,夹带笑声的呱噪是只有她们听的懂的“悄悄话”。体己的私房信息交换外人无需知晓,可以说得放心畅快是一周辛劳后最佳的犒赏。旁观的我,衷心地希望她们交换的“家音”也是“佳音”为多,毕竟异乡的打拼已是艰难,我祝福他们。

【食】

都说香港是美食天堂,朋友们都有私房爱介绍给我,然而我实在不是老饕、美食家,来港也不为了疯狂地体验每家赞誉满满的餐馆食肆。有些特色、带本土味道的佳肴是我会去欣赏的舌尖故事。不大排长龙、不大费周章是我的原则。吃得地道便是幸福,价格公道合理是一个很基本的要求。有时候乱闯也会有所发现,不必一定要寻访什么名店、=,与友人同饮同食他们的日常所爱,在聚首中不但满足味蕾,更享受叙旧的欢畅,显然地,美食也变得更加好味和丰富了。一个人进出餐厅,有人看上去户觉得孤单吧,可是我觉得未必如此。肚子吃喝纵使不方便多点几样吃食来尝试,却也有自在的舒服。想几时吃就几时吃,想吃哪家就吃哪家,香港提供的选择众多,一人也享用好食物,得到的满足也很大。坐在茶餐厅的雅座,looking at the world go by,闲闲地吃着自己的餐食,也是一番旅行的亮眼姿彩。今天来一客A餐,明天试另一家的B餐,选择无限,一如人生。

【结】


第三度到香港,第一次单独跑好多地方。觉得这样很不错,自由自在,也好和自己相处。少了在台北的自信的自傲,就能够更谦卑地去吸收香港这座城市带给我的撼动。还不敢说我“爱”上了她, 只是慢慢地加深了喜欢,在她的怀抱里得以更舒服和欢悦。我慢慢懂得了她多一些面向,如邂逅一个人,讲求接纳和包容。我予她, 她也予我。旅行的意义,在我而言不是双脚踏过的里数,而更多的是心底的怦然在此间发生的次数。一个心跳,听起来不同于以往,这便是出外走一圈的刺激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