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哪一朵雲?

Monday, November 3, 2014

溫度與血色


這幾年,我都頗留心由國家藝術理事會主辦的作家節,留心主辦單位邀請了哪些海內外作家、策劃了哪些性質的活動,看看可否有我感興趣的“菜色”。剛過的周末,我出席了三場新加坡作家節的活動,分別是1/11的“鏡頭下的文學”座談會(主講者為來自臺灣的吳明益教、本地作家周德成、吳韋才)、2/11吳明益教授的作者見面會和 “在翻譯世界裏交匯” 座談會(主講者為陳丹楓、盧冠良和作家英培安)。無論知性或感性,收獲必然是有的、刺激和啟發也是有的,卻總不免帶些無奈和遺憾。

出席活動的人數是一個指標,問與答時段提出的問題和反饋的素質是另一個指標。毫無疑問,島國的人文氛圍仍相當薄弱,文學和藝術活動受重視的程度有待提高,需要的是更多方的支持和努力——透過刻意的經營和有意識的規劃來推動發展,先采取“有為”的處理以求達到之後的“無為”、自發。說實話,這方面的努力工作絕對不容易進行,辛苦也不知道要多久……各個官方或非官方組織需要不斷投入資源,以便壯大藝文事業在島國的勢頭,讓它的感染力更有效地穿透人群。

現在可見一些來自官方和個別團體的努力,這縱然可喜,卻真的還沒有達到真正的火候,場子仍是半溫不冷的,臉色顯得蒼白的現場令我感到惋惜。畢竟,既然有心做事,一定想要看到成績。

事實就是如此,逃避無用,卻不表示不可能改變。新加坡的藝文氛圍要成氣候,尚需要時間。為的是讓這裏的藝文生態更有溫度與血色,也為我們的下一代積累起寶貴的人文資產和精神滋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